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督教在唐初传入中国后,至元代复盛一时。十三世纪中叶,蒙古统治者向外扩张,西征欧洲,把掳来的平民和战俘充作奴隶。因此,基督教徒从西方被掳至蒙都和林者亦为数不少。蒙古统治者对基督教采取较宽容的态度。元至元十八年(1276年),元军南下攻陷临安,客观上起了在浙江传播基督教的作用。当时,杭州已出现基督教教堂。意大利旅行家马可孛罗在游记中述及杭州“有景教礼拜寺一所”(魏易译《元代客卿马哥孛罗游记》卷二第六十八章)。因基督教供奉十字架,故在元朝称基督教为“十字教”,称教堂为“十字寺”,称信徒为“也里可温”(蒙古语,意为“信奉福音的人”)。杭州的基督教  相似文献   

2.
(一) 东正教又称东方正统基督教或希腊正教,是由罗马帝国时期统一的基督教分裂出来的基督教三大主要教派之一(三大教派是:罗马天主教亦称拉丁教、东方正教、路德新教)。 公元343年,罗马帝国在撒狄卡(现保加利亚的索非亚)召开宗教会议,加深了以阿塔纳西阿为代表的正教教派同西方天主教派的裂痕,此后基督教明显地分为东、西方两派。西方以罗马城为教会中心,东方以君士坦丁堡为教会中心,两派进行着长期不休的相互攻讦。十一世纪中期,君士坦丁堡教会与罗马教会为争夺意大利南部教会权利而发生冲突。罗马教皇立奥九世派红衣主教到君士坦丁堡宣布…  相似文献   

3.
元代统治者对宗教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所以佛教在此获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基督教也在元代第二次传入中国,此时传入我国的基督教各派被统称为也里可温教.对于已在宗教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的元代佛教来说,也里可温教的快速发展便成为其排挤的对象.但由于历史资料的散失,对于元代两教的交涉,可以查证的史料非常有限,本文仅就有限的资料线索举例三个著名的事件以考究元代时期佛教与也里可温教的交涉状况.  相似文献   

4.
一、“基督东渐”在浙江的历史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主要是通过基督教的传播开始的。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明清以前就有过二次。第一次是在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叙利亚人阿罗本来到长安,进行基督教教派之一景教的传播活动,后由于唐武宗灭佛毁寺,殃及景教,而遭禁绝。这一次传教活动主要在中原地区,浙江一带还没发现有景教士的  相似文献   

5.
在日本文化史上 ,基督教的传入及其影响 ,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由于内外因素的合力作用 ,决定了基督教在 16世纪中叶传入日本。  一、耶稣会的性格  葡萄牙语 Christao的音译读作吉列支丹 ,是基督教初传日本时日本人对传教士及基督教的通称。当时 ,根据发音还用几利紫旦、贵理志端等汉字来读写。禁教令施行后还写作鬼利至端、贵理死贪等。 16 80年江户幕府第五代将军德川纲吉即位后 ,因讳“吉”字 ,故又读成“切支丹”,后一直沿袭至明治初期。  在西欧宗教改革运动中成立的耶稣会 ,15 34年由西班牙贵族军官依纳爵·罗耀拉出头组成 …  相似文献   

6.
1 当代宗教现象(1)在美国社会中 ,参与宗教活动的人比例很高 ,超过 85 %。 (2 )美国最大的宗教群体是基督教群体。在基督教中有现代派 ,也称自由派或开放派 ,但他们开始衰落 ,而保守派却一直在增长。 (3 )美国人对东方宗教、东方神秘主义感兴趣的人数在增加 ,但由于他们只是参与活动 ,而不是登记的成员 ,很难确定他们的人数。 (4 )在宗教群体中 ,基要派力量在加强。在美国伊斯兰教、印度教、犹太教都变得更为保守。 (5 )社会上宗教、科学、健康三方力量合成化 ,组成“新时代运动”。2 新兴宗教在美国发展迅速的原因(1)社会因素  由于美国…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印度都是世界文明古国,两国艺术本来是独立发展的,各有其自己的特点。但自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艺术便逐渐吸收印度艺术的特色,并加以发展,形成了一种特殊风格的中国佛教艺术,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展放异彩。据中国史料记载,东汉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5年),楚王刘英曾为“浮图”斋戒祭祀并供养佛教徒,得到汉明帝的褒奖。永平十年(公元67年),汉朝派使臣蔡谙到大月氏邀请天竺“  相似文献   

8.
洪秀全和孙中山在革命过程中,都对基督教有过吸收和利用,这是他们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一个部分,有其相似之处。但由于二人的个人经历、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所领导的革命的内容、宗旨各异,在很多方面又显示出很大的不同。总的来说,洪秀全对基督教的了解只是感性的、粗浅的、外在的,而孙中山的理解则更为理性、深刻、内在。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了解基督教与中国革命的一些关系,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一、接受基督教的途径1843年,洪秀全开始阅读梁发所著的《劝世良言》,正式接触基督教。《劝世良言》共有60多篇短文,其中直接抄录马礼…  相似文献   

9.
佛教产生于古印度,两汉时期,随着中国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佛教经大夏 (阿富汗 )、安息 (伊朗 ),最后传入中国,并迅速在民间兴盛起来,经过从东汉到唐朝四百年的历史,佛教终于成为中国三大教之一。尽管佛教属于外来宗教,但在历史上很快便与中国文化相互渗透和融合,成为中国化的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殡葬文化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它带来了一种新的死亡观念。佛教传入中国前,在传统的殡葬文化中,人们一直信仰的是灵魂不死,关心的是逝者的灵魂,但对逝者生活的世界及灵魂的归宿几…  相似文献   

10.
1922—1927年,在中国的青年学生和知识阶层中,曾开展了一场“非基督教”运动(以下简称非基运动)。这场运动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领导,以青年学生为主体,以理论批判为主要方式,其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及其控制利用的基督教,持续时间长达六年,影响波及全国城乡。它不仅打击了帝国主义,也冲击了当时中国的基督教会。时隔半个多世纪,不  相似文献   

11.
全球遍传福音向为基督教福音派之志,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墓督教福音派逐渐取代主流教会,成为世界传教运动的领头羊.其全球扩展一方面有利于全球公民社会的发展与巩固,但又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全球公民社会发展的障碍.本文旨在厘清基督教福音派与全球公民社会巩固与发展之间的内在契合与冲突.  相似文献   

12.
中日比较文学研究的新创获──评《日本白桦派与中国作家》青岛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宁殿弼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白桦派是一个大集团型重要流派,它以重个性、脱旧套、纳新潮、高张崭新的理想主义和真诚的人道主义而成为大正时期文学的主流。名扬世界文坛,由于相近的社会现...  相似文献   

13.
论清代浙东学派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代的学术文化中,最突出的有二个中心:一为脱离现实的朴学系统,它以顾炎武、戴震、高邮二王、孙诒让等为首;二为结合现实的史学系统。这个结合现实的史学系统就是以黄宗羲、章学诚为首的浙东学派。“浙东学派”为中国文化史上“最有光彩”的学术流派[1]。清代浙东学派“近承蕺山之绪,远绍永嘉之风”[2],与南宋时期的浙东学派前后相辉映,精神上一脉相通。本文试图从清代浙东学派的学术贡献和对社会历史的影响两个方面来探讨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郑大华  曾科 《浙江学刊》2013,(1):102-108
黑格尔、新黑格尔学派以及勒南等人的国家学说,构成了醒狮派“国家至上”思想的西学来源.醒狮派的“国家至上”思想虽源于、但并不尽同于黑格尔等人的学说.原因在于,醒狮派根据中国传统思想和现实需要对黑格尔等人的学说进行了改造和发挥.与其西方原型相比,醒狮派“国家至上”思想具有“‘托古’的表述策略”、“大同的终极目标”、“侧重国民义务的‘公民民族主义”’等内容与特点.透过醒狮派的“国家至上”思想,可以发现西方国家主义传入中国后经历了一个中国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基督教与中国近代乡村建设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家峰 《浙江学刊》2003,(5):111-120
中国基督教乡村建设运动源于二十世纪早期来华的农业传教士 ,到三十年代随着全国乡建运动的发展而达到鼎盛时期 ,它的理论与方法主要受世界基督教乡村运动的影响。基督教乡建运动通过把乡村建设与教会建设合二为一的方法 ,以最终建立基督化的乡村社会为目标 ,但它的理想与实践之间存在很大的距离 ,宗教 (教会建设 )与世俗 (乡村建设 )并不能完美地统一在一起 ,两者的持续张力以及近代恶劣的社会环境最终使中国基督教乡建运动陷入非常困难的境地  相似文献   

16.
一公元七世纪至十一世纪,基督教(天主教)借助于世俗的武力,在西欧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一统天下。同时,西欧的世俗文明,被涤荡殆尽,因而史家称作“黑暗时代”。但是矿在“黑暗时代”里,传入前欧的阿拉伯文化,包括哲学在内,在当时及其以后的许多世纪里。对西欧文化的复苏;对经院哲学唯名论同实在论之间的斗争。对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以及对近代科学的产生、理性的解放、对人生价值的重视等等,无不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试就阿拉伯哲学及其对西欧中世纪哲学的影响进行粗浅的论述。 一 公元七世纪四十年代至八世纪三十年代,正当天主教以上帝的名义…  相似文献   

17.
17世纪在法国形成的冉森派运动是天主教反改革运动中重要的宗教运动.在神恩与自由意志的关系这一神学问题上,冉森派对莫里尼主义和耶稣会神学家提出了批评.这一批评延续了贯穿基督教神学思想史上的奥古斯丁主义对佩拉纠主义的批判.然而,这一批判不仅仅是基督教神学内部的对话,而且体现了冉森派对现代性的拒绝.由此,冉森派的影响超出了神学和宗教层面,推动了反绝对主义王权的政治话语的形成,在旧制度后期法国的政治运动中产生重大影响.对17世纪冉森派的神学和政治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基督教和现代性的复杂关系和法国现代政治中的反宗教倾向.  相似文献   

18.
基督教主要有三大派系 ,即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教。天主教在华传播的历史最长。鸦片战争前共有 5个传教会在中国活动。当时在东北地区活动的外国天主教会主要有 :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奥地利加布遣会、奥地利本驾会、德国本驾会、瑞士白冷传教会等。东北沦陷时期 ,据 1940年伪满铁道总局情报科的《满洲宗教志》中所调查 :教徒近 1780 0 0人、志愿受洗者约有 390 0 0人、合计近 2 2 0 0 0 0人。是东北地区较大的外来宗教之一。天主教传入东北  罗马天主教在中国东北的传播有相当长的历史 ,东北的主要城市都巍然耸立着天主教堂。罗马教皇最…  相似文献   

19.
丁韪良在宁波十年宗教活动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韪良(W.A.P.Martin)是近代来华西方基督教传教士中一位影响较大的代表人物。曾以所谓布道“先驱者”,中国近代教育的“奠基人”,清政府的国际法“顾问”和多产的“汉学家”而著称于世。西方学者至今还认为他是十九世纪最后三十余年间仅次于赫德(R·Hart)的在北京的影响最大的外国人。他从1850年到中国,至1916年在北京去世,长达六十余年,几乎以毕生的时间和精力在中国从事各种活动。本文主要评述丁韪良来华最初十年在宁波的宗教活动,这对于研究近代早期西方传教士和基督教会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佛教影响与中日审美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佛教影响与中日审美意识云南大学中文系姜文清一、佛教传入前后,中日意识形态和审美观念的不同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圆寂之后500余年,佛教传入中国,又500余年,传入日本。①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史,早在佛教传入之千百年前,已形成完备的、主导社会的哲理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