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规律必须具有客观普遍性,并能对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起指导作用。“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三个特征的适用性有很大局限,“否定之否定”不是一条客观普遍规律。事物运动的真实规律应是“辩证否定规律”,这一规律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贯思想,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贯串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的一个辩证法的普遍规律。这一点,本应是毫无疑义的。可是,对于如何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客观普遍性,长期以来在哲学界却是争论不休的问题。 在争论中,一些同志提出了许多论据来否认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客观普遍性。有的同志说,恩格斯指出的麦粒——植株——麦粒的生长过程虽是经历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阶段,但许多事物的发展却并不是都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的。昆虫的发展就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卵等等许多阶段,因此“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这一“三个环节两度否定”的过程并不是具有客观普遍性的。还有同志说,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只有对立统一规  相似文献   

3.
否定之否定究竟是不是唯物辩证法的一条基本规律?这是哲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这条规律本身是否成立、关系到它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关系到我们能否完整、准确地领会和掌握唯物辨证法的科学体系.因此,对这个问题展开深入地研究和讨论很有必要的.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客观根据事物的发展过程之所以表现为否定之否定,这是由对立统一规律决定的.事物内部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不仅推动事物不断向前发展,而且事物发展的道路和趋势,必然表现为否定之否定.关于对立统一(即矛盾)是否定之否定的客观根据问题,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对否定之否定规律与质量互变规律的关系存在着某种(?)解,认为量变就是肯定,质变等于否定,两次质变就构成一个否定之否定周期。在某种意义上,这种见解已经成为我们理解、阐释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一个理论模式。然而,大量事例证明,这个模式本身带有很大的主观臆断的成分,并不具有无可辩驳的客观普遍性。人们正是由此而产生了对否定之否定规律之客观普遍性的动摇和怀疑。因此,应当重视对否定之否定规律与质量互变规律关系的研究。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一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王满同志的《“两次否定三个阶段”不符合否定之否定规律》一文(《东岳论丛》1990年6期,以下简称《两》文),展读再三,不敢苟同。确实,正如《两》文所言,我国哲学界一般地都把否定之否定规律概括为“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即事物的发展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形成一个周期。但与《两》文截然不同的是,我们认为,这种概括是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正确表述。  相似文献   

6.
整体性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重要特征,但直到现在,对它一直缺乏研究。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整体性特征,指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是有许多个首尾相连的近似“圆圈”的否定之否定构成的、螺旋式上升的长过程,可以概括表述为螺旋式上升。正确理解否定之否定过程的开端和终点,是认识否定之否定规律整体性特征的关键性环节。螺旋式上升表现为连续性、循环上升性和开放的周期性这样三个特点。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固有的、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互不分离的一个整体;在这三大规律之中,只有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从整体上概括所有事物发展过程的“唯一的运动规律”,另外两个规律是它的某种部分。  相似文献   

7.
<正> 否定之否定“是一个极其普遍的,因而极其广泛地起作用的,重要的自然、历史和思维的发展规律”。然而,时至今日,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客观普遍性,仍是哲学界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产生这种争论的原因之一是有的同志对黑格尔否定之否定思想缺乏全面的了解,未能把马克思主义的否定之否定原理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三段式”加以严格区别。本文拟从这个角度,对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思想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8.
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问题,一直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在这场争论中,马克思主义的否定之否定理论与“黑格尔主义的遗迹”的关系,是其中争论的问题之一。列宁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一书中说,恩格斯“坚持辩证法,挑选一些例子来证明三段式的正确,不过是科学社会主义由以长成的那个黑格尔主义的遗迹,是黑格尔主义表达方式的遗迹。”对列宁这句话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理解,从而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也产生歧义。如有的从这里进一步推论出:否定之否定就是“黑格尔主义的遗迹”,是“黑格尔的思想残余”,是“黑格尔唯心主义公式”;有的说否定之否定  相似文献   

9.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事物自身所包含的否定因素(方面、趋势)所引起的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它是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之一。否定之否定规律最初是由黑格尔提出的,经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丰富发展而形成的成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否定之否定规律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否定之否定规律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它揭示了事物在不同阶段自己完善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学术界一些论著论述毛泽东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看法所存在的简单化倾向,比较系统地考察了毛泽东从30年代到60年代的有关论述,认为总体上他不仅没有摈弃这一规律,而且对它作了不少深刻的阐发和生动的运用,指出他有三个方面的独特贡献。文章对用“肯定否定规律”代替“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表述的合理性和缺陷进行了具体分析,不赞成对这一表述作过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否定之否定规律之所以被称为宇宙的普遍规律,是因为任何事物都是按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顺序发展的。多年来,有不少同志对此提出异议。他们认为,事物发展过程有三段也有大量非三段的,即使是三段的,最后一段也不一定都重复第一段的特征,所以,否定之否定规律不具有普遍性。也有的同志提出,否定之否定规律重在揭示事物发展的重复性和前进性,至于三段式,那是没有普遍性的外在形式。这就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事物发展过程的三段划分与非三段划分是否真的不能相容?三段式是内在形式,还是外在形式?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正确的解决,否定之否定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地位就岌岌危殆哉了。  相似文献   

12.
国内许多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对否定之否定过程,常用"两次否定三个阶段"来加以概括,这种概括是不正确的.事物的否定之否定过程表现为三个阶段,但辩证的否定并非仅存在于事物发展从肯定阶段进入否定阶段和从否定阶段进入否定之否定阶段的转折点上,也存在于事物发展整个过程的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三个阶段中;事物所经历的辩证否定,并非只有"两次",而是存在多次.从唯物辩证法三大基本规律的内在联系看,对"两次否定三个阶段"论加以肯定,就对立统一规律而言,必然会导致对矛盾普遍性原理的否定;就质量互变规律而言,必然会割裂量变和质变的联系,导致对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原理的否定.这极易在唯物辩证法体系中造成不协调乃至混乱.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有: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三大规律。其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比较难以理解,人们往往把它和肯定、否定的哲学范畴视为一个东西,认为对有些现实问题不能解释,便怀疑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甚至用对立统一规律来代替它,从而造成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错误。今天,我们提出正确认识否定之否定规律,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和正确对待当前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 在我国哲学界,曾有人不承认否定之否定是唯物辩证法的一条基本规律。经过争鸣,一般哲学著述对这点都予以承认。但现在,又有人对这一规律的“三段式”提出质疑。笔者认为。质疑的表面好象是仅仅怀疑“三段式”,但其实质仍关系到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因为这种怀疑是把这一规律的形式和内容割裂开来,使其成为只有内容而无形式的“四不象”,这样,它就失去在唯物辩证法中应有的地位,从而也就不是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曾明确地把否定之否定作为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之一,指出:“它是一个极其普遍的,因而极其广泛地起作用的,重要的自然、历史和思维的发展规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181页)但是,在我国有的同志对这一规律持怀疑态度,甚至认为客观世界中根本不存在这个规律。本文想对这一问题提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6.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的一般性质。事物发展的每个周期,无不经历由矛盾潜在,经矛盾展开,到矛盾解决的三个后者否定前者的阶段。生物繁殖领域的所有现象,无例外的普遍具有否定之否定的一般性质。否定之否定的动力在于构成事物的矛盾统一体的诸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而不是“唯纵向性的内在的孤立的封闭的”。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唯物论品格难以否定  相似文献   

17.
否定之否定规律适合于事物自我完善的运动,是事物自我发展的一般规律,但不能作为事物发展的最普遍的规律,事物发展的最普遍规律是通过发展的多样性表现出来的一物对它物的否定。发展是一个从纵向来看由低级到高级的上升过程,从横向来看则是由点到面的辐射过程。只要是有利于事物向有序化、复杂化方向的运动都是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中关于辩证的否定内容时,普遍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把肯定方面与肯定,否定方面与否定同义而语。二是把否定单纯地理解为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环节。三是否认“彻底否定”的提法与辩证否定的一致性。下面笔者想就这几个问题谈点浅见,不妥之处欢迎斧正。一、否定方面与否定的区别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肯定方面是维持事物现状,保持事物性质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向他事物转化的方面。关于否定的含义几乎所有哲学书中则均无界定。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的发…  相似文献   

19.
否定之否定规律在辩证法中处于一个特殊地位,它是辩证法的总体性规律,这在哲学史上是有依据的。在西方哲学史上,凡是揭示过程的整体的辩证途径的哲学家们,一般都涉及到或运用了否定之否定的思想或规律。这方面主要的代表人物有新柏拉图主义者普罗克洛、卢梭和德国古典哲学的著名哲学家们。 一、普罗克洛关于“太一”是三一体的全体的思想 在古罗马时期,新柏拉图主义者普罗克洛在阐述“太一”是三一体的全体和“太一”流溢出世界万物时,表述了否定之否定的思想。在他看来,作为世界万物本原的“太一”是一  相似文献   

20.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之一,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遵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规律发展的。建立低碳社会成为当代世界共同的理念,其发展也是经过自发低碳社会——高碳社会——和谐低碳社会的过程。和谐低碳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