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教师在基础阶段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口语能力应注意:纠正语音、语调,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注重模仿,培养语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强化朗读与背诵,强化学生口语;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问答和讨论,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创设口语实践活动,提高口语能力。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着诸多fq题,如学生没有足够的口语练习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化,学生缺少自信等。其原因既有学生层面的,也有教师层面的。因此,应采取相应对策以提高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TPR教学法符合儿童学习和第二语言习得规律,得到幼儿英语教师的认可。该教学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教具制作和运用能力;较强的模仿、表演能力;良好的英语歌曲演唱能力及舞蹈表演能力;良好故事创编能力;标准的英语语音及流畅的口语;良好的肢体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加强学生语音训练,强化口语表达,培养学生用英语组织教学的能力;加强学生英语歌曲演唱训练,突出培养学生英语儿歌说唱能力增加学生的美术课时量,整合美术课程内容,重点培养学生手工制作能力;鼓励学生下园见习,加大实践教学力度,重点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实践能力),培养幼儿英语教师的,TPR教学技能。  相似文献   

4.
一、口语课的性质和任务国家教委在1993年5月颁布的《师范院校口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口语’是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语言学科,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在教育教学等工作中口语运用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培养师范类各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必修课”可见,口语课不仅仅是理论课程,而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训练课,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在训练上下功夫,抓好训练这条教学的主  相似文献   

5.
论英语专业口语课堂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英语口语教学实践与测试发现,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能力并没有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为了促进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教师要了解学生需要,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要把握教师角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阶段进行交际化训练,加强对学生基本语料的非自然输入和文化教学的导入。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门能力训练课,怎样在教学中准确把握教师口语的训练重点与训练目标呢?首先,该门课程既为教师口语,其训练目标总是在于提高学生的教师职业口语能力,背离了这一目标,课程的开设就迷失了方向.但是,这一目标的实现却不能只是就职业口语需要来训练职业口语,正如一句老古话所说的“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教师职业口语水平是其多方面的能力要素的有机组合和融聚,它可以细而分为“发声能力、理解能力、思考能力、记忆能力、心理控制能力、写作能力、应变能力”等诸多方面,而上述之能力要素实质上就是教师口语系统训练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教师口语》是幼儿师范学校开设的一门技能课,目的是培养幼师学生准确的发言能力和说话能力。“口语”是“口舌之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它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有目的、有重点地加以矫正、诱导、训练,使学生掌握规范的发音并能熟练地表情达意。因此,教师在“口语”教学中应力求体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示范性。所谓示范性,是说在“口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示范性操作,无论是训练发音还是表达,教师都要在其中起示范作用,从而使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二是针对性。通常情况下,“口语”教学的重点是有效地矫正学…  相似文献   

8.
一、剖析特点突破在点《教师口语》作为语言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如下特点:从宏观看,突出了教师口语的整体性、有序性、时效性的特点;从微观看,突出了教师口语的社会性、工具性、规范性的特点。教材是口语教学系统的信息源和储存器,如果我们把组成教材内容的三大部分视为整体系统,那么“普通话语音训练”、“一般交际口语训练”、“教师职业口语训练”就是口语教材的三个子系统。三者之间,普通话训练是前提,贯穿课程的始终,一般交际口语训练是普通话训练的继续和深化,也是教师职业口语的基础,教师职业口语是用标准或比较…  相似文献   

9.
根据实用原则,理科“教师口语”教学应对教材灵活处理。“职业口语训练”中的一些内容可与“普通话训练”、“一般口语交际训练”揉为一体;理论部分可以在不影响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压缩;朗读训练应该贯穿全课程。  相似文献   

10.
口语课程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中之重。口语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训练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即专门训练"说"的单项技能课。既要掌握汉语的语音、语法规则,又要知道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些语言形式进行有效的交际。口语课程实际上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操练所学的语法要点,从而有效地提高口语水平,以促进听、说、读、写水平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1.
在《教师口语》课课时少、内容多的情况下,如何切实提高该课的效能,快捷地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是当前教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在教学中摸索出一套较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即思维与语智交融训练模式。本文简要阐述了思维、语言、语智的相互关系,以及各级各科教师应具备的思维品质与口语特征;着重介绍了《教师口语》课教学中“思维与语智训练模式”的做法及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2.
一、口语交际教学途径语言学习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源头活水。因此,教师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天地是相当广阔的,当然,途径也要走向多样化,要打通教学和生活的隔阂。(一)口语交际专题训练。教材中的专题训练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跟学生生活实际相联,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二是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随着学生身心发展,他们的交际面会更广泛,要求的相应技能和素质也更高。比如小学低年级的训练专题一般是:礼貌用语,口头用语(打电话,接电话,问路,…  相似文献   

13.
师专“教师口语”教学实践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口语”课在实际教学中有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计划学时与实际学时的关系问题;教学活动与训练活动的关系问题;考核问题;教学内容与其他课程的关系问题等等。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其规律,寻求最佳的训练途径,才能切实提高口语训练的效果,不断完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提高师范生口语表达能力,必须重视"教师口语"这门实践性与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师口语"课程中,将普通话训练贯穿始终,使师范生掌握教学口语技巧及艺术特征,更好地适应未来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英语口语课目前存在很多问题,其原因主要有教师在口语教学中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口语教材发展缓慢以及教师对学生学习语言的心理过程认识不足等。教师应充分认识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间的关系,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实践二者的有机结合。口语教材的建设和发展、外语语言环境的创造,是提高口语教学质量不容忽视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6.
《教师口语》是师范院校增设的一门新课 ,它的开设是师范院校深化教育改革 ,加强职业技能训练 ,培养合格教师的需要。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的语言学课程 ,它和其他课程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联系和区别。如何正确把握和解决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对《教师口语》的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联系以往《现代汉语》课的教学 ,我们可以把《现代汉语》语音课与《教师口语》普通话训练合理接轨 ,这并不是说把两门课中的两部分内容简单相加 ,而是要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以往《现代汉语》语音课重理论、轻实践 ,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 ,并且反过来以《现代汉语》…  相似文献   

17.
温海燕 《新天地》2011,(10):169-170
崔峦老师在《语文课程标准》问答中提到: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其培养途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如,阅读教学中的讨论、交流,作文教学中的评议、修改)有意识地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二是在口语交际课上引导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三是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结合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从赏识学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依托教材,立足课堂;联系实际,开展活动;科学训练,持之以恒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总结出了“培养孩子自信,激发兴趣;依托教材,立足课堂;联系实际,开展活动;科学训练,持之以恒”等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成功经验和基本方法,以资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8.
加强口语教学,增强学生实际交际能力已逐渐成为英语教育界的共识。业内人士对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也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对此,笔者认为,在精读教学中加强口语训练是提高学生口语水平和交际能力的基本途径,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了精读课中加强口语训练的具体方法和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要提高学生普通话口语表达水平,口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寻求提高口语教学水平的途径。要克 服心理、生理障碍,多听多摹,用普通话思维,在朗读中练表情达意,在说话训练中练口语表达。  相似文献   

20.
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引进合作学习理论中的小组学习活动的新形式,能解决传统班级教学中因时间紧、学生多而导致口语训练不足的严重弊端,但应注意合理分配小组成员,科学设计课堂口语教学的活动任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小组活动应采用限时机制,唯此才能使小组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并将口语训练落到实处,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