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式宏观经济治理现代化要求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加快建设现代财政金融体系,强化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和金融监管协调,全面完善科技创新制度和组织体系,完善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体系,以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为牵引持续优化政府服务,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更好结合。中国式宏观经济治理现代化,坚持以国家发展规划作为宏观经济治理的战略导向,坚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提高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精准性和前瞻性,坚持构建稳中求进的宏观经济治理工作的总基调和方法论,坚持构建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各方面目标优化、分工合理、紧密配合、高效协同的政策体系,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中国式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新成果,是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下对宏观经济领域经济规律的新探索,它在形成过程中,虽吸收了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但却超越了西方经济学宏观调控理论。  相似文献   

2.
江婉 《求是学刊》2023,(6):135-144
央地立法关系尤其是中央与地方立法权的配置与运行是我国立法体制的主要内容,也是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立法必须考虑的基本范畴。在“单一集权模式”的立法体制下,央地之间形成了“分工型”立法关系,分别对不同重要程度、性质、影响范围等的事务进行立法。区域分工与协作是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由此区域的划定、区域政策和区域协调机制的制定以及跨界区域和区域性事务治理等构成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事项。这决定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立法体系的完善应重点发挥中央立法的统领与监督作用,同时允许和支持地方开展多种形式的协同立法。具体来说,中央层面主要通过制定“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法”、领域专门法和区域特别法等,规范区域规划、区域政策和区域协调机制及保障国家战略区域、国家级区域功能性平台的发展,地方层面通过协同立法为区域性事务提供统一性规则。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现代化迫切需要发挥区域重大战略的引领作用,区域产业协同则是推进区域重大战略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以理清中国式现代化、区域重大战略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切入点,沿着“目标导向—支撑保障—演化机制”的脉络对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进行理论解释。在此基础上,围绕着以深化产业分工催化区域产业差异化发展,以内外联动优化区域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以区域创新联动增强区域产业协同的创新效能,以“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融合强化协同动力,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跨地区产业协作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路径,致力于为使京津冀地区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涵的新见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区域之间相互开放、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区域分工趋于合理,既保持区域经济整体高效增长.又把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控制在合理、适度的范围内并逐渐收敛,达到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良性互动的状态和过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4个"标志",即区域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区域分工趋向合理、区域经济整体高效增长、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在一定的"度"内,且逐步缩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程度之分,即区域经济联系越密切、区域分工越合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程度越小以及区域经济整体发展速度越高,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也就越高.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综合性、互制性、动态性、层次性与量化区间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和资本的全球化推动了城市跨国和跨区域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呈现巨型化趋势,城市群、城市带和世界城市已经成为全球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组织形式。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现代城市巨型化的趋势所引发的诸多问题,其中包括严重的地理空间不均等;巨大的生态赤字和生态公平问题;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分裂;社会与文化的断层,城市生活和文化多样性的丧失;经济空间对生活空间的侵蚀等。基于这样的思考,本文提出了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和治理模式,即可再生能源的导向、地区化导向、内生性导向、空间的多中心与治理的多中心等。  相似文献   

6.
加快区域协调发展立法可以从法律制度层面确认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区域协调发展不能只是体现在规划和政策上,更应该通过法律以制度的形式确立下来.通过分析我国区域发展的总体格局和现状,可以找出我国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判定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立法的目标.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立法应当重点关注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开发、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四个领域.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代物流通过与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发展要素连接,使现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趋于一体化。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显著地降低了交易成本,使合作伙伴之间减少了交易费用。由此,我国现代物流激活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为:激活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即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演进;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结构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王爱花  李美莲 《创新》2021,15(5):105-116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和协同发展带来契机,保持能源、经济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对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的区域经济布局至关重要,对健全区域战略统筹、区际利益补偿等机制,打造珠江—西江绿色生态走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19年珠江—西江经济带11个城市能源-经济-环境的发展度、协调度、耦合度及2005—2019年珠江—西江经济带3E系统时空演进情况,结果显示:能源、经济和环境三大指标分类下,除广州市与佛山市外,其他城市的能源、经济和环境类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耦合协调度的三大子系统间的相互依赖程度较高,而经济综合协调有待提升,总体呈现低发展度、高协调度的发展态势;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度、耦合度呈正向的空间集聚,协调度空间集聚性不明显.基于此,文章从产业转移与承接、经济社会发展协同系统、生态共治共享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跨区域治理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探讨日本广域行政的形成与发展,特别是以日本首都东京为中心,研究首都圈的广域行政机制建设以及日本现行法律规定下的中央和地方关系、东京都与周边地方政府间的法定关系、政策过程中的不同分工等方面,能够为我国如何破解跨区域治理中的现实困境提供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发展模式的优化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经济空间结构随时间的变化处于不断的演变过程中,不同的模式导致经济空间结构的差异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模式演变受到国家宏观调控、地区经济协调、地域分工协调等机制的共同制约,东北地区经济空间发展模式的优化应以带状发展模式为主,在不同的小经济空间内部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模式,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有利于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2 1世纪人类生存与发展将进入生态经济时代 ,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促进区域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使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 ,国家提倡生态省建设。从生态经济学理论出发 ,研究解决生态省建设中存在的经济与生态如何协调发展问题 ,对生态省建设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后一段时期是黑龙江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想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必须有效释放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潜力.在明确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潜力的基础上,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对经济发展潜力释放进行剖析研究.结果表明:开放性是经济发展潜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非平衡性是经济发展潜力释放的保证;非线性是经济发展潜力释放的动力;涨落是经济发展潜力有效释放的核心.促进经济发展潜力有效释放的途径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培育技术创新能力构建以及国家的相关扶持政策等.  相似文献   

13.
论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区域协调发展对中国这样多民族的大国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论文诠释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的演变与现状,探讨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阐释了党中央有关宏观区域经济的政策。  相似文献   

14.
陶希东 《创新》2021,15(3):31-40
2018年11月,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引擎.跨行政区的经济一体化发展,倒逼各自为政的社会治理也要走跨行政区社会协同治理之路.目前,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还存在着交通出行不畅,劳动力和人才市场分割、资质不能互认,公共服务不均等、不衔接,行政执法过程中各自为政,生态保护标准、规则不统一,社会组织本地化、内部竞争等问题.未来,在推进长三角跨行政区社会协同治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还要处理好跨行政区社会协同治理目标与路径的关系、顶层设计与实践创新的关系、多层级治理主体之间的权责利关系、共享与公平的关系、线下与线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秦巴山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经验与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家理 《唐都学刊》2005,21(3):53-57
秦巴山区是我国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殊区域,也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以退耕还林为中心的生态环境建设政策已起到了生态改善和脱贫致富等多重积极效应,积累了一系列的成功经验。主要有: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自觉地配合国家生态环境治理总目标,因地制宜制定生态环境建设方案,生态环境建设同调整产业结构和扶贫开发相结合等。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陶希东 《创新》2021,15(3):31-40
2018年11月,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引擎.跨行政区的经济一体化发展,倒逼各自为政的社会治理也要走跨行政区社会协同治理之路.目前,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还存在着交通出行不畅,劳动力和人才市场分割、资质不能互认,公共服务不均等、不衔接,行政执法过程中各自为政,生态保护标准、规则不统一,社会组织本地化、内部竞争等问题.未来,在推进长三角跨行政区社会协同治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还要处理好跨行政区社会协同治理目标与路径的关系、顶层设计与实践创新的关系、多层级治理主体之间的权责利关系、共享与公平的关系、线下与线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对人类以往发展观的总结和发展,也是对我国20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它揭示了发展、协调、持续的系统运行本质,必将对中国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文认为,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应以经济增长为中心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品质的平衡点实现后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城镇化发展为重点推进后发地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村企合作契合多元主体间利益均衡需求,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和城乡共同富裕的内在需要.促使村企合作维续的根本在于制定以产权实践为核心的村企合作利益分配政策、 以治理有效为指向的现代企业管理政策、 以风险规避为导向的"三农"利益保障政策.村企合作有效实现的理想路径是构建以规则共同体为支撑、 以市场共同体为导向、 以价值共同体为目标的利益共同体模式,通过塑造利益认同心理、 筑稳利益协调机制和赋能利益组织建设,把村企合作多元主体有机融合在共建共治共享的结构中,并坚持底线思维、 系统思维和法治思维,保障土地、 粮食和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西部沙地生态产业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锐  王蕾  王超 《学术交流》2006,(1):113-116
黑龙江省西部土地沙化面积正逐年上升,给沙区的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造成巨大困难。多年来,在沙区治理工作中只是被动地注重生态环境的治理,将生态环境治理与生态产业建设分离,使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不能协调持续发展。在黑龙江省西部沙地发展生态产业对于保护沙区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黑龙江省西部沙地建设生态产业要加强特色农业生态产业建设,发展农业资源型生态工业,加强政府支持和政策倾斜。  相似文献   

20.
学界对区域协同立法制度已有诸多研究,但鲜有文献对区域协同立法的功能定位开展专门研究。关于协同立法功能性质,理论研究长期存在将区域协同的“国家政策”视作“立法功能”的认识误区,给协同立法理论与实践工作带来困惑。区域协同立法功能定位的界定,应坚持以国家政策为指引,以《地方人大组织法》所确立的“区域协同发展的需要”为前提,明晰地方协同立法权限范围,并将区域协同立法功能界定为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的基本方向。围绕上述区域协同立法功能,区域协同立法机关应在“功能最适原则”指引下,针对法制资源整合、利益协调、社会统筹等领域分别采取相适应的立法策略,包括完善优化区域利益分配机制、分步推进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具体方式,来加速推进区域协同立法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