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围绕森林文化学构建的两个关键问题——学科本质与学科体系,在梳理20年来学界森林文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扣其学科交叉性质,通过比较分析,辨析森林文化与森林文化学、森林文化学与森林文化学科、森林文化体系与森林文化学体系之间的关系,并从学理的层面探讨森林文化学及其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创建文化学科群是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遵循和把握问题导向、深化和强化文化学科建设的客观要求和时代呼唤.中国创建的文化学科群,是由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文化学为核心和灵魂、以社会发展领域的文化学科和学科研究范畴的文化学科为主体部分构成的“一头两翼”框架体系.系统创建并深入研究文化学科群,应努力把握其基本特点,运用其科学方法,并彰显其意义.  相似文献   

3.
森林文化学及其在高等林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讨森林文化学的概念及其学科体系的组成,该文通过对中外森林文化思想的产生和我国森林文化研究发展历程的考证,提出了一个森林文化学的定义,即森林文化学是研究在物质、制度和精神层面上的森林文化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文章考虑了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森林文化学学科体系应该涉及的范围,认为森林文化学课程是林学等相关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森林文化学有益于学生知识结构的改善、人文素质的提高和人格的培养。生态文化学科群的建设,将对我国高等林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同时文章建议我国应建设面向世界的森林文化学术组织和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4.
循着古今中外文化学研究的逻辑与路径,指出粮食文化学是研究粮食文化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人文社会学科,阐释了粮食文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范畴;着眼于粮食文化学与以"文化"为共同属性的学科和以"粮食"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联系与区别,阐述了粮食文化学在科学体系中的位置;针对粮食文化学的特殊矛盾性,从哲学方法、一般方法、特殊方法三个认识论层面提出了粮食文化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方汉文教授新作《比较文化学新编》是以比较文化学的历史阶段、学科中心范畴与基本观念、学科的研究为学理依据,以八大文明体系、四次文化复兴运动、文化体系的可通约性与可比性以及冲突与融合为研究客体。《新编》是新世纪比较文明文化学理论体系新建构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6.
立足艺术学再结合多学科研究方法,既分析了英汉借词研究领域长期缺乏对汉语传统色彩文化借词考察的原因,也探讨了《美术术语与技法词典》中英语向汉语传统色彩文化借词产生的时间和历史背景等内容。该《词典》所收录的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核心借词,不仅表明以英语为代表的西方社会认知汉语传统色彩文化的正确性和意译的精准性,也展示出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在历史上的客观存在和对世界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中国当代美学的一个新学科分支——审美文化学,论述了作为现代美学大体系的组成部分的审美文化学产生的哲学认识论依据、科学方法论依据、(审美学与文化学)交叉学科依据和美学史依据,并阐明了作为相对独立学科的审美文化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以“审美文化”为核心范畴、动态发展的原则、系统与要素相统一的原则、文化互渗律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Лингвокультурология(语言文化学)作为俄罗斯语言学发展的前沿学科,如今已走过了近二十年的发展道路,涌现出了一批该领域卓有建树的语言学家,用他们的观点阐述不断完善着该学科更深层次的思想内涵。语言文化场、语言文化单位、俄罗斯民族个性、圆周制教学法的提出将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的研究从表层转向了深层,也因此奠定了В.В.沃罗比约夫在学界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江南水乡是指江苏省苏州市及其周边区域,因其纵横交错的河湖网络而得名。当地民间服饰是表现其文化内涵的重要形式之一,而作为服饰构成要素之一的服饰色彩更是具有典型的地域标识性——形成了以青、蓝、黑为主色彩,搭配多种艳暖之色的服饰色彩符号系统。该系统包括拼接色、主体色与点缀色综合运用以及明度对比高的配色体系,它向人们传达了当地的人文与社会环境及其意境,形成了江南水乡独具特色的审美文化。本文运用符号学原理对该色彩符号系统进行研究,得出了江南水乡民间服饰已经形成区域个性色彩风格的结论:即大统一,小对比;强调明度对比的有彩色与无彩色搭配;师法自然的色彩符号体系。并将其应用到现代家纺设计中去,可以为现代家纺设计的发展与创新提供方法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语言中的色彩词在概括反映客观事物特点的同时,其自身也被打上了生态文化的烙印,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入挖掘意义重大。文章从色彩词和传统生态观分析入手,探讨汉语色彩词所反映的中国文化生态观,为当今的生态文化建设提供研究资源。  相似文献   

11.
民间美术是中国文化中最不受外来文化干扰的部分。我国的民间美术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赋色体系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民间美术色彩通过自己动态结构的变化,来表现生命经验的形式,由情感、生命、运动组成色彩的意义,奇妙的色彩语言在民间美术中的运用更凸显艺术的文化本性。民间色彩本身的现代化色彩倾向,也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视觉语言。  相似文献   

12.
宗教与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种语言都与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鲜明政治性与思想性的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其文化的烙印。宗教是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督教义极大地影响和左右着人们的生活和意识形态,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从开头到结尾,从形式到内容都体现了鲜明的宗教色彩,这些宗教色彩也使这些演说辞更加具有鼓动性。  相似文献   

13.
语言既是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渗透了各个民族不同的文化。民族文化的特征经过历史的积淀而结晶在词汇层面上。本文以色彩语码这一特殊词群为例,通过比较中、英、俄、法等语言中色彩语码的异同,从政治因素、宗教因素、其他文化的渗透、传统习俗、审美情趣五个方面简述了文化传统对其象征意义的巨大影响,以更深理解色彩语码的全部内涵。  相似文献   

14.
论英汉颜色词文化信息的传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而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 ,语言在反映文化方面突出体现在词汇层面。颜色词是每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它们具有独特的语言功能和文化含义。文章从文化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其差异的文化渊源 ,这一问题的研究 ,对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及翻译实践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种民族语言都与该民族的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有相当数量的词语蕴含着丰富的国俗语义。文章以汉语的"红"和英语的"蓝"两个色彩词为例,在列举大量语言事实的基础上,从文化和审美的角度解释了造成两种语言色彩偏好的深层原因。旨在表明,一种语言中的词语在反映概念的基础上所增添的附加的民族文化色彩,离开了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就难以达到对语言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6.
颜色词是人类语言中主要的感官词之一,是每一个民族文化和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独特的语言功能和深广的文化象征意义,反映着一个民族独到的色彩意思和文化传统。其在不同民族语言中往往有不同的特点,有些特点甚至构成了人们对经过引申、转义以后颜色的崇尚和禁忌。这种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本文试图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分析各民族文化发展对颜色词的象征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良丛 《东方论坛》2010,(4):104-109
审美人类学作为新兴的学科,其最显著的特征是跨学科研究。审美人类学在国内外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并出现大量的研究成果。由于是新兴学科,审美人类学研究并不统一,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并且,与民族美学、艺术人类学、文学人类学等相关学科关系密切。审美人类学坚持了地方性的、本土文化、民间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立场,体现了面对后殖民语境的多元文化、弱势话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在人名的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技巧.笔者认为,文化内容的最大限度传达是判断采用何种译法的重要标准,因而汉语字、号的对等英译,人名的音译、意译、拉丁语译都是不同情境下可采用的不同技巧.  相似文献   

19.
色彩词在每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中都必不可少,其具有的独特语言功能和文化象征意义反映着民族的色彩意识和传统文化。中日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相互影响。本文通过分析中日色彩词语及其文化象征义,探究中日两国文化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