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第三产业经济发展与就业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庆光 《统计与决策》2005,(19):110-112
一、第三产业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的经济增长对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以"十五"期间为例,第三产业对全国新增就业人数的贡献率为84.6%,显然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从1980-200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3.7%上升到32.1%,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由12.1%上升到26.4%.90年代以来,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平均每增长1%,减少了126万个劳动力;第二产业增加值平均每增长1%,创造了26万个就业岗位;而第三产业增加值平均每增长1%,创造了100万个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2.
l、保持国民经济适度增长,切实保证全社会对劳动力需求的不断增加。 研究证明,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有利于就业问题的解决。1979年至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就为全社会提供近900个就业岗位。为此,必须调动各种发展手段保持经济总量健康、持续、适度的增长。 2、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分析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之后,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每增长1%,第三产业的就业岗位就增加1千余个。目前我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仅为 33.…  相似文献   

3.
一、绥化市就业形势的现状1、从总体上看,就业形势有所好转,但依然比较严峻。2011年底,全市从业人员总数为27.2万人,比2010年末增加17568人,增长6.9%,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全年全市城镇新就业6.76万人,新增就业6.38万人,领证人员再就业6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2.28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0.41万个。2、从结构上看,从业人员的就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1)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上升,第一、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下降。2011年末我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为18.0万人,占全  相似文献   

4.
李立 《四川统计》2009,(9):62-62
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增长稳定性增强。据统计,2008年,全县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9.57亿元,增长10.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4.6%,拉动GDP增长3.2个百分点。全年第三产业运行平稳,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2%,二季度增长12%,三季度增长10.6%,波动幅度在2.8个百分点之内。  相似文献   

5.
李立 《四川省情》2009,(9):62-62
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增长稳定性增强。据统计,2008年,全县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9.57亿元,增长10.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4.6%,拉动GDP增长3.2个百分点。全年第三产业运行平稳,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2%,二季度增长12%,三季度增长10.6%,波动幅度在2.8个百分点之内。  相似文献   

6.
一、三产现状的分析 1978年,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8%,比全国的23%低2.2个百分点。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如雨后春笋,在三晋大地迅速掘起。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1992年和1978年相比,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8.32亿元增加到14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递增9.6%,高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7.5%的递增速度。1992年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5%,从业人员达到329.6万人,占当年全省社会劳动者比重的24.2%,比全国的19.8%高4.4个百分点。1992年,我省三次产业之间的结构为16:55.5:  相似文献   

7.
一、呼伦贝尔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当前,呼伦贝尔市第三产业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200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71.53亿元,占生产总值的43.2%,超过第一产业2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11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带动下,从事第三产业人员也进一步扩大,占到全市从业人员的31.8%.……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1990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7.27%,青海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6.29%,西宁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5.87%,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到2003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2.3%,增加了5.03个百分点;青海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72%,增加了4.4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历史表明,无论是竞争均衡的西方工业化国家还是结构转型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都能带来就业的增加和失业率的下降。美国经济学家阿·奥肯总结出的“奥肯定律”表明,在经济增长率高于2.25%时,经济增长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失业率下降0.5个百分点;当经济增长率低于2.25%时,经济增长率每减少1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上升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全国第一次农业普查资料,分析新昌县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特征,并提出了对推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初步对策。一、农村劳动力的现状1.农村劳动力的行业特征。1996年末,新昌县共有农村住户从业人员242356人。按从事主要行业分,从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人员分别为137536人、67389人、37431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率分别为56.75%、27.80%、15.45%。与1990年相比,1996年新昌县农村住户从业人员的总量增加了13189人,比率增长5.76%;而主要从事第一产业的的人数下降了42902人,就业比率下降了21.99个百分点;主要从事第二…  相似文献   

11.
江平区位于杭州市的东郊,是一个城乡结合的城区,共有4个乡镇和7个街道,有31万人口.近年来,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已逐步为领导所认识,使第三产业有了较快发展.本文通过运用这次三产普查资料对江干区第三产业作一较全面的描述和分析.现状与格局到1992年底,江干区共有第三产业单位(不含个体,下同)2259家,比1991年增长26.77%;从业人员26281人,增长17.74%;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0459万元,增长35,41%.同期农业增加值增长12.16%,工业增加值增长49.61%,建筑安装业增加值增长95.94%,三产的增长快于一产,但侵于二产.从行…  相似文献   

12.
增加就业是“十五”期间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近年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已成为各级政府解决就业问题的政策重点。这一政策是否有效,第三产业发展与就业之间又存在怎样的关系?本文将对此问题作一粗浅探讨。一、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与就业增长的现状分析(一)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在波动中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13.
一、"十一五"时期内蒙古服务业发展基本情况(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十一五"时期,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1542.26亿元(现价,下同)增加到2010年的4209.02亿元,年均递增15.0%,快于同期全国服务业年平均增长速度.2010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6.1%,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9.3%;服务业实现税收542.42亿元,比2005年增加327.62亿元,占税收总额的比重达到38.2%,服务领域日益成为地方增税的重要来源.2010年全区服务业从业人员407.5万人,占就业总人口的比重达34.4%,比2005年提高3.9个百分点;新增就业人员89.6万人,占全区新增就业人员的62.4%.服务业正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要领域.  相似文献   

14.
一、现状分析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建德市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第三产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根据全国第三产业普查的结果,截止1992年底,全市从事第三产业的独立核算和单独核算单位共2653个,个体工商户7417户,全部从业人员39819人,占全市劳动者总数的13.31%;1992年末拥有固定资产原值91801万元,总产出61394万元,实现增加值3140?万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2.08%。与1978年相比,第三产业增加值绝对数增加了29391万元,十四年内增长了14.58倍,平均每年递增21.…  相似文献   

15.
李俐 《浙江统计》2008,(8):41-42
1.服务业规模不断壮大,推动经济增长作用日趋明显。进入新世纪,服务业发展明显加快,“十五”期间云和县服务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12.5%,比“九五”时期年平均增速高1.4个百分点;2007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达8.32亿元,比上年增长16.2%,比“十五”期间的平均增速高3.3个百分点,比GDP增速高4.2个百分点,对GDP的增长贡献率达到49.6%,拉动GDP增长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四川统计》2009,(10):24-25
基本态势 经国家统计局审定,2009年前三季度全省生产总值10057.7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比去年同期回升4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853.1亿元,增长3.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3%,拉动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4703亿元,增长18.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4%,拉动经济增长8.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501.6亿元,增长11.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3%,拉动经济增长4.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第三产业统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国家新的《三次产业划分规 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 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 的重要组成部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我 国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不但对国 民经济的贡献不断增大,而且成为增 加就业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渠 道。但是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经 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 产总值的比重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 全社会劳动者的比重,平均达到65% 左右,而我国的这两个比重分别为 33%、29.3%,我区为35.2%、 33.2%。由此可见,我国第三产业的发 展水平还比较低,还有较大的发展空 间。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为顺利实现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  相似文献   

18.
在过去的十年里,上海房地产业迅速发展。房地产业增加值占上海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不断扩大,2000年房地产业完成增加值240亿元,同比增长14%,占上海GDP的5.3%,比1990年增加了4.7个百分点。同时,1999年和2000年两年房地产业对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也达到了6.5%。  相似文献   

19.
一、基本现状桐庐地少人多,农村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2002年末,桐庐县实有农村劳动力20.66万人。按从事主要行业分,从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人员分别为9.25万人、6.33万人、5.08万人,占从业人员总量的比率分别为44.8%、30.6%、24.6%。与1997年相比,2002年桐庐县农村劳动力的总量增加了0.18万人,比率增长0.9%;而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下降了2.08万人,就业比率下降了10.5个百分点;从事第二产业的人数增加了1.15万人,就业比率上升了5.3个百分点;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增加了1.11万人,就业比率上升了5.2个百分点。可见,随着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加之…  相似文献   

20.
就业增长3大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就业增长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一)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拉动能力逐渐减弱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在经济领域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供给总量不足,努力增加产量是经济工作的最主要任务,上项目、铺摊子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具有很强的拉动能力。统计数据表明,上世纪80年代是我国就业人口总量增长最快的时期,1981年到1989年,我国就业总量增加了近1.3亿人,年均增加超过1400万人,年均就业弹性系数达到0.3。在这一时期,我国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增加146万个就业岗位。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