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卡奇的现代性批判以其物化理论为依据,以辩证法为总体研究方法,以资本主义物化关系为分析蓝本,以唤醒无产阶级的革命意识为扬弃物化的现象图径,是对马克思异化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是将韦伯的合理化理论与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结合起来,从合理化和物化两个方面来展开的。但是他的物化理论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却是各自从不同的视角展开的。前者不是从社会生活的不同的领域展开论述,而是用总体性的方法来统摄其中,把世界当作一个整体来把握,从分析表面的经济现象人手,从而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同时并不止步于经济领域,也没有局限于分析物化现象,而是进一步分析了物化意识和物化结构,并试图揭示现象背后存在的本质的东西,其局限性是保留了黑格尔的痕迹;后者从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说明异化和私有制的消除。通过梳理卢卡奇对物化理论的阐述思路,以期找到对哲学发展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是将韦伯的合理化理论与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结合起来,从合理化和物化两个方面来展开的.但是他的物化理论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却是各自从不同的视角展开的.前者不是从社会生活的不同的领域展开论述,而是用总体性的方法来统摄其中,把世界当作一个整体来把握,从分析表面的经济现象人手,从而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同时并不止步于经济领域,也没有局限于分析物化现象,而是进一步分析了物化意识和物化结构,并试图揭示现象背后存在的本质的东西,其局限性是保留了黑格尔的痕迹;后者从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说明异化和私有制的消除.通过梳理卢卡奇对物化理论的阐述思路,以期找到对哲学发展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卢卡奇的“物化”批判话语在20世纪的思想家中引人注目,它与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思想渊源引起了人们的诸多争论。这种争论表明,划定两者之间的界限非常重要,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阐扬马克思的以实践为基点、以社会关系为视域的社会批判理论仍具有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卢卡奇物化批判的理论路径是从客体维度和主体维度这两个角度展开的,从客体维度讲,抽象劳动使得商品结构化的普遍事实在资本主义社会加以确证,而商品结构的普遍性又巩固抽象劳动的统治地位,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中,合理化原则使得劳动过程和劳动主体被分割,由此产生的时间的空间化不仅造成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物化的普遍性,这种普遍性还表现在主体维度的"意识的物化",而物化意识的这种直接性态度又进一步加剧人的物化。  相似文献   

6.
“物化”是《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这一概念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商品拜物教的分析。同时,物化概念又是卢卡奇在对黑格尔、西美尔和韦伯物化-异化思想的吸收与批判的语境中形成的。正是在这样复杂的理论语境中,卢卡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物化理论。  相似文献   

7.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以总体性的辩证法为基本原则,以人本化的思维取向为价值尺度,以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觉醒和成熟为扬弃物化的现实途径。这一理论对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异化思想及辩证法思想无疑至关重要,但却也因最终倒向唯心史观而存在重大的理论失误。  相似文献   

8.
卢卡奇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代表是以物化理论和物化意识为标识的。卢卡奇的这一理论在继承马克思的学说、开启西方马克思主义新的研究方向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将卢卡奇的物化理论置于批判性的角度加以理解,即从经济批判、哲学批判和文化批判三重视角,细致地疏理卢卡奇物化理论的逻辑理路,认真挖掘卢卡其物化理论的思想特旨,深入领会卢卡奇物化理论的批判性思维方式,以期能够走进卢卡奇理论本身。  相似文献   

9.
霍耐特反思与重构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目的,是为了论证批判理论的“承认理论转向”的必要性。一方面他肯定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对克服早期批判理论困境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他宣称只有“蔑视的社会动力学”才代表批判理论的未来;并赋予劳动范畴在批判理论发展纲领中以重要意义;从而试图走出交往范式的狭义理解,强调交往范式不能理解为语言理论,而只能理解为承认理论。  相似文献   

10.
《南都学坛》2019,(5):94-99
启蒙运动以来,现代性问题自身所表现出来的复杂矛盾性就一直被社会理论家们感知和思考,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就是在批判现代性问题上发展起来的。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文明进程极大地改变了人类以往的社会存在方式,但也使主体自身原本具有的积极主动参与实践成为不可能,物化阻断了人们与世界之间的真正关联,以错误的实践形式代替原有的真正实践形式来表达主体的生存状态。怎样冲破这种已经被物化的生命意识的束缚将是一个艰难的进程,而对人们实践活动形式的美好期许正是对现存物化状态的否定。因此,对卢卡奇物化思想的探究对我国社会思想和文化建设仍有其重要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吸收了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的科学内涵,沿着以物化理论为核心的现代性批判和以资产阶级形而上学为对象的现代性批判两条路径,展开了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这种现代性批判路径既表明卢卡奇在一定程度上站在了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原则高度上,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批判,又可以看到卢卡奇深谙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崭新路径。然而,卢卡奇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又戴着“黑格尔眼镜”,使其从事的现代性批判无法摆脱形而上学的理论困境,依然没有达到马克思的原则性高度。  相似文献   

12.
13.
在消解异化的征途上,马克思遵循的是"生产的逻辑",诉诸的是生产劳动;而卢卡奇遵循的是"观念的逻辑",诉诸的是阶级意识,二者各有侧重点又各有其合理性.马克思的异化思想仍然是我们打开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经济结构和人的存在状态之门的一把钥匙.要真正克服异化,走向人类解放,就必须把马克思和卢卡奇的思想整合起来,或许这就是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和卢卡奇的物化理论给我们的最好启示.  相似文献   

14.
虽然卢卡奇天才性地解读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但是,他的物化理论并没有贯彻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原则,而是在黑格尔辩证法和韦伯形式合理性这两个研究视域下建立起来的。在黑格尔辩证法的视域下,卢卡奇试图坚持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批判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立场,但是在韦伯形式合理性视域下,他抛弃了马克思的上述立场,从而开创了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的先河。  相似文献   

15.
霍耐特理论的核心想法是揭示主体间的承认关系"内部所固有的规范要求",即哈贝马斯意义上达成共识的有效性要求.哈贝马斯寻求的是达成共识所需的交往理性原则,霍耐特寻求的则是指向承认的自我实现的"善的形式概念".这里仍然采取规范论证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6.
日常生活批判论是晚年卢卡奇对社会存在进行本体论考察的出发点.日常生活具有使"过程"变为"实体"的物化特征,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把现象与本质混同、存在与价值混同,这样真实的存在性质就可能被日常生活和日常思维所歪曲.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崭新的本体论方法才能进行科学的日常生活批判,破除日常生活的物化意识,超越日常生活的直接性,把理论与实践真正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7.
卢卡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他的物化理论主要来源于晚期马克思、马克斯.韦伯以及西美尔等人的观点。他发展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提出物化表现为:人为物所役;合理化导致了人的个性的泯灭,主体被客体化;人的心理被物化;人成为原子化的人。这种物化理论对我们的消费文化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阿多诺主要围绕哲学、社会和文化三个向度展开物化批判,揭示了物化现象背后的同一性逻辑。在哲学层面,他分析了黑格尔的同一性思想,批判了概念拜物教;在社会层面,他解释了工具理性的同一性,批判了总体性的社会统治关系;在文化层面,他着重解释了交换价值的同一性,剖析了物化意识现象。阿多诺的物化批判理论分析了物化的本质、逻辑和表现形式,指出了这种作为社会病理学方式的物化,并突出非同一性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承认理论通常认为意志是人们获得社会承认的必要条件,在此意义上,意志既区别于禀赋,亦区别于运气,其根本原因在于意志不同于后两者而直接相关于行为主体的能动性;这是承认理论以及正义理论的共识。在此基础上,论文区分了两种意志中心承认观,其一是以达沃尔(Stephen Darwall)为代表的强意志中心承认观—认为社会只需区分行为结果是否包含意志即能妥善分配承认,其二是弱意志中心承认观,认为承认的分配仍需考量其背后的社会条件,意志并非承认的充分条件。论文继而论证了在现代社会公私领域分离的背景下,承认的分配既有赖于意志参与,又受制于独立于意志选择的社会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