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岑参赴西域时间路途考补廖立一、赴安西在天宝八载赖义辉(岑参年谱)以为赴安西在天宝六载,乃以岑参生于开元六年,与(银山磕西馆)中“丈夫三十未富贵”合,又高仙芝于六载代夫蒙灵祭为安西四镇节度使,而杜确(岑嘉州诗序》称岑参尝“充安西节度判官”,以此三者为证...  相似文献   

2.
岑参边塞诗的音乐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岑参(约715—770),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曾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任书记,后又随封常清出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到过安西、武威等地,两次出,往来于北庭(今新疆哈密)与轮台(今新疆米泉)间,在边塞先后度过了五、六个年头。边塞的战事,边塞的自然风光,进入到了他这一期间的诗作中。这部分被后人称作边塞诗的,约60首,它们在收集于《岑嘉州诗集》的360首中尽管仅占六分之一,却是岑诗的最为珍贵的部分。  相似文献   

3.
岑参     
<正> 岑参(715—770),南阳新野人。出身于官僚家庭,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自幼从兄刻苦读书,遍览经史。15岁时移居河南登封,后移居颍阳。20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此后十年曾屡次往返于京洛间。开元二十九年(741),北游河朔。天宝三年(744),任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天宝八年(749),随安西节度使高仙芝赴安西充任节度使幕府书记。当时他满怀报国壮志,想在戎马生活中开拓自己的前程,曾写诗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边塞苦,定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但是到边疆后也不得意,后又回到长安。天宝十三年又作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  相似文献   

4.
唐代著名诗人岑参以边塞诗名世,从文学史的角度结合岑参诗作描述岑参西域经历的论述颇多,但分歧亦大,尤以首赴安西路途为最。运用当今学界对唐代西域之政治、军事、商贸、地理、交通及出土文物的研究成果,基本可以说明,岑参首途安西出瓜州后,按常理应该不走丝路南道,不到敦煌,亦不过阳关,而是径由玉门关,走最安全、通畅之丝路中道。  相似文献   

5.
“桂林”、“武城”考——岑参边塞诗地名考辨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岑参《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诗首句云:“轮台客舍春草满”,又云“奉使三年独未归”。诗人于天宝十三载(754)舂初至北庭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迄十五载恰历三春,可见此诗当作于天宝十五载(756)春。诗中又云:“桂林蒲桃新吐蔓,武城刾蜜未可餐。”唐庭州轮台在今乌鲁木齐附近,所述“桂林”、“武城”二  相似文献   

6.
现行初中教材第四册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的作品。这是一首写在特定的环境下送别友人的赠别诗。古人写赠别诗 ,或惜别 ,如“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或勉励 ,如“勿使燕然上 ,惟留汉将功。” (陈子昂《送魏大从军》) ;或伤感 ,如“寂寂离亭掩 ,江山此夜寒。” (王勃《江亭夜月送别》)。岑参在此诗中抒发了什么情怀呢 ?一般读者都认为是惜别情 ;教参认为是惆怅情。笔者觉得诗人既抒发了惜别情 ,惆怅情 ,更抒发了期盼之情。那么 ,岑参究竟要在诗中表达什么期盼呢 ?…  相似文献   

7.
唐代著名诗人岑参向以创作边塞诗闻名。其所作边塞诗,形象瑰丽,想象新奇,气势雄放,因而具有浪漫主义特色,这已几乎众口一词,咸无异议。但是,笔者以为岑参边塞诗的写实性却绝不容忽视。即以其脍炙人口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名诗而论,便可明显看到岑参边塞诗朴实的写实风格之一斑。《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是一首富于浓郁地方色彩的边塞诗。诗中记述的风雪别宴与山行相送等感人至深的场面,无不以其真实描绘震慑读者心灵,并非以浪漫情调取胜。但这  相似文献   

8.
唐代在西域的军政、行政机构设置中不用"西域"之名,而代之以安西、北庭、碛西、镇西等名称。岑参的西域诗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变迁,为历史提供了难得的佐证。  相似文献   

9.
岑参边塞诗中涉及地名颇多,近年来学术界陆续有所考证,已经大致可晓。笔者于一九八四年秋曾步岑参足迹,度陇而西,在甘肃、新疆进行实地考察,再证以文献,对一些地名提出一些材料和看法,或可作为已有说法的补充。 1.大震关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诗:“山口月欲出,光照关城楼。”这个“关”,在汉为陇关,在唐为大震关。《元和郡县志》卷二关内道陇州汧源县:“陇山,在县西六十二里。……大震关,在州西六十一里,后周  相似文献   

10.
新见宇文寂墓志记述了唐朝经营安西的相关史事,并且提到了时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封常清。因而该墓志的出土,对于补遗传世史料,加深认识唐朝对安西的经营,以及"西域"概念的地域变化等都有积极的意义。宇文寂墓志的出土,也对我们重新认识唐玄宗对安禄山的态度,提供了新的材料。安禄山幕府的李史鱼,之前曾经担任安西节度使判官,"安史之乱"爆发之时,在安禄山幕府的李史鱼,投奔高仙芝、封常清幕府。宇文寂墓志的记载,给予了我们新的认识,根据墓志来看,唐朝政府对于日渐坐大的安禄山势力并没有放松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