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英军 《唐都学刊》2005,21(3):116-119
中国近代民权是由西方民主权利思想转化而来的本土化思想形态,是与专制权力进行斗争的思想武器,是论证近代权力与权利的正当性的革命话语。它从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中蜕变出来,有选择地借鉴西方先进政治制度,扬弃了西方各种政治学说的适用成分但又有别于西方民主观,具有自身的思想特性。它含义复杂,在不同历史情境中有不同的所指。它与民本、民主、人权、自由等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工具性、集体性和激进性是中国近代民权在社会功能上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论黄宗羲新民本思想的启蒙意义及局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对传统民本思想有六大突破:把维护天下人的“自私”、“自利”作为为君之“本”;把“在万民之忧乐”作为“公天下”的基本诉求;将民本思想中尊重民意的观念上升到尊重民众权益的思想;认为“以民为本”就是君为民设、君是民仆;君臣都是为天下人服务的,因而是师友关系;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政治观念。由此可见,黄宗羲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但他从传统民本思想中得出的进行社会改造的政治结论,却超越了民本思想,是具有民主启蒙意义的新民本思想。但用近代民主思想来考察,在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中没有人权观念;没有“主权在民”的观念;虽然看到了君主专制统治的弊端所在,但并没有真正看到中国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正是由于黄宗羲新民本思想中的这些历史局限性,所以它没有也不可能成为引发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在近代,科学对人们思想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为代表的维新派,具有强烈的变革意识,这与他们长期接受西方自然科学有关。科学精神、理性之光,在康有为的著作有明显的体现。严复在介绍达尔文学说时认为,进化论与自由平等学说相结合,形成了弃旧谋新的世界性潮流。谭嗣同依据西学,以“破中外之见”来冲击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夷夏之辨。他们从“政治之变”是“基于科学”的视野,系统地介绍了进化论与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为国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作者认为,研究维新派变革中国现实的思想时,不应忘却了西方自然科学对他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彭国翔 《求是学刊》2006,33(4):44-49
对于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不论以民本还是民主来界定,历来多以《明夷待访录》中的《原君》为据。作者首先辨析《原君》文本,指出其与特定的历史境遇相关,其实乃针对明代尤其晚明的昏君而言,其中甚至隐含了承认易代鼎革合法性的思想。而即便抽离具体的历史脉络,《原君》文本的思想在理论的层面上也并不构成对君主制本身的批判和否定。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黄宗羲民主思想的真正精华其实当在其《学校》一篇,其中包含的建构公议社会的思想甚至举措,即在今日亦颇有其合理性,其价值不在于以往所谓与西方议会性质近似,而在于与当代西方民主最为前沿的理论思考尤其是关于“公议”的思想多有相合之处。因此,如果要从黄宗羲思想中发掘契接现代民主的资源,仅就《明夷待访录》而言,重点当由《原君》转换到《学校》。  相似文献   

5.
张卓明 《浙江学刊》2012,(2):116-120
清末以来西方代议民主思想在中国逐渐得到传播和接受,这个过程是与中国士人寻求摆脱落后与危机,寻求独立与富强的国家目标联系在一起的.当代议民主思想在政治实践中遭遇挫折,民族危机和国家落后的面貌依旧时,一批知识分子试图改造和超越代议民主,由此催生出了无政府主义、直接民权论、平民主义等民主思潮,这些思潮促使代议民主思想走向衰弱,客观上也为人民民主思想的兴起开拓了道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日本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及地区的经济发展为背景,对儒家资本主义经济文化作探讨。文章提出,儒家文化本身是一个对立统一体,是一个悖论。在政治观念上,儒学是一个导向封建专制主义的体系,但又主张开放改革,倡导民本、人本和民主意识。在经济观念上,儒学是重义轻利,甚至否认利的学派,但又主张重利节本裕民。在价值观念上,儒家主张“明哲保身”和“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忧惠意识,也是矛盾的。文章强调应以辩证逻辑的流动范畴来审视儒家文化的悖论命题,实现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基础上的新的超越。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四个方面,即中国的旧法律以儒家的礼义为根本;儒家学说导致君主专制和严刑峻法;旧法律旧道德必须进行批判与改革;建设新法律新道德,应使法律与礼教分离,实行民主、平等、自由、共和等,分析探讨了吴虞论及的儒家与中国旧律关系的思想。作者充分肯定了吴虞反封建的法律思想,以及它的深刻影响,并认为这是一种敢于批判敢于改革的精神体现。同时也指出了他在接受西方法律思想的过程中,对于西方资产阶级的学说与社会制度缺乏全面、本质的认识;对中国伦理道德的看法,特别是对孔子学说与儒家学说的区别及如何正确对待儒家学说,尚有混淆不清与主观片面之处。  相似文献   

8.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而民本思想则是儒家政治思想方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民本思想始于殷周之际,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对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儒家民本思想的发展历史,而且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先...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马浮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新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六艺该摄一切学术”的命题内涵有二:其一是儒家文化该摄了诸子之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切学术的渊源和当然代表;其二是儒家文化也该摄了西方的学术。马浮认为人类文化学术发衣的根本目的,并不主要是知识与物质文明的发达,而是知识与道德精神上的全面发展。马浮的上述一些思想表明了他的强烈的新儒家文化立场。马浮在哲学上主张的也是儒家的道德哲学,他虽然极力会通程朱陆王,但其哲学的基本思想倾向及实质则更接近陆王。  相似文献   

10.
民本思想是儒家一以贯之的价值观和政治理念.在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中,传统的民本思想不仅充其极,而且它越过传统的极限,开始考虑如何以权力制约权力的问题.因此我认为,黄宗羲的思想是从民本走向民主的开端.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初论民本是现代民主的初级表现形式》①一文中,从民本思想的内容和作用方面讨论了它与现代民主的关系。由于民主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仅此很难把民本思想的历史地位讨论清楚。本文再从古代民本思想和民主政治产生的社会基础及阶级实质方面,进一步分析民本与现代...  相似文献   

12.
现在,人们习惯于把我国的传统文化,称为“儒家文化”,甚至把东方一些接受我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国家也纳入“儒家文化”的范畴.有人也许会问,“儒家文化”这一概念是否能够概括我国传统文化的一般内容?要说明这个词题,就必须搞清儒家文化的内涵,以及它与我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什么是儒家文化?回答这一问题的先决条件是要搞清什么是儒家思想,因为儒家文化应该是社会在儒家思想指导下自觉实现儒化的必然结果。儒家思想严格地说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不过,儒家学派的思想并非与史俱来,它是在我国的文明史经历了夏、商、周的几千年之后,由春秋…  相似文献   

13.
丁建军 《学术交流》2005,1(6):18-21
中国封建专制文化的主体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政治文化。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不可能产生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宪政思想。即便在民主宪政思想广为传播的今天,由于专制文化的深层次影响,我国公民的民主宪政意识仍很淡薄。对此,必须坚决清除封建专制文化的糟粕,吸取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精华,并创造一切条件,推动我国民主宪政建设。  相似文献   

14.
李贽是明代著名的进步思想家。他因为非孔非圣,遭到残酷的迫害,最后死于狱中。三百多年来,对于李贽及其学说的评价,由“毁誉参半”而渐趋统一,一致认为他是向传统的儒家圣教举行发难的志士仁人,是封建统治集团中的异己。但在基本统一的认识中,对某些具体问题的认识还存在着分歧。例如李贽的政治思想到底是什么?是法家的、道家的抑是儒家的?李贽既然非孔非儒,当然他的政治思想就不是儒家的了,这是国内大多数研究者的结论。“批林批孔”运动中,“四人帮”也据此说李贽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但是从李贽的主要著作看,并无法家理论的色彩,说他是法家…  相似文献   

15.
赵杏根 《阅江学刊》2012,4(5):62-68
西汉儒家秉承先秦儒家“民本”、“农本”、“节用”、“尚礼”等思想,对生态保护而言,利大于弊。西汉儒家在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生态保护方面,继承了先秦儒家“用之有度,取之有时”的思想,在注意到开发资源可能导致生态灾难、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选择和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感恩等方面,对前人有所超越。西汉盛行的“灾异说”把生态灾异政治化,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误导了人们对生态灾异真正原因的探求,影响了生态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代西方“权利”概念的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世纪,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接纳了西方的"权利"概念.但是,中国近代进步知识分子并没有依照西方"权利"概念产生和发展的路径去认识权利概念.近代中国是在"民权"与"民主"对立.政治化的民权,民本化的民权,抽象化的自由、平等和私权缺失的基础上形成"权利"概念和观念的.近代西方"权利"概念的中国化对中国近代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设产生了特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朱颖  万红 《南海学刊》2022,(4):45-53
作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以人民为中心”是当代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指引。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蕴含传统民本思想的时代内涵,传统民本思想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深厚源泉。传统民本思想肇始于商周,形成于先秦,发展于汉唐,成熟于明清,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文化溯源与现实生成提供了丰厚土壤。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立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实践,实现了对传统民本思想从君民到人民、从统治到共享、从用民到民主的重构与超越。  相似文献   

18.
余英时主张人文主义的历史进化观,反对历史发展规律或历史通则,但承认人类历史发展的共通性或普遍性;强调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关联性,认为民族文化的价值传统是很难变化的,反对将现代与传统相对立,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应当承继儒家传统来实现;主张历史发展多元论,反对各种形式的历史一元论和决定论;认为文化(思想)、政治、经济是社会历史的三大领域,分别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历史发展中各自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思想文化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认同中国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余英时的儒家人文主义历史观既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存在其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应根植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土壤,特别是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儒家学说.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主要有"为政以德"的政治思想、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思想和"义以为上"的伦理思想,这些思想中的精华,都可以供我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参考、借鉴,以形成中国企业文化中的"自律"、"正己"、"爱人"、"慎独"等思想精神.  相似文献   

20.
先秦民本思想的发展可分两个阶段:夏商西周依附于天命论的阶段和春秋以来儒家的理性思考阶段。以孔子为首的儒家对民本思想所做的革新性发展,从民众本身所具有的力量论述了民众对于国家政治的安定、经济的富足和军队的强大的决定性影响,从而赋予民本以理性化思考,并使之从一种近于宗教信仰的政治信条丰富为具体的惠民措施,使民本思想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