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虽然中国的“现代性”大叙事还远未完结 ,但西方后现代理论的引进还是有意义的。对后现代语境中的西部和西部文学进行考察 ,可以发现西部长期面对的是来自现代社会等级秩序的话语霸权 ,而后现代理论可以让我们以一种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姿态来思考西部问题。同时 ,后现代文学的叙事策略也可以用来参与言述西部的当下现实 ,从而使西部文学获得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西方后现代派文学所表现出来的原始情结 ,主要是宿命思想、泛性观念、非社会性的群体 (或个人 )意识。非理性主义和严重的社会问题 ,是西方后现代派文学得以揭示原始情结的理论根源和社会原因。对人类灵魂的探索和社会人文危机的揭示 ,显示了其历史功绩。但过分的性描写等 ,却形成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永久和平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与追求。康德文化是追求国际社会永久和平状态的思想文化,是对霍布斯文化和洛克文化的重大超越。康德文化与"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理念不谋而合。本文主要分析国际社会康德文化从应然状态走向实然状态的可能性。一方面,从人性恶源的阻滞、利益纠葛的牵绊和政治市场的失灵三方面来阐释康德文化的非现实性;另一方面,从历史教训的总结、相互依赖的增强和国际制度的完善三方面来阐释康德文化的现实性。最后本文得出文化是自我实现的预言,人类社会应该朝着康德文化的方向前进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回归抑或转向:后现代语境下的美国文学伦理学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90年代,曾经长期被打入“冷宫”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又悄然占据了美国学界。在后现代语境下,文学批评的伦理转向并非是向传统的简单回归,而是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承载了新的使命。投身于文学伦理学批评建设的理论家们由于其出发点和策略的不同基本形成了两大阵营新人文主义派与解构主义派,他们共同构成了一道后现代语境下的美国文学伦理学批评景观。  相似文献   

5.
刘俐俐 《南京社会科学》2012,(3):137-143,150
本文以我国文学经典问题域业已形成为基本判断,全面和历史性地梳理了其形成原因和过程,分析了问题域中诸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目前面临的研究困境等。籍此提出文学经典重读的问题,旨在从文学经典现象和重读主体实践活动角度,从该问题的界定、研究目的和重读对象的确定等基本方面做了交代。最后,提出文学经典重读问题需要置于现代与后现代相互交融的"思考和感觉方式"中。  相似文献   

6.
回族的日常交往不可能不受到西方后现代语境的影响.后现代语境中的回族日常交往具有交往主体的多元化,对称的你我关系,关心“他者”,道德空间、美学空间被拆除,作为游戏场的共在,追求感受性的变化等六个鲜明特点.由于回族日常交往保持着民族性与宗教性相结合的特点,后现代语境中的回族日常交往既有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一面,更有保持民族文化优良传统的一面.这就促进了回族文化的新发展、新变化.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生态文学批评日新月异,成就斐然。国内对西方生态文学的研究近些年也令人瞩目,其研究水平达到了相当的广度、深度和高度,但对德国生态文学的批评研究在国内进展甚微。通过对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诗坛领军人物———生态诗人布林克曼诗学思想及其艺术特色的分析,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解放区"旧剧改革"的代表作之一,新编历史剧《三打祝家庄》遵循有关意识形态的要求,将现实认知寄寓于历史之中、借历史题材的书写表现了现实需求。除为解放敌占城市提供"策略教育"外,它还宣传了阶级斗争理论和唯物史观,弘扬了整风运动所倡导的调查研究的精神,从而从"内容"到"方法论"方面均拥有了相当丰富的现实意蕴。剧作以历史题材承载现实意蕴,从而使历史剧服务于现实,这突出地反映了解放区前后期文学对现实性品格的一贯追求。在解放区文学的整体格局中,以历史题材的创作为现实服务,是解放区文学拓展服务现实的题材领域、强化现实性品格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9.
10.
11.
本文主要探讨语境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在文化转型的历史语境中,接受美学扬弃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实现从自律论美学传统向交往论美学范式的转换位移,其不仅在艺术传播学层面上超越了传者中心和受众本位的片面主体性,而且在美学向度上跨越精英主义历史传统与平民主义现实精神的二元对立,初步建构了主体间性的审美交往本位观.  相似文献   

13.
在"后现代"历史境遇中,传统人文性的知识生产已悄然改变了自己的"密码",呈现出许多新的机制性症候。近年来文化知识界日渐出现的经典"延异化"、知识传媒化、学术媚俗化,都表明知识生产已被"后现代"重新释义,有待人们正确识读并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语境下的社会建设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学从其诞生之日起,其命运就与现代性和现代化紧紧地拴在一起了.如果说现代性的社会建设是以一种关于未来的完美设计赋予现存的社会秩序以合法性的建设,那么后现代性的社会建设则是在现代性所承诺的秩序、确定性和安全感无法完成意义上的建设.本文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论争中的后现代性视角出发,通过对后现代性多维图景的分析指出,后现代性的社会建设没有一个预先设定好的完美图景,它不可能通过社会工程学来实现,它是一个永远在途中的建设,它需要公民承担起无需"理性"支撑的政治责任与道德责任,它同样需要一个社会永远持续不断地进行自我检视、批判和改良.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发展历程、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及各自的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陈晶 《北方论丛》2012,(4):48-52
北美华裔女性文学的研究,充满了现实的关怀和人文理解的渴望。文化差异是永久的命题,用文学的方式诠释一种赖以生存的文化融合模式,以女性主义及身份认同的介绍与研究,可以为华裔文学的发展提供相对通畅的路径,可以为华人自身文化身份和归化愿望提供借鉴。这样的研究对挖掘华裔的历史和现实经验、生存现状、思想情感、文化认同、理想抱负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数字技术与传媒市场的双重力量改变着文学的格局,新媒体已经不单单是文学传播的新载体,也成为转变文学身份、文学生态与文学生产模式的重要工具.文学出现的产业化趋势会因对文学外部环境和内部规律的不断渗透而产生一定的影响,社会群体性审美趣味的提升与产业的谋利性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博弈.传统文学不仅要在夹缝中生存和发展,还要在坚守人文审美价值承诺的同时,在调整与转型中吸纳新媒介文学的传播经验,在新的文学生态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抓住蕴藏着自身发展的契机拓展空间,与大众文学、市场文学取长补短、相互渗透、竞相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语境下网络造句现象的解读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后现代语境下的网络造句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采用复制拼贴、移植杂揉、反讽戏谑等手法,把“娱乐至死”精神发挥到极致,刻画出了一幅全民参与的狂欢图景。并非所有的网络造句现象都是无实质意义的娱乐化产物,有相当部分的网络造句现象来源于现实社会问题,只不过表达形式采取了娱乐式的戏谑手法。然而过度娱乐化,却会造成文化消费主义、虚无主义、非理性主义、个人主义伴随着网络造句现象不断蔓延。为此,需要对后现代语境下网络造句现象的消极影响进行理性反思,有针对性地加以消解,从而保障虚拟社会得以秩序化运行。  相似文献   

19.
电视真人秀节目是随着电视节目类型发展而出现的,这种新兴的节目形态给现有的一些节目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在后现代社会背景下,电视真人秀节目逐渐发展起来,满足了后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大众化、多元化的需求。它的独特叙事特征迎合了当下后现代主义的环境。本文通过对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叙事特点的分析,从而解读其后现代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文化思潮,其核心是反思现代性,注重多元化和差异性,崇尚创造性和多样性,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相互尊重。这一基本观点对于我们正确处理知识分子之间的交往活动和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