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千二百年前,中国词传到日本,立即引起日本天皇及大臣的悉心仿作.从而使彼国诞生了流淌着中国血脉的新的文学样式——日本词学.日本江户时代著名词人野村篁园的《秋篷笛谱》中咏物之作就隐现着中国南宋史达祖梅溪词的影子.其不滞于物、形神俱肖的艺术形象,借物言志、以物喻理的思想寄托,取媒贴切、虚实得当的艺术手法,即可为例.这些都从一定角度反映出中国文学在域外影响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2.
《四库全书总目》对晚明士人“以诗法解《诗经》”的风气严加痛斥,认为不过是簸弄聪明,终将变圣经为小品。馆臣对原本奠定天人秩序的“诗教”大义,包括讲筵启沃、引经筹今等经世内涵,均自有体会,但却因乾隆朝的政治环境而不敢正面发扬,只能抑之为“在经解中为别体”,转而在经学史梳理和考据实学上用力。民国已还,五四学人群趋以文学歌谣来认定《诗经》,仿佛晚明士人的异代知音,《诗经》最终也从一本确立价值规范的“经”典,变成吟咏性情的“歌谣”,诗教大义随之沦灭。然而可惜的是,五四学人的这些举措,并没有深入彼时社会的有机体之中,其本质是以一种否定性的目光看待自我,最终错过了从自身发现生机并有效落实他们所倡导价值的契机。  相似文献   

3.
《金瓶梅》在日本的译介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江户时代的注释、改编阶段;明治时代的节译阶段;二战以后的全译阶段.本文简要介绍了三个阶段中《金瓶梅》各个日译本的特点、流传情况以及产生的影响,同时探讨了《金瓶梅》译本在日本的拒斥与接受、沉寂与流行所受到的日本本国意识形态、文学思潮、赞助人以及译者身份等因素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凌云 《日本研究》2013,(1):109-113
日本入唐僧园仁与意大利的马可波罗都是古代中外友好的使者.园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与《马可波罗游记》都是古代中外交流的珍贵记录.从两位使者在中国的活动舞台和两书的记述内容及在国际文化交流史上的意义方面探讨了两者的相同之处;从历史背景和史料价值方面探讨了两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公羊三世说与龚自珍的古代社会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自珍的一个杰出贡献是对公羊学说作了革命性改造。他的“三世说”摆脱了以往经注的束缚,具有崭新的内容,反映出民族危机的紧迫感。龚自珍深刻地领会公羊哲学“变”的精髓,不拘泥于何休注“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具体解释,而是把三世说作为观察社会变迁,特别是作为观察封建统治没落、社会危机到来的哲学武器,得心应手地加以运用,从哲理的高度论述社会变迁的必然、危机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6.
《江户时代吸收中国文化的研究》是关西大学文学部大庭修教授一九六三年以来研究成果的一个集成,荣获1986年日本学士院奖。本书是以江户时代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进行写作的。作者还使用中国的任命状“告身”这种第一手资料进行了许多研究。一九六七年出版的《江户时代唐船持渡书的研究》(关西大学出版部)这一巨著是本书出版的基础,以前者“研究篇”为核心,集其后十几年研究的成果完成本书。本书目录如下:  相似文献   

7.
明人阅读、接受《山海经》的历史情况,具备提炼问题并进行断代研究的学术价值.《山海经》文本在明代得以广泛传播,明人进入阅读《山海经》的普及化时代;《山海经》的学术价值在明代得以重新树立,通过"夏鼎说"等问题的申说、论争,明人彰显出治《山海经》之学的高度自信.明代的阅读风气与学术流变互为表里,更易了人们接受《山海经》的传统认知,以"古文奇书"为接受预期的认知形态,尤其是对"奇"的标举,促生出诸如"史部""子部"的属性转变等学术问题.明人接受《山海经》的历史全景,描绘出"明人"这一学术群体在学术史上的独特性情与地位.  相似文献   

8.
关于日本前近代时期的思考吉林大学哲学系王中田日本著名学者中根千枝、大石慎三郎等人共同编撰的《江户时代与近代化》一书于1986年出版后,在日本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书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方面对江户时代(1603~1867年)做了综合的...  相似文献   

9.
《昔昔春秋》是日本江户中期名儒中井履轩根据中日民间传说改编而成的汉文小说.其在"追随汉本土文学"的过程中,凸显了"中体日用"的特征:以中国经注的体制,重构民族故事;以中国文史的内容,敷衍遗逸意蕴;以中国儒学的价值,规讽当世教化.该文不惟是中井履轩"克肖盲史"的戏编和奇构,也是其独特的知性转换的文学呈现,更是日本汉文学史上别具"中国特色"的妙品.  相似文献   

10.
《边城》与《雪国》——千古不磨的珠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永霞 《日本研究》2000,(3):93-96,F003
《边城》与《雪国》分别是中国作家沈从文和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 ,在本国文学界均是历久不衰的评论热点 ,但是却少有评论者将这两部作品加以比较评论 ,其实 ,这是两部具有相当可比性的作品 ,它们不仅在表现形式而且在内在气韵上都有诸多相通之外 ,同时 ,作为两部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作品 ,它们也反映了中日两个民族传统文化施加于作家的不同影响。一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时代背景的趋同为文本比较提供了依据。《边城》发表于一九三四年 ,《雪国》则于一九三五年一月至一九三年五月连载于杂志上 ,并于一九三七年六月出版单…  相似文献   

11.
朱惠仙 《浙江学刊》2006,(5):105-107
《出曜经》是一部故事性和可读性较强、词汇较为丰富,文学价值和语言研究价值较高的佛经,但目前学术界使用最为广泛的《大正藏》本错讹颇多,影响阅读和研究。本文利用本校、理校、他校等方法,分“形近而误”、“误衍”、“误倒”三个方面加以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史记》是司马迁创造的文化奇迹,是第一部纪传体中国古代通史,由于《史记》的问世和影响,史学才冲破传统经学体统,以独立的学科自立于中国古代学术之林。司马迁对前代文化经典的接受塑造了《史记》的文化品格,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所开创的叙事体例、语言表达范式、行文风格对后世叙事文学发挥了不可低估的示范性作用,作为文学经典进入世界文化的神圣殿堂。《〈史记〉文学经典的建构之路》一书系统深入地考察了自《史记》问世两千年来“以文学的名义”被接受、认知的文学经典建构之路,沿着这一研究路径,追溯、探索《史记》文学经典化的学术思想史,进而期待《史记》文学研究尤其是《史记》对叙事文学影响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日本《日本历史》1984年6月号报道,日本最近出版了大久保利谦编纂的《近代史史料》。该书是江户幕府末期“开国”起直到明治末年的日本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方面重要史料的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专集。每项史料中均有时代概观和对于史料的简明解说。  相似文献   

14.
史少博 《阅江学刊》2013,(5):132-136
浅见纲斋在《养子辩证》的主要阐明了父子、兄弟之伦理不可乱,故而不可以异族之子为自己的养子。如果随意交换应有的位置,是很荒谬的,所以著书说明。《养子辩证》中某些观点虽然不免偏颇,但是通过浅见纲斋在《养子辩证》中引用中国历史上大量的事例来看,他一丝不苟、引经据典、博览我国儒家群书,不愧为日本江户时代著名的儒学家和哲学家。  相似文献   

15.
汪曾祺对中国现代短篇小说文体方面的贡献和剖析传统文化心理的创作追求,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书写具有重要意义.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对《复仇》《庙与僧》和《异秉》的重写象征着他小说创作的三次转型.这三次转型应和着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三次大变化.从“重写”角度进行文本细读和对比研究,纠正了当前研究中对汪曾祺的一些误解,一定程度上还原了汪曾祺被遮蔽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朱靖恒 《日本研究》2002,56(2):66-72
在日本史上 ,基督教与日本神道之间经历了两次碰撞 ,一次是在日本战国时代末期——江户时代初期 ,另一次是在日本明治维新以后。众所周知 ,到了近代 ,面对“黑船来航”,日本一改效法中国 ,转而师从欧美 ,明治维新如火如荼地展开 ,日本逐渐步入了世界资本主义强国的行列。基督教的初传无疑是起了加速日本近代化历程的作用 ,作为外来文化的基督教与日本的本民族文化 ,这两种迥然各异的文化之间的碰撞 ,最初的交锋 ,尤其是对于神道来说 ,值得注意。基督教初传日本  首先 ,必须对基督教一词作出解释。现在我们所称之“基督教”一词从广义上来…  相似文献   

17.
在日本长达1500多年的汉文学发展史上,江户时代以前来华的日本佛门弟子同日本汉文学的发展一直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早在平安时代,入唐留学的真言宗僧人空海归国后,就曾以其驰名中日的力作《文镜秘府论》为日本古代汉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至鎌仓、室町时代,来华游学的五山僧侣踵继前朝方袍圆胪的文化使者们的步武,为日本中世纪汉文学的繁荣进一步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相似文献   

18.
唐洁 《生存》2020,(13):0061-0061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的学习任务群之一,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提升学生写作素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冯至的《杜甫传》为例,从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展开整本书阅读活动,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进而激发学生对个体生命价值的更深思索。  相似文献   

19.
钟放 《日本研究》2000,(2):58-64
中国古代许多学者和政治家都对人口问题提出过自己的看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清代的洪亮吉(1746—1809年)于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在《意言》中提出的“治平”说。大约同一时期,日本的经世学家本多利明(1744—1821年)于1798年(日本宽政十年)在《西域物语》中也提出了日本历史上最初的“人口论”。比较洪亮吉和本多利明的人口观,我们可以加深对中国清朝和日本江户时代历史的认识。一  比较洪亮吉和本多利明的人口观,首先要分析中国清朝和日本江户时代人口发展情况及其原因。  在清朝中前期,尤其是乾隆年间(1736—1795年),中国人口急剧增长…  相似文献   

20.
叶渭渠 《日本学刊》2003,(2):124-138
江户时代 ,日本儒学者掀起对中国古典研究热潮 ,探讨宋学 ,促使儒学与神道学融合 ,实现学问日本化 ,同时开展独创性的文学论。以藤原惺窝、林罗山为代表 ,积极肯定宋儒学“陈善闭邪”之说 ,主张文学以劝惩和载道作为最大的目的。以伊藤仁斋、荻生徂徕为代表 ,强调文学不应附加任何伦理价值的判断 ,以人情为本 ,主张“道人情论” ,开始萌生前近代文学思想的诸因素。这一时期以这两大学派为中心 ,展开了“劝善惩恶论”和“道人情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