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故事新编》的创作历时“足足有十三年”,对于鲁迅这位独特的精神个体来说是一个很奇特的创作现象。因为鲁迅的创作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追求“自我超越”的过程,小说——散文——杂文,随着现实的急剧变化而呈现出各自不同的侧重点。而历史小说这种体裁一直引起鲁迅的创作兴趣,早年“决计不再写这样的小说”的誓言也不能阻止他去“预备足成八则《故事新编》”,这一点恰恰没有引起研究者的足够重视。如果说《呐喊》诸篇是鲁迅意为先驱者摇旗呐喊而对生活中切身感受过种种苦于不能忘怀的东西描写和再现的话,那么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在某种意义上则是基于创作主体英  相似文献   

2.
董雪静 《兰州学刊》2009,(1):98-101
《诗经》恋歌中大量发生在水滨的爱情故事,展示了周代婚恋生活的独特景象。《周礼》所规定的男女“仲春之会”是这类民歌产生的现实背景,而先民的尚子观念与临水祓禊习俗则是其内在的社会历史渊源。《诗经》水滨恋歌生动真实地反映了周代化礼成俗对当时社会婚恋生活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1930年,在《中东经济月刊》第六卷第六号上,刊有一篇题为《贸易概说与哈尔滨之贸易》的文章。文中提到有前来考察哈尔滨的欧美人士说:"哈尔滨贸易生活的脉搏到底是紧张的,全部的情形是活泼的。所以,哈尔滨的贸易状况很惹一般过路欧美人士的注意。……就商务上看,哈尔滨可以当东方的芝加哥而无愧。"这是对哈尔滨国际经济地位较早的高度评价。但是历史地理  相似文献   

4.
“小说的近代史”--论李Jie人的“大河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劼人是白话小说的先驱作家 ,他的由《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组成的长篇系列 ,通过特定的时空窗口 ,反映中国近代重大的历史事变 ,描绘广阔的社会图景 ,表现各派力量的消长起伏和思想人心的曲折走向 ,努力把握时代转折和家庭聚散 ,展示社会思潮和民情风俗 ,刻画城乡人物和各色性格 ,堪称以艺术“书记”历史的“大河小说”。小说格局宏大 ,布局严谨 ,笔触细腻 ,语言生动而富于川味 ,将乡土文学与历史小说作了成功的嫁接 ,成为 30年代现代小说的宝贵收获。  相似文献   

5.
尹慧慧 《北方论丛》2001,18(3):100-104
《故事新编》作为一种崭新的历史小说样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立于历史小说之林。它是现代历史小说创立与成熟的标志,是现代历史小说的丰碑。它超越中国古代历史小说辉煌,而独点现代艺术殿堂。在东西历史小说创作观念的缝中,鲁迅找到了属于他自己的最佳方式,来表达他的现代意识,创造他的现代文本,实现历史小说新的转变,并对中国现代历史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杨继兴在《长篇历史小说传统形式的突破》(《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3期)一文中认为:李劼人长篇历史小说的独创性在于:“历史观念的进步导致了创作模式的革新,而新的模式使作家摆脱了古典历史小说作家单纯从上层统治集团和显赫历史人物活动中理解、把握历史的孤立性、狭窄性、片面性,达到了对历史生活更广阔、立体、深刻的表现。这些变化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它是中国长篇历史小说的一次空前的解放,标志着这一叙事文学的特殊种类由古典形态向  相似文献   

7.
革命历史小说和新历史小说都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小说流派。革命历史小说产生于新中国建国之初艰苦创业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在既定的意识形态的规限内,讲述既定的历史题材,以达成既定的意识形态目的”,主要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讲述“革命”的起源的故事,讲述革命在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之后,如何最终走向胜利。[1]《苦菜花》(冯德英)、《野火春风斗古城》(李英儒)、《保卫延安》(杜鹏程)、《林海雪原》(曲波)、《风云初记》(孙犁)等一批红色经典小说就是这一创作模式中比较有影响的文学作品。新历史小说产生于中国改革开放后…  相似文献   

8.
过去,文学评论界对毛宗岗的研究是不够的,近几年来,情况虽然有所好转,但有的文艺论著贬斥过多。特别是在叶朗同志的《中国小说美学》中,用大量篇幅来指责毛氏评改《三国演义》,“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历史学家的眼光,而不是艺术家的眼光”,并说毛氏对历史小说的看法,是“保守”的。论者抓住毛氏在序及批语中说了几句强调历史小说要“据实指陈”、“真而可考”之类的话,便贬之为“把历史小说和历史著作混为一谈,这在理论上是一种倒退”。  相似文献   

9.
《新战争与和平》是一部以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日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历史小说。作家李尔重以纵观历史的气魄、全面再现时代生活的写实笔墨,将中国人民十五年艰苦抗战的整个历史进程尽收眼底,为人们提供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画卷。与当代其他许多历史小说相比,这部书有着它明显的独特之处。其一,它更侧重于史实,而不象大量的历史小说那样更侧重于文学性。历史小说既然是历史与文学的结合,便至少有两类,一类侧重于文学,一类侧重于历史。在侧重于文学性的小说家那里,历史事件往往只是一点因由,一种背景。而在《新战争与和平》中,历史事件却成为叙述结构的主线,成为被作家正面地、详尽地展示的  相似文献   

10.
三足鼎立与三分归一─—从《三国演义》看“三”的运用坚毅在明代文学中,罗贯中著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毛宗岗父子评改后叫《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小说中出类拔萃的作品。它的出现标志着古典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它取材于西晋史学家陈寿撰写的《三国志》和元代话本《...  相似文献   

11.
最近报纸上,连续发表了几首歌颂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好诗。有徐刚的《祖国抒情诗》(《河南日报》1981.4.19),有王毓才的《面对着中国地图》(《中国青年报》1981.4.23),有臧克家的《您象……》(《人民日报》1981.5.4)。这几首诗虽为同一主题,同一感情,但因诗人的感触不同,联想不同,而都能别开生面,创造出各自独特的意境,写出新鲜独特的语言,给人以不同形式的艺术享受,使人受到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一名从事黑龙江地方史及哈尔滨城市史研究的学者,笔者对长达近三十年的关于哈尔滨地名含义的争论一直非常关注。而哈尔滨的地名含义究竟为何迄无定论,令关心于此的学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为之焦虑、感伤者亦大有人在。日前,笔者拜读了孟烈、李述笑两先生所著《名城与城名——哈尔滨释名纵谈》(《黑龙江日报》2010  相似文献   

13.
李军 《北方论丛》2011,(6):99-102
《甘泽谣》系晚唐袁郊所撰一部重要传奇集,也是唐人小说中的上乘之作。在写作上,《甘泽谣》明显受到了传统史官文化的影响,即小说历史化倾向;同时,又对传统史官文化有着诸多方面的超越,即历史小说化倾向。在小说历史化和历史小说化这两方面,《甘泽谣》实现了完美糅合,将中国传统的史官文化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甘泽谣》在中国史官文化史上,有着独特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4.
魏晋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乱世,是介于秦汉和隋唐两次大统一之间的一个重要历史发展时期,作为这个特殊时代的产物,《世说新语》一书生动地记述了汉末魏晋士大夫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有人把《世说新语》中描述魏晋士大夫的各种各样具有时代风貌的言行,概括为“魏晋风度”.东汉末年,发生了黄巾起义、党锢之祸、军阀混战、饥馑灾荒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社会剧烈动荡,这些动荡使魏晋社会形成了独特的社会状况.门阀制度是魏晋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东汉中叶新的士族地主阶级开始形成,公元220年,曹魏统治者制定九品官人法,促使了门阀制度的形成和巩固,魏晋南北朝四百余年的统治,就建立在这种制度上.这期间,尽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但表现得最为明显的则是门阀士族争夺皇权的斗争.  相似文献   

15.
《东北现代文学史料》第一辑出版了,它是由黑龙江、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共同编印的不定期刊物。(本期由辽宁社会科学院文研所负责编辑) 中国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茅盾同志在百忙中,题写了刊名。创刊号上刊有大百科全书主编、当年在哈尔滨从事地下工作的姜椿芳同志写的《金剑啸与哈尔滨革命文艺活动》一文,生动、具体地介绍了东北现代文学的先驱金剑啸烈士的生平事略及其革命文艺活动。还刊登了老作家塞克、舒群同志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专门从事历史小说创作的作家是没有的,但现代历史小说作为一个文学品种却在"五四"时期就出现了.1922年鲁迅的《补天》便是现代历史小说的一篇发轫之作.自此以后,一些著名的现代作家如郭沫若、郁达夫、王统照等也先后开始了历史小说的创作.到了三十年代,茅盾也秉笔创作历史小说,鲁迅则在这个时期又连续写下了五篇历史小说.除鲁迅、茅盾而外,郭沫若、巴金、郑振铎、严敦易、施蛰存、宋云彬等均有历史小  相似文献   

17.
鉴于一些同志对列宁“少谈些政治”,“多谈些经济”的论述有误解,我反复阅读了列宁的几篇著作。 列宁在《论我们报纸的性质》一文中曾经指出:要“少谈些政治”,“多谈些经济”。同时,进一步指出,为什么要少谈谈政治呢?因为“老一套的政治鼓动——政治喧嚷——占的篇幅太多了”。多谈些什么样的经济呢? “我们需要的经济是指搜集、周密地考查和研究新生活实际建设的各种事实。”(《列宁选集》第3卷第600、601页) 列宁在《伟大的创举》一文中指出:“少唱些政治高调,多注意些极平凡的但是生动的、来自生活的,被生活检验过的共产主义建设事实”(《列宁选集》第4卷第8页)。列宁《在全俄省、县国民教育厅政治教育委员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又一次提到了“少”和“多”的问题:“应当少说空话,因为空  相似文献   

18.
“新历史小说”的当代嬗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历史小说”的当代嬗变王世城历史写作在中国文学史中源远流长。从《春秋》、《左传》到《史记》,再到《三国演义》、《水浒传》,历史作为一个清亮的文化源头,时时介入混浊不清的现实。只不过,历史写作从来不是为写史而写史,它总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每次历史书写总...  相似文献   

19.
在新时期十年中,文学成就以小说最引人注目。这方面作品不仅数量庞大,其思想和艺术质量也以富于当代意识而超越于往昔。历史小说是小说创作的重要分支。在长篇小说领域里,它的成就更被公认为超越“五四”以来新文学的任何时期。十年间先后发表和出版的历史长篇新著几近百部。从肖军的《吴越春秋评话》、杨书案的《秦娥忆》、刘亚洲的《秦时月》,到任光椿的《辛亥风云录》、黄继树等的《第一个总统》,这时期历史长篇几乎为人们提供了从春秋战国直到辛亥革命的我国各个世代色彩斑斓的生动历史画卷。 理论与实践历来互相促进。一定的小说理论的影响下就会出现相应的小说创作。而创作实践由于它的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它必然比理论丰富并超越理论,提供新的理论观念。新时期十年来历史小说观念的嬗变,也正是经历了  相似文献   

20.
万斌生的长篇历史小说《王安石》,是一部严肃而高雅的作品。它多角度地反映了北宋神宗时期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状况的全貌,又真实而具体地描写了当时的社会危机以及统治集团内部革新势力和守旧势力之间的尖锐斗争,并以熙宁变法的成败得失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历史教训。同时,本书文史知识丰富,人物形象生动,情节铺排合理,即使虚构的故事和人物也符合生活和艺术的真实,读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