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玉红 《兰州学刊》2012,(6):201-203
在2005年9月联合国成立六十周年的首脑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正式提出了"和谐世界"理念并用来指导中国的外交实践。中非关系作为中国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和谐世界"这一新外交理念的指导下,中非双方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中非关系的发展,一些不和谐问题和声音随之出现,如西方人眼中所谓的"新殖民主义"和非洲版的"中国威胁论"等。面对新的变化,我们必须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关系发展,剖析中非关系的实质,用理论和实践反驳西方对中非关系的片面看法和主张,在"和谐世界"视角下进一步建构和谐的中非关系。  相似文献   

2.
乔旋 《理论界》2008,3(6):224-227
中国与非洲国家外交关系经过50多年的发展,虽硕果累累,但也经历了许多曲折。在20世纪80年代初,面对各种困难,中国从中非关系的大局出发对非洲外交战略进行了调整。这次调整为中国重新制定对非外交政策奠定了基础,并促进了中非关系逐步走向成熟。本文通过对该时期中国对非洲外交战略调整的内容、原因及其对中非关系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进行分析,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中国与非洲国家关系发展的脉络,将有助于今后制定更加有利于中非关系发展的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体系的变革与中国的不懈努力,中国在逐步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随着外交实践的不断扩展,中国逐步积累了丰富的外交经验的同时,也促使中国在理论界不断发展并进行理论创新,用于指导中国不断变化中的外交实践,为之提供解释性和前瞻性的知识和智慧指导。非洲作为发展中国家最多的大陆,拥有和中国同样的巨大而持久的发展需求。中非交往和合作历史悠久,进入新世纪以来,中非关系发展迅速,建立了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中非外交实践的逐渐成熟和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为中国大国责任的拓展提供了广阔的国际舞台,为中国负责任大国理念的发展提供了理论素材。非洲研究正逐渐成为中国学术拓展的新领域,成为理论创新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4.
文化外交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甫 《理论界》2014,(2):48-51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实力的上升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面对中国的崛起,一些西方国家发出了不良言论,"中国威胁论"、"中国新殖民主义论"、"中国傲慢论"等歪曲中国发展模式的论调甚嚣尘上,并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不断出现新的内容。打造中国的文化外交战略,通过文化交流引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理解,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对和平发展的中国意义重大。文章通过回顾中国文化外交的发展历程,理清了中国文化外交的成果,同时分析了中国文化外交发展中的不足之处。笔者认为,未来中国必须评估文化外交战略资源,做好战略分层,充分运用中国文化资源的多元性和丰富性,结合中国整体外交布局,构建系统的文化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5.
非洲和中国各自都面临着国际格局演变和内部政治经济环境带来的问题:非洲面临着一体化推进乏力、普遍的贫困、传染病肆虐以及恐怖主义等的严峻考验;中国面临着经济"新常态"的内部环境和西方大国的战略挤压的外部环境。在新形势下,非洲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非洲,如何破解中非关系面临的各个方面的问题与挑战,实现合作共赢,需要双方共同长久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非洲是除中东地区以外,中国第二大石油来源地,也是中国石油走出去战略的重点区域,中国在非洲的石油利益关系着中国资源安全的全局。但是,中国在非洲的石油安全利益却屡受挑战,美国出于独占世界能源产地和遏制中国快速崛起的目的,利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手段与中国展开能源博弈,干预中国与非洲富油国的双边外交。中国要维护和扩大在非洲石油利益,就不得不充分考虑美国霸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以来,中国与非洲开始建立起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非在货物贸易的发展中取得了较大规模的突破.非洲作为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新兴市场,在中国贸易伙伴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在货物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如区域发展不平衡、贸易摩擦时有发生、市场秩序紊乱等.笔者结合中非货物贸易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促进中非货物贸易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国内资源与产能明显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石油的供需缺口会日益增大,石油安全隐患亦将显现。中国国内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和经济快速增长对石油需求的有力促动,加剧了其对海外石油市场的依赖。解决石油安全问题重要一环是,以充分利用国际油气资源为目标,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随着非洲在世界能源市场中作用的显现、地缘政治地位的上升,加之中—非间的传统友谊,中国在非洲展开了积极的石油外交。关注中国在非洲石油外交的战略意图、绩效与前景,有裨益于对中国外交战略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结合人民币非洲区域化现状,本文基于非洲53个国家及中国2010—2017年的面板数据,考虑人民币区域化随时间变化性,并使用新的赋值法量化人民币非洲区域化程度,通过拓展货币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人民币非洲区域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均GDP、中国对非贸易和对非直接投资等引力因素对人民币非洲区域化具有显著的影响;斥力因素中,地理距离和语言距离抑制人民币区域化,但制度距离的影响基本不显著;非洲国家外债负担对人民币非洲区域化具有正向影响;非洲国家汇率波动、金融开放度及非洲法郎区国家虚拟变量抑制人民币非洲区域化,而中国金融发展程度对人民币区域化的影响为正.人民币非洲区域化的影响因素也因非洲国家收入水平差异不尽相同.可通过进一步推动中非贸易和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发展、推进中非文化交流和对非援助、推动中国金融发展和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推进中国与非洲法郎区国家及法国的三方合作等,推进人民币非洲区域化,但对不同收入水平国家也需因地制宜,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0.
《益世报》案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后引发的反日运动中的一个舆论事件。对《益世报》而言,其面临的是参与中国外交事务以及与《顺天时报》的话语权之争。在美国驻华外交官及舆论界人士看来,这是美国发展在华舆论,获得与日本同等在华舆论权利的有效途径。但是,外交与内政紧密相连,同时也对公众舆论形成影响。此时介入中国舆论界的美国公共信息委员会,通过驻华公使芮恩施、在华外交官以及传教士的力量,为中国反日舆论的高涨提供了支持。但舆论的"幕后"是政治,《益世报》案最终以主编被判刑,报纸脱离美国管控而告终。《益世报》案证明了外交、舆论争夺与政党政治之间存在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