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1年两部中国藏书史研究巨著《中国藏书楼》和《中国藏书通史》出版以来,中国藏书史研究取得了不少新的进展。私家藏书仍是研究的重点,取得很大成就。不仅有通史性的著作面世,还有各种专题研究、区域研究、断代研究成果涌现。区域性藏书史蔚为大观,地方性藏书文化研究成果丰硕。官府藏书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在藏书思想和藏书文化方面,学者们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曹炳章藏书特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甬籍名中医曹炳章是一位专藏中国医药学典籍的藏书家,他共收藏中国医药学典籍5 000余种,是迄今为止有资料可稽的收藏中国医药学文献最多的藏书家。所藏典籍不但涉及中国医药学的各个领域,而且质量高。藏书中不仅有大量明清精刻本、孤本、珍本、钞本,还有不少日本旧刻本、钞本。他还利用藏书校订、著述、编辑古今中国医药学典籍400多种,为祖国的中医药文献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在历史中国,中国藏书的发展史深深地打上了中国历史社会的烙印。中国古代史、近代史上的重大政治事件,几乎无不影响于中国历史藏书的兴衰隆诎;而自然经济的历史变迁、文化学术的时代盛衰也无不同中国历史藏书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中国历史藏书有助于人们对中国历史社会生活的全面了解,也有助于学者对中国文化史的完整认识。正如现代史学家吴晗(字辰伯,浙江义乌人,1909--1969) 在1933年《江苏藏书家史略》的“序言”中所指出的那样:“学者苟能探源溯流、钩微掘隐,勒藏家故实为一书,则千数百年来文化之消长、学术之升沉、社会生活之变动、地方经济之盈亏,固不难一一如示诸掌也。”  相似文献   

4.
叶昌炽所著《藏书纪事诗》是中国藏书史的发凡之作,其收集史料范围之广、史论之精,在中国藏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对中国藏书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在学术史上也有着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随着研究的深入,《藏书纪事诗》的价值逐渐得到更多的发掘,本文着重论述其在文献学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包括其所具有的文献资料价值、在目录学上的价值、与版本学的密切相关、有关校勘的贡献以及其他方面的价值五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5.
私人藏书在中国封建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民国时期私人藏书由盛转衰,呈日益萎缩的趋势,并走向终结。其原因有多种:封建社会的消亡使私人藏书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活字机械印刷技术的发展、公共图书馆的出现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对封建私人藏书造成巨大冲击;日本侵华战争给私人藏书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多种因素导致民国时期私人藏书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6.
清代著名的藏书家张金吾曾说:“人有愚智贤不肖之异者,无他,学不学之所致也。然欲致力於学者,必先读书;欲读书者,必先藏书。藏书者,诵读之资,而学问之本也。”(《爱日精庐藏书志序》卷首自序)国学大师季羡林在《藏书与读书》中写道:“有一个平凡的真理,直到耄耋之年,我才顿悟:中国是世界上最喜藏书和读书的国家。”余三定教授《民间藏书四题》《藏宝不如藏书》等谈到“我国自古有民间藏书的优良传统”,“学者藏书既有助于学者的学术事业和人生,也是在为整个社会的藏书和文化传承做贡献”。  相似文献   

7.
在历史中国,中国藏书的发展史深深地打上了中国历史社会的烙印.中国古代史、近代史上的重大政治事件,几乎无不影响于中国历史藏书的兴衰隆诎;而自然经济的历史变迁、文化学术的时代盛衰也无不同中国历史藏书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中国历史藏书有助于人们中国历史社会生活的全面了解,也有助于学者对中国文化史的完整认识.正如现代史学家吴晗(字辰伯,浙江义乌人,1909-1969)在1933年《江苏藏书家史略》的"序言"中所指出的那样:"学者苟能探源溯流、钩微掘隐,勒藏家故实为一书,则千数百年来文化之消长、学术之升沉、社会生活之变动、地方经济之盈亏,固不难一一如示诸掌也."  相似文献   

8.
常熟翁氏历经六世、160年的家族藏书在2000年4月28日入藏上海图书馆,结束了海外漂泊,划上了中国传统私人藏书楼的句号。这是中国藏书史、文化史上的大事,更是吴地藏书史、吴文化的壮举。本文通过阅读《常熟翁氏藏书图录》,对常熟翁氏藏书的源流加以梳理和辨析。翁氏不少藏书原本就是吴地藏书名家如汲古阁毛晋、稽瑞楼陈揆、百宋一廛楼黄丕烈的珍藏精品。正是它们在吴地文献名家或世家之间的辗转传藏,确保了吴文化的典雅品位以及吴文化在明清中国文化的重心地位。翁氏藏书对于吴地和中国文化典籍的保藏贡献极大。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不少学者致力于我国近代藏书思想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分为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两个方面。微观研究即对藏书家个人藏书思想的研究;宏观研究即对区域藏书思想、对历时性藏书思想的研究,这些研究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一定的跨度,较为广阔。但由于受一些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我国近代藏书思想的研究仍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通过对近代中国藏书思想史研究的回顾,将有助于总结既往、找到不足。  相似文献   

10.
韦力是藏书者中的先知先觉者,他全身心地倾注于藏书,建立了自己的很有个性的芷兰斋藏书楼,收藏古籍7万余册,20万卷,对中国私家藏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一个藏书家,应树立图书典籍乃社会公器的意识;要有爱国情怀,尽到传承中华文脉的责任和义务;应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认真读书、学习和研究;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开辟藏书的新路。  相似文献   

11.
藏书与文化——中国古代私家藏书文化研究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阐述中国古代私家藏书的发展线索和特征 ,说明中国古代私家藏书文化研究的对象、内和意义 ,探讨从文化视角开展古代私家藏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藏书楼作为中国特有的藏书文化载体,是一个具有综合功能的文化建筑,同时受到历代藏书文化、藏书活动的影响,藏书楼建筑逐渐自成一体,通过对不同时期藏书楼建筑的空间位置、空间布局等内容的研究,从而找出在藏书文化影响下藏书楼建筑发展的规律及其特征。唐代皇家藏书楼建筑在西京长安城和东京洛阳城中均有设置。唐代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稳步发展,藏书数量有了空前的增加而且藏书内容也相当丰富,国家实行偃武修文的国策,不仅于宫城中设立了供皇帝或官员使用的藏书楼建筑,如秘书省、弘文馆、史馆、崇文馆、司经局、集贤院和翰林院,于其他地方也设立了许多学馆,除招贤纳士和讲授经典外,亦作藏书建筑使用。唐代的藏书楼建筑在都城中的设置不单是按照前朝的制度设置一个机构作为藏书、校勘和教学的场所,对于重要的藏书建筑已经开始根据皇帝的使用情况而灵活设置,  相似文献   

13.
常熟为明清以来中国私家藏书中心地,并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常熟藏书家藏书、刻书直接影响了文学创作,常熟藏书家多全能型人才,繁荣了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4.
“典藏”就是掌管藏书的意思。藏书是一切图书馆最为重要的物质基础。要有高质量的服务,必须有高质量的藏书。而高质量的藏书,则要求藏书建设系统工程的完善。藏书建设系统包含采访、分编、典藏三个业务子系统,三者缺一不可。他们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共同构成藏书建设系统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典藏是藏书建设工作的重要一环,其功能主要是科学地组织藏书和科学地管理藏书。典藏工作虽然重要,但长期以来在相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私人藏书活动经历绵绵数千年,虽然累遇兵乱水火之难而不中绝。其中一些良好的藏书传统和道德风范值得今人借鉴。一、诵读之资学问之本藏书的价值是什么?清代藏书家张金吾说:“藏书者,诵读之资,而学问之本也。”《爱日精庐藏书拉)可见,满足求知欲汲取知识是古代私人藏书的原动力。读书要有书,藏书为读书。苦于读书不便就要自我储存。苏武描绘当时读书人,欲求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见(苏东坡全集)卷十一(李氏山房藏书记》的情景,反映了读书人藏书的普遍心理。;。当然,在利用藏书治…  相似文献   

16.
书院藏书楼是中国古代四大系统图书馆之一。它从中唐诞生以来,到清末更名为学堂图书馆,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中国图书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一、书院藏书楼的盛况书院之名,原为藏书之所,后来虽然演变为授徒育才的教育机构,但藏书仍然受到重视,与讲学、供祀合称为书院的“三大”事业。可以说没有藏书,就不能称其为书院。所以,古代书院都非常重视藏书楼的建  相似文献   

17.
宋代宁绍地区藏书业在前代基础上得到快速发展,不仅政府藏书和州、县学藏书丰富,而且出现许多藏书家和藏书楼,私家藏书业发达。宁绍地区藏书有其特色,不但藏书家多,而且出现承沿数代的家族藏书。更有不少嗜书如命的藏书家。宁绍地区公私藏书业快速发展的原因是经济繁荣,造纸、刻书业兴盛以及教育事业发达。  相似文献   

18.
美国中文藏书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69年至第二世界大战前夕,为美国早期收集中文藏书时期。其书籍来源主要依靠中美两国间的书籍交换,中方的馈赠,以及两国外交官、学者、商人的私人捐赠。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迄今,为当代美国收集中文藏书时期,可分为三个阶段:一、1949年之前,随着美国专门研究亚洲和中国的学术机构的建立,对中文书籍进行了有目的,有计划的大规模采购;二、1949至1972年,中美两国交往冻结,美国中文藏书的来源主要为台湾、香港、和东南亚;三、1972年迄今,美国直接从中国大陆购书。美国是中国境外最重要的一处中华文化宝藏之地,有计划地开发整理这笔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明代皇室的藏书规模和数量远迈前代,在中国藏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但其间有变化,大约经历了初步发展、全盛、衰微三个时期。现将三个时期的情况略述于后。一明代皇室藏书初具规模在太祖、成祖二朝,对有明一代产生了重大影响。朱元璋继承了历代帝王开国之时购求民间遗书的传统,非常重视图书的搜集。“太祖既克建康,龙凤丙午,即命有司访求古今书籍。”①洪武元年(1368年),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兴师北伐,“八月庚午,徐达入元都,封府库图籍。守宫门,禁士卒侵暴。”②尽收元代皇室藏书并运到南京。③由此,皇室藏书数量大增。  相似文献   

20.
读书、藏书和著述缘于家学。藏书既是一门学问,更是做学问的基础。私人藏书是中国几千年形成的优良传统,在传播历史文化和保存祖先文化遗产中有着功不可没的贡献。基于现今私人藏书的意图变换和图书馆加强古旧书管理的新规,部分藏书在流通与共享中受到限制,政府应鼓励私人将藏书捐献图书馆。继续弘扬光大私人藏书传统,对营造家庭书香氛围,重构书香飘逸的“精神家园”,建设阅读社会,百益而无一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