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 (一)劳动力供给形势更加严峻,失业人数继续攀升 1.新增劳动力保持较高增长势头.湖北是拥有近6千万人口的大省,劳动力资源丰富.由于第三次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人口逐步进入劳动年龄,劳动力资源再次进入增长高峰期.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初步推算,"十五"期间,湖北省劳动适龄人口(男性16-59岁,女性16-54岁)将以年均73万人的速度递增,2005年将增加到4180万人.目前,湖北省劳动年龄人口就业率为80%,按此计算,近几年,全省每年都有50多万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  相似文献   

2.
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人口就业和经济增长一般有着正相关的关系.经济增长速度越快,越能更多的吸纳劳动力就业.我国经济20余年持续高速增长,1978年-2003年平均经济增长率高达9.47%,理论上我国不应该有失业问题.但我国的实证数据却显示经济增长与人口就业变动之间存在较强的非一致性,即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伴随着就业压力和失业人数的不断增大.本文将从实证上对人口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我国劳动就业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静轩  马力  张伟 《统计研究》2001,18(7):47-51
 创造就业机会,实现充分就业在任何时期都是重要的宏观经济目标。但是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尽管我国近些年来人口增长率一直保持较低的速度,但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人口也已经达到12.95亿,由于人口基数过大,每年净增人口数量还是很多,随着人口的增长,我国劳动力适龄人口也呈现上升趋势。劳动力适龄人口的增加使我国劳动力资源供给呈现上升趋势。劳动力适龄人口的增加使我国劳动力资源供给呈现阶段性过剩,给当前的劳动就业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由于劳动力资源供给过剩,劳动力质量的供不应求,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就业问题日益严重,已经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分析我国劳动力就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拥有12 亿人口的大国,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具有极其特殊的国情:资本资源占世界总比重低,但劳动力占世界总数的1/4。我国目前正面临两大巨变,即农村、农业社会向城市、工业社会转变;从指令性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当城镇失业人口规模已达历史高峰,乡村中也存在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改变,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就业形势依然相当严峻。1.多种因素导致就业压力增大。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农村存在数以亿计的剩余劳…  相似文献   

5.
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在分析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之前,我们先引入就业弹性的概念.所谓就业弹性是指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对比,用公式表示为:就业弹性=就业增长率/经济增长率.由公式可知,就业弹性一定,提高经济增长率,就可以增加就业量;经济增长率一定,提高就业弹性,也可以增加就业量.我们知道,就业与失业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因此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际上也是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四川省的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提高都较快,产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人口变化表现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在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形势下,就业状况却不够理想:就业人数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96~2007年,四川年均增长0.202%,全国1.01%)、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就业弹性低于全国水平(1991~2007年,四川0.0577,全国0.1044)。就业是民生之根本。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1979~2006年的年度数据分析了二元结构下人民币升值与我国就业量及非农就业量的长期关系,发现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对我国就业量及非农业就业量及其增长率都有显著的不利影响:同时还通过实际GDP的变化间接影响就业量及其增长率和非农就业量,但时非农业就业增长率的影响不显著.对此,文章提出加快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及第三产业的改革开放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就业制度的改革、推动了山西省城乡就业工作的发展,促进了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保证了对社会大局的稳定和深化改革的顺利进行。但是劳动就业工作依然压力很大,形势相当严竣。 一、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预计到2000年,城乡劳动力将累计增加340万人,平均每年增加48万人,年均增长率为2.5%。按现有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的就业远不能  相似文献   

9.
1998-2007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高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就业形势的基本特点1.就业规模不断扩大。2003年,全国有就业人员74432万人,比上年增加692万人,增长0.93%;比2000年增加2347万人,年均增长1.07%。在就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受劳动年龄人口增加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我国的失业人数也在增加。根据有关调查资料推算,2003年全国有失业人员1643万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1541万人,分别比2002年增加23万人和81万人。2.就业人数的增加集中在城镇。就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主要依靠城镇经济发展和就业岗位的开拓。2003年,全国城镇有就业人员25639万人,比上年增加859万人,增长3.47%;与2000年相比,增加24…  相似文献   

10.
建立城市失业监测与预警指标体系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现状失业高峰是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失业率在某一阶段持续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进而对社会和经济的正常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我国近几年公开失业率每年达8%以上,98年下岗未就业达450万人,到99年增加到600万人,99年城镇新增就业压力2384万人,比98年增长22.18%,在当前经济总量不足和结构矛盾双重压力下,一方面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吸收能力下降,另一方面劳动力的结构与经济增长的需求不相适应,使现阶段失业周期性出现。8%失业率统计的对象包括政府公布的登记失业人数,下岗人数与未登记失业人数的总和。近几年,我国包括下岗职工的总失业…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劳动力就业形势因而日益严峻.一方面,城市下岗人员需要再就业,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急待转移,每年还有近千万新增适龄劳动人口需要就业,这使得我国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进入90年代后,我国的就业弹性显著下降,各产业对就业吸纳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2.
赵春霞  许宁 《四川省情》2005,(11):36-37
成都市城乡人口就业态势分析劳动力供需矛盾加剧劳动力供给总量持续上升。截止到2004年末,成都人口总量已达到1059.7万人,并且,从成都市人口发展趋势来看,在近20年时间之内,人口总量还会继续增加。而人口总量的上升,必然会导致劳动力供给量的上升,预计到2010年,全市适龄劳动力的比重会逐步增加,15~60岁的人口将增加到780万人,年均增加劳动力达10万人以上。就业需求能力呈下降趋势。“八五”期间,全市就业弹性系数下降为0.08,而“九五”时期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已经呈负相关关系,就业总量呈现下降趋势。截止到2004年,全市共有从业人员579.3万…  相似文献   

13.
信息汇萃     
《四川省情》2006,(4):12-12
四川将开展新劳动力调查为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我国的劳动力资源和就业情况,建立健全城乡就业和失业调查体系,更好地为国家宏观调控和制定就业政策服务,国务院决定建立劳动力调查制度(国办发[2004]72号)。此次调查样本规模覆盖全省21个市、州的116个县(市、区),占全省县区数的64.1%,共抽取调查小区178个,调查人数4万人左右,县级样本数和调查人数均是过去的3~4倍,覆盖面、工作量大为增加,调查结果更加真实可靠。(黄淑琼)四川人口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提高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我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持续提高。2005年,6…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在不同的要素替代弹性下,包含习惯形成的经济增长模型是否仍然能够解释“经济增长率越高,储蓄率便越高”的现象.本文采用CES生产函数对Cuadrado等(2004)和席晶等(2013)的模型进行修正,并运用数值模拟发现:无论要素替代弹性等于1还是小于1,经济都具有唯一的均衡点以及动态转移的运行趋势是一致的.当要素替代弹性等于0.8时,技术进步带来当期消费的增加不会导致经济出现长期的负增长和负储蓄现象.此时,若要储蓄率满足最终随着经济增长率加快而上升,同时满足在趋于均衡路径的过程中不断攀升,仅要求习惯形成强度大于0.23即可.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年龄移算法预测了我国2020年以前各年劳动力供给量,使用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以及经济计量模型估计了2020年以前各年劳动力需求量。经过研究发现,我国未来五、六年内劳动力就业的巨大压力和劳动力供不应求的现象将同时存在,2016年以后劳动力供不应求的现象将更加突出。我国应该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变用人观念,以满足劳动者充分就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我国公布失业率与实际情况的差异出发,从我国的失业统计制度及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殊性两方面分析了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并说明单纯用失业人口和失业率指标不能如实反映我国劳动力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应相应建立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深入,我国的失业人数在近几年出现了较快的增加,二十一世纪初我国劳动就业的基本形势比较严峻,劳动力供求不平衡,使得总量就业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使得劳动力流动就业仍然十分活跃,特别是国有企业富余人员的大量剥离,导致失业率进一步上升,隐性失业还有进一步发展之势。为此,我们必须采取得力措施,解决好山西省失业问题。一、积极采取措施,拓宽就业渠道1、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在继续发挥山西省传统产业优势的同时,加快实施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工程,推进产品升级换代。坚持综合…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衡量宏观投资总量效率的资本积累的黄金律、AMSZ准则、ICOR、K/Y、I/Y等统计指标及合理的投资增长率或投资率、资本产出弹性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相对来说,将AMSZ准则、资本产出弹性作为衡量宏观投资总量效率的方法更为合理和实用。  相似文献   

19.
华伯泉 《统计研究》1985,2(1):54-61
我国的人口数1949年底为54,167万人,1980年底为98,705万人。三十一年中,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98,705/54,167)~(1/31)-1=19.5455‰(98,705/54,167)~(31)-1=19.5455‰如果按此增长率发展,到2000年底,我国人口将达到 98,705(1.0195455)~(20)=145,369万人。这将是美国、日本、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八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981年中人口数61,328万人的1.37倍。然而我们的国土面积却只有这八国的三分之一(960万平方公里/2874.3万平方公里)那时我国的人口密度将由1980年的每平方公里103人增加到151人。这岂不真的将出现  相似文献   

20.
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的半参数估计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造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测算的半参数增长速度方程,该方程具有以下性质:并不事先假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与时间的表达式,通过估计获得这种结构关系;使用增长率相对指标,避免计量单位的影响。中国1979-2006年的实证结果表明:资本和劳动力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525和0.585,规模报酬递增;资本、劳动力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6%、12%和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