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密是隋末瓦岗军的领袖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农民起义领袖。他于唐高祖武德元年十月率众归唐,授上柱国,封邢国公,拜光禄卿,同年十二月庚子被唐军杀于陆浑县邢公山下。 关于李密的葬时、葬地,史籍所记,不尽一致。 《旧唐书·李密传》载李密被斩,时年三十七。在记其葬时、葬地时谓: “时李(贵力)为黎阳总管,高祖以(贵力)旧经事密,遣使报其反状,(贵力)表请收葬,诏许之,高祖归其尸,(贵力)发丧行服,备君臣之礼,大俱威仪,三军皆缟素,葬于黎阳山南五里。”  相似文献   

2.
陆心源《唐文拾遗》卷十二第10494页收襄王重茂《太平公主依旧置府敕》、《行乡饮酒礼敕》二文,细审之,均有误。陆氏称:《太平公主依旧置府敕》系据《唐会要》卷六辑补。余检该书载此文之前,明署作时为“唐隆元年六月二十六日敕”。又《通典》卷三十一亦录此文,订为其年六月敕。再检《旧书·睿宗本纪》、《通鉴》卷二○九,可知唐隆元年六月甲辰(二十四日)重茂禅位,睿宗登基。此文既为“二  相似文献   

3.
胡大海,生年不详,卒于元顺帝至正二十二年(1362)。生前系朱元璋率领的农民起义军中的杰出将领。关于胡大海之籍贯,《辞海·中国古代史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10月第1版)、《中国历史人物辞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11月第1版)均作“濠州虹(今江苏泗洪东南)人”。笔者对此有异议.一、“濠州”应作“泗州”胡大海之籍贯,《明史》(中华书局点校长)卷一三三,页三八七八《圳大海f号》:“胡大海,字通甫,虹人。”知胡大海是元末虹县人。据《元史》(中华书局点校本)卷五九,负一四一六、页一四  相似文献   

4.
近期校勘《唐文拾遗》(以下简称《拾遗》,发现卷二《玄宗文》今人系年及原辑者误收他人文章以致讹误者三则。现据有关史料、史历,厘正如次。一、《授颜真卿监察御史制》载《拾遗》卷二第10页。日本学者池田温编《唐代诏敕目录》(三秦出版社1991年5月第1版)253页,系年为“玄宗中”。所引出处为“四颜真卿17.la”(即《四部丛刊》本《颜鲁公文集》17页1栏)。按该书此页为《颜鲁公文集》卷三《表》下,所载《谢赠官表》并无此制。经查是书后附其门客因(殷)亮撰《颜鲁公行状》98页载:“天宝元年秋,扶风郡太守崔琇举博学文词秀逸,玄宗御勤政楼,策试上第,以其年授京兆府礼泉县尉。黜陟史户部侍郎王珙以清白名闻,授通直郎、长安尉。六载,迁监察御史。制云:‘文学擅于登科……’”此制与《拾遗》字句小异。又据是书第90页载宋人留元刚所编《颜鲁公年谱》天宝六载下载:“公年39,正月迁监察御史。”据以上史料即可判定玄宗此制撰于天宝六年正月。《唐代诏敕目录》系于“玄宗中”,失之。  相似文献   

5.
商务印书馆1983年12月修订第1版《辞源》第4册第3497页“高俅”条载:“北宋人。初为苏轼小史,能笔札。后属枢密都承旨王铣(晋卿)。”又该馆1981年12月修订第1版《辞源》第3册第2046页“王诜”条载:“宋太原人,字晋卿,娶英宗女蜀国长公主,为附马都尉。”按:“王铣”与“王诜”为同一人,而名之写法,同一书却前后不同。是否此人名之写法有二,均属正确;抑或其中之一有误。查《宋史》卷255《王凯传》:“子缄。缄子诜,字晋卿。能诗善画。尚蜀国长公主。”(见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年12月版《二十五史》第8册第6173页)又《宋史…  相似文献   

6.
1.《通典》卷十《食货十》漕运篇(王文锦等点校,中华书局,1988年版):“(后魏)孝文太和七年,薄骨律镇将刁雍上表曰:奉诏高平、安定、统万及臣所守四镇……又不废田。”(第219页)案:《魏书》卷三十八《刁雍传》(中华书局点校本,1974年版。下同)有:“七年,雍表曰:奉诏高平、安定、  相似文献   

7.
中华书局1988年版《北朝四史人名索引》(以下简称《索引》)有脱漏人名。按《北史》(中华书局点校本)卷89,2924页有“孙僧化、僧化”凡三处。《魏书》(中华书局点校本)卷91,1954页有“孙僧化、僧化”二处,1955页有“僧化”一处。僧化,系北魏时人,有传。(<索引》上册455页,四角号码2826。“僧”下,未见“僧化”  相似文献   

8.
历史名著《资治通鉴》记时颇有错误,我据群书订其月日干支之误600多条,其中两汉、魏晋、南北朝、五代部分己分别刊登于《汉中师院学报》1988年4期、《太原师专学报》1988年1期、《北朝研究》1989年1期、《山西地方志》1991年1期,今再将隋唐部分刊出,供《通鉴》研究者参考。为便于查对,各条首列中华书局点校本《资治通鉴》的卷、页。1、卷一百七十七、页5505隋文帝开皇元年春正月辛未,韩擒虎进攻始孰,半日,拔之……辛未,贺若弼进据钟山。按:两“辛未”重复,后者可删。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第600页“女仙外史”条载:“《女仙外史》清代长篇小说。作者吕兆,字文熊,号逸日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其中作者“吕兆”应为“吕熊”;“字文熊”应为“字文兆”;“号逸日叟”应为“号逸田叟”。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68页“女仙外史”条载,《女仙外史》为“清吕熊撰,署‘古稀逸田叟’,熊字文兆,《在园杂志》云吴人。”谭正璧《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上海书店出版)1985年10月版第1387页“吕熊”条:“吕熊字  相似文献   

10.
魏明帝景初元年(公元237),毌丘俭伐公孙渊,为渊所败,引军退还。关于他回军最后到达的地点,《通鉴》卷七三魏明帝景初元年秋七月条记云: 以荆州刺史毌丘俭为幽州刺史,(中略)帅诸军及鲜卑、乌桓屯辽东南界,玺书徵渊。渊遂发兵反,逆俭于辽隧。会天雨十余日,辽水大涨,俭与战不利,引军还右北平。是后,《通鉴纪事本末》卷十,《读史方舆纪要》卷三七,所记大抵与《通鉴》相同。然而,《册府元龟》载此事,却不直接书明毌丘俭退  相似文献   

11.
《后汉书》卷50《梁节王畅传》载:“永元五年豫州刺史梁相举奏畅不道。”中华书局点校本将其点为:“永元五年,豫州刺史梁相举奏畅不道”(以下简称之为“首句”)。视“梁相”为豫州刺史之名,加诸人名号。《后汉书集节》标点亦然。考之有关史载,知此种点法可商,兹分三点辨下。 第一、《后汉书》卷42《东海恭王强传》:“豫州刺史鲁相奏请诛(东海王)政。”此句与“首句”之结构基本相同,但中华书局点校本于此处未视“鲁相”为豫州刺史之名,而是在“豫州刺史”、“鲁相”之间加了顿号,此种点法得之。又《后汉书》卷50《乐成靖王党传》:“冀州刺史与国相举奏(乐成王)葨罪至不道”。此句与“首句”之结构亦基本相同,惟此句在“冀州刺史”,“国相”之间有一连词“与”字,而“首句”在“豫州刺史”、“梁相”之间未有连词。  相似文献   

12.
2002年12月27日,《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优秀论文评比结果揭晓;经过个人申报、推荐和收集读作者意见及社会反映,按学报论文评优标准,学报聘请有关专家经过三次审核,并于12月27日经第五届学报编委会委员无记名投票,评选出了《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优秀论文53篇,具体名单按年、卷、期、页码排序如下: 1 樊 勇 吴正德 张 力 “W波段宽带电调信号源”1997年26卷2期143页 2 傅 彦 “关于限制性手写体汉字的一种识别方法”1997年26卷2期180页 3 刘乃琦 左志宏 “计算机病毒对抗技术CVCM”1997年26卷3期…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小说旧闻钞·序言》开瑞便说:“昔尝治理小说,于其史实,有所钩稽。时蒋氏瑞藻《小说考汪》已版行,取以寻检,颇获裨助”。但当时的蒋瑞藻鲜为人知,鲁迅也以为是积学之士,当作“前辈”看待,故尊之为“蒋氏瑞藻”。一九八一年出版的《鲁迅全集》第十卷六十六页上,关于蒋瑞藻的注释,仅作以下说明:“别号花朝生,浙江诸暨人。所著《小说考证》集录我国元代以来  相似文献   

14.
李密是隋末瓦岗农民起义军的重要领袖,归唐后,授上柱国,封邢国公,拜光禄卿,不久,被杀,葬于今河南浚县。时人魏征曾为李密撰墓志铭。《魏郑公文集》、《文苑英华》、《全唐文》及明清《大名府志》、清代《浚县志》均辑有魏征所撰之墓志铭文。康熙十八年  相似文献   

15.
《全宋诗》误收之唐人诗篇 ,又得一束 :册六四卷三三四二页三九九三六陈羽《吴城览古》 :“吴王旧国水烟空 ,香径无人兰叶红。春色似怜歌舞地 ,年年先发馆娃宫。”(明钱谷《吴都文粹》续集卷二 ) 按 :此唐陈羽诗 ,见《全唐诗》卷三四八。册六九卷三六五五页四三九○六丘葵《芝山》 :“床头枕是溪中石 ,井底泉通竹下池。宿客不还过鸟语 ,独闻山雨对花时。”(清同治孙尔准《福建通志》卷五 ) 按 :此唐贾岛《宿村家亭子》诗 ,见《全唐诗》卷五七四。册七二卷三七四一页四五一二七李善美《大堤曲》 :“酒旗相望大堤头 ,堤下连樯堤上楼。日暮行人…  相似文献   

16.
一、说“诏”公元七至九世纪,在伟大祖国的西南边疆,兴起了一个雄踞一方的政权.有人把它称为“南诏国”,有人则称之为“南诏政权”.关于南诏这个称谓的由来,最早见于唐代樊绰的《蛮书》,其后,见于宋代欧阳修的《新唐书》,现把两书所载,转引于下:《蛮书》卷三说:“蒙舍,一诏也.居蒙舍川,在诸部落之南,故称南诏也.姓蒙”.(向达:《蛮书校注》中华书局出版第67页)《新唐书·南蛮传》说:“夷语王为诏……蒙舍诏在诸部南,故称南诏.”(《新唐书》中华书局校点本第20册第6267  相似文献   

17.
对光复会成立的具体日期、地址,迄今尚失考,史著中都仍写得比较笼统,甚至有出入,如:1979年中华书局版《中国近代史》第385页写:“1904年10月,……光复会在上海正式成立。”1980年人民出版社版《辛亥革命史》上册第486页写:“1904年冬天,江浙地区的革命小团体——光复会,也在上海建立起来了。”(《近代中国八十年》1983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版所说时间、地点与此相同)  相似文献   

18.
1962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丛书综录三》614页载:“苏舜钦(宋)《闻见杂录》《苏学士集》《苏学士文集》《沧浪集钞》《沧浪集补钞》。”此解放后著录苏舜钦现存之著作,提到《闻见杂录》。按元末明初人陶宗仪编纂明人陶珽辑校之百二十(?)《说郛》内,收有《闻见杂录》一卷,题为苏舜钦撰,(近人张宗祥重校,民十六年由商务印书馆排印之一百卷《说郛》内未收《闻见杂录》。)明人吴永,辑《续百川学海戊集》  相似文献   

19.
《诗·卫风·伯兮》第三章:“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版327 页):“笺云:‘人言其雨其雨而杲杲然日复出,犹我言伯且来伯且来则复不来’。”朱熹《诗集传》“伯兮,第三章下:“比也。其者,冀其将雨,而杲然日出,以此望其君子之归而不归也。是以不堪忧思之苦而宁甘心于首疾也。”  相似文献   

20.
《世说新语·言语》之“王中郎今伏玄(?)、习凿齿论青楚人物”条下,刘孝标注引伏滔评“青士有才德者”数十人。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一九八三年版整理本第132页)对其中后汉时人名的标点,有二处似可商榷。 其一,“大司徒伏三老”,《笺疏》引清人李慈铭批校云:“案《后汉书》:伏湛官大司徒;其兄子恭官司空,肃宗以为三老。”则“大司徒”与“伏三老”判然两人,整理本标点作一人处理,二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