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新论断涉及到许多问题.但首先必须弄清楚这样三个问题:一是论断中的科学技术在确切的意义上指什么?二是这种科学技术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力?三是如何理解这里所说的“第一”?这三个问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第一个问题是前提,第二个问题是关键,第三个问题是核心.下面就这三个问题谈点看法。第一个问题:论断中的科学技术在确切的意义上指什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其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生产力观,现实根据是  相似文献   

2.
生产力性质问题,在一两年前,曾进行过一番讨论,现在又被重新提出来了。细分起来,问题有三个:第一,生产力有没有自己的性质?第二,什么是生产力的性质?第三,什么决定生产力的性质?第一个问题,我认为是不成问题的。不论我们是用生产力的性质这个术语,还是用生产力的发展程度、高度、阶段等等术语,来描摹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生产力都是质和量的统一。生产力不可能没有自己的性质。至于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我认为它们有连带关系。假如我们弄清楚了什么决定生产力的性质,也就很容易弄清楚什么是生产力的性质。因此,我所要讨论的,主要是什么决定生产力的性质。关于什么决定生产力的性质,现在出现了两个鲜明对立的意见。有的同志认为,决定生产力的性质的,是生产资料的性质,特别是劳动工具的性质。另有一些同志强调主要是劳动者、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的性质,甚至认为,上层建筑在一定条件下也决定生产力的性质。因此,什么决定生产力性质的问题,就牵涉到生产力中人和物的相互作用问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问题、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问题,我们也就不能不从这三方面来进行分析。为了明确讨论的中心,必须指出:需要讨论的,不是什么是生产力发展中经常的决定力量,而是什么决定生产力的性质;不是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而是它们能否决定生产力的性质。还必须指出,这里所谓什么决定生产力的性质,并不是说有一个有意志的主体在决定,而是说有某个因素成为生产力性质的标志。因此,我所谓什么决定生产力的性质也就是什么标志着生产力的性质。作过这几点交代,我们就来讨论本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改革,到底有什么客观必然性,改革的内容和性质如何?这是经济部门和经济学界正在探讨的问题。要不要进行经济改革,这要看我国现有的生产关系能不能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以及适应的程度如何?看来,反映现有经济关系状况的经济体制,存在着不少问题。那末,到  相似文献   

4.
孙久文 《齐鲁学刊》2022,(3):112-123
中国区域经济学是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这门学科要回答的主要问题有:一个区域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不同地区在全国生产地域分工中各自具有哪些优势,应处于什么地位,承担何种功能?一个区域应该与其他区域建立怎样的经济联系,如何建立这种联系?央地两级政府如何规划特定区域的发展方向并协调不同区域间的关系?通过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这些问题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答案,区域经济学理论界将这些问题总结归纳为“中国区域经济学”。  相似文献   

5.
对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家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和通晓社会发展的规律、特别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真正地掌握了这一规律,就可以说是从一个根本方面掌握了社会发展的辩证法。讨论生产力性质问题的一个主要意义和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深我们对于社会发展规律、首先是对于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认识。什么是生产力性质?生产力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这类问题的讨论,对于研究生产关系为什么必须适合生产力的性质、生产关系如何适合生产力的性质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人们囿于斯大林的解释,认为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范畴.然而这是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的.那么,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体系中,生产方式是怎样的一个经济范畴?它的内涵是什么?它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关系如何?弄清这些问题,我们才能对生产方式的地位和作用有比较透彻的了解,与此有关的一些问题才能获得解决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生产力标准,是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作“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工的根本标准”。在这里,首先就遇到什么是生产力?怎样做才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生产力标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为了正确地理解和把握生产力标准,本文仅就这三个问题作一些探讨。一、生产力的含义再认识这里讲的生产力,是物质生产力,是人们利用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否有和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在这里,提出了“出发点”和“根本标准”问题。那么,生产力标准与改革有什么关系?它与实践标准是否矛盾?下面就这两个问题谈谈我们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9.
试论当前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当前我国国情应该具有一种什么样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在这一结构中各种经济成份的客观必然性是什么?它们的性质如何?各种所有制成份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对于这些问题经济工作者和经济理论工作者正在深入研究。笔者也想就此谈谈自己的管见。我国所有制的多层次结构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一切社会的普遍规律。政治经济学中的所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的改革中,有人问道:改革既然是一场革命,而且是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那末,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革命?它的目的是什么?它同过去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有什么区别?从理论上弄清这些问题,加深对改革的认识,对于促进改革的顺利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一场规模宏大的城乡经济改革正在全国掀起。这场经济改革的实质是什么?经济改革必然推进生产力发展的内在机制是什么?经济改革的哲学基础是什么?这是每一个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所面临并且思考的迫切问题。本文试图根据“《资本论》的逻辑”及其关于生产力的系统理论,对此作一些初步的理论探讨,以呈现给当前的经济改革。 一、经济改革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2.
关于发展生产力的问题,至今虽已多有探讨,论点纷呈,但仔细考究起来,觉得仍有不深入之缺憾。那么,应该如何发展生产力呢?在此,我试着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谈点个人浅见,以就教于方家,也希望有助于这个问题的进一步研究。一、生产力概念是个功能概念,而非实体概念在讨论发展生产力问题的过程中,论者大都忽视了关于生产力概念本身的探讨。显然,如果在理论上连什么是生产力的问题都没有解决,怎么谈得上正确理解发展生产力呢!因此,我认为,在理解如何发展生产力时,首先弄清生产力概念的本来面目,是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经济基础范畴的含义是什么?它是否包括生产力?对于这个问题,我国理论界自五十年代以来就一直有争论。但多数同志都持斯大林的观点,即认方经济基础中不包括生产力。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和对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研究的深入,今天,我们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4.
讨论生产力的发展问题,首先要弄清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这就要弄明白生产力发展是否完全是由生产关系的变革决定的?生产力发展有没有自身内部的矛盾、内在的动力?生产力有没有自己的发展历史?本文试图探讨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革命在什么意义上依赖于生产力?无产阶级能不能在落后国家先革命,夺取政权,然后发展生产力?无产阶级能否自己创造社会主义的物质前提?在这些问题上,马克思的认识前后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到了晚年,马克思已明确认定:革命也是巨大的生产力,先革命,后发展生产力,这是东方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基本模式。弄清这一段史实,特别是了解马克思晚年的真实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历史是什么?一种看法认为,它是不断超越过去的旅程,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更新的主题;另一种看法认为,不管条件如何变化,未来都在响应过去并重复以前的话题。这就涉及两种历史观以及它们对历史的不同诠释。唯物史观是两种历史观激烈碰撞的产物,并在激烈碰撞中脱颖而出,这跟它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深刻认识分不开。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生产关系是孕育生产力之母,生产力不能脱离生产关系而独立存在。生产关系如何调整取决于它的初始状况,不同的初始状况决定了不同的发展路径,因而导致社会形态多样性。对唯物史观的细化能够更好地诠释制度如何嬗变,近代史的局限性何在,现代性问题是如何生成的等一系列问题。对公共服务体系和现代福利制度分析则是又一次近距离观察。  相似文献   

17.
七、关于社会主义时期的基本矛盾及与主要矛盾的关系问题1.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有三种看法:①有二对,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②只有一对,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因为这个矛盾是更为根本的。③是三对,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因为社会基本矛盾是由这三要素彼此组合所构成的。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是什么?也有三种看法:①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相适应是基本的。②在于其矛盾的特有的性质和解决矛盾的特有的形式。即是非对抗性的;不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③它比较多地反映在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矛盾上。3.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生产力标准,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毫无疑问,这一标准同样适用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那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落后的条件下,应如何看待生产力标准对民主建设的决定作用呢?能不能得出因生产力落后,民主建设无能为力的结论呢?这是当前亟待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区。新疆人口发展状况如何?有什么特点?它对新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产生什么影响?需要采取什么对策?这些问题对新疆的发展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就这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20.
科学是生产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但是,科学在它的知识形态上,并不是直接的生产力,要成为直接的生产力,必须合并于物质生产过程,在生产力的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中物化。那么,科学物化的含义是什么?科学物化的过程怎样?要实现科学的物化需要什么条件?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