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当电视传播进入受众选择时代,媒体不仅必须从传播内容上,也必须从传播形式上充分考虑到受众的选择性因素,才可能取得最佳的传播效果。现在的连续剧越拍越长,观众沉浸其中看得津津有味,但面对电视栏目类节目的多集式播出却缺乏耐心。本文将从影响受众选择行为的两个角度出发,对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以及栏目类节目多集式播出的可行性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报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受众日益成为稀缺资源。基于此,培育受众市场对参与竞争的所有报纸来说也就显得格外重要。培育受众市场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刺激受众对报纸的消费需求,以扩大受众群。而根据有关学者对受众的层级划分,一个报纸的受众实际上分为四个层级:固定受众、不稳定受众、潜在受众、边缘受众。通过分析报业受众市场的这四种不同层级及其潜在受众之特征,认为实现潜在受众的转化实为报业受众市场培育的核心和关键,并对如何转化潜在受众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基于搜狐视频用户体验与品牌形象的调查研究表明,受众对于视频网站的产品内容和产品体验最为在意,这是品牌传播中最为重要的因素。视频网站的品牌传播必须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给谁看”,即准确定位当前品牌传播的目标受众,善于发掘潜在目标受众;二是“看什么”,要重视受众对视频网站的内容需求,从品牌理念、优质内容、良好的产品体验入手,不断提升品牌传播的内容质量;三是“看得怎样”,注重视频网站受众对品牌传播效果的评估,做好与受众的互动,基于独特品牌个性慎重确认品牌形象代言人,强化受众的品牌认可度与忠诚度。  相似文献   

4.
浅谈大众传播中的受众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众是传播系统中非常重要、非常活跃的因素 ,是产生传播效果的关键。对受众研究的出发点应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谈 ,从受众的认知心理、受众的需求心理及受众的心理效应来对受众心理进行整体把握 ,积极争取主动 ,进行前馈式的受众研究 ,这样会更能有效地把握受众心理的走势。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闻媒介顺应市场经济形势而作的改革的进行,随着发行量和收听率、收视率高低日渐成为新闻媒介取得诸如广告费、收看费等经济支持的重要依据,受众的重要作用日渐显露.这样"传者本位"向"受众本位"转变就成为必然趋势.新闻媒介在"受众本位"的价值取向下,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创新和改革:要有受众意识,以规模和特色赢得受众,以刻意打造的节目构筑受众对新闻媒介的忠诚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在历史演变与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下,以当代传播受众观念的演变以及学界对受众研究的成果为基础,探讨电视与网络受众为中心,对电视、网络受众的行为、心理等因素,进而浅析当代传播受众研究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7.
信息化社会,广告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本,广告的受众问题是企业在实现基本商品的价值让渡之前必须要考虑的.  相似文献   

8.
从影响大众传播的制约因素和大众传播的主要特征来看,"受众中心"论只能是一个乌托邦.大众传播的走向,不是"以受众为中心",而是一个"去中心化"的过程.媒介应该是既要满足受众的需要,又要积极引导受众,受众应该对媒介的传播积极参与并做出及时的回应,二者在沟通、交流与反馈互动的基础上构建和谐融洽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的传播活动中,受众的心理特征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认识,选择了新闻传播和文学传播两种类型,从传播活动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受众的目的和需要等方面,比较分析了这两种传播活动过程中受众心理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现代媒体的核心竞争,在于最大限度地吸引和争取受众。只有深入了解受众的所爱、所好、所需,摸清受众的收视兴趣和习惯,才能够使电视频道定位、栏目设置和节目编排更符合传播规律;同时通过节目宣传、营销推介,让更多的观众参与互动,使游离观众、潜在观众快速转变为频道的忠实观众,使得一样的电视节目有不一样的收视效果,从而确保节目最大限度地为受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11.
周丹丹 《南都学坛》2008,28(2):86-87
在"以传播者为中心"的模式逐步被"以受众为中心"的新模式所代替的数字媒体时代,网络媒体给受众提供了更多选择信息的自由和方便,并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受众接受信息的习惯和对媒体的态度,以网络人际传播交流为主体的受众心理分为交流沟通心理、选择性心理。网络信息一方面可以便捷地满足受众,另一方面它的信任度受一定条件制约。  相似文献   

12.
受众与影视作品的审美关系是一种适应和制约关系,这是由影视作品既是艺术品又是商品的属性决定的;影视艺术又要超越受众,启迪、影响、改变、更新受众的传统观念及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3.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受众的主体——人民群众,既是精神产品的接受者,又是精神产品的传播者。受众选择大众传媒已呈现明显的功利色彩,对大多数传媒所传信息的反应是有选择性地接受,且在接收信息的行为方式上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搜寻。受众在地域分布上表现为大分散,小聚集;人员构成也具有多层次结构,兴趣、爱好和需要更趋于复杂多样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4.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受众逆反心理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受众逆反心理主要是由于主导者的素质及工作方式和受众的态度体系两方面因素形成的。要有针对性地克服教育受众的逆反心理、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到实效,可以从重塑宣传者形象、了解受众因材施教、提高宣传艺术和适当利用因势利导等方面实施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交流的不断加强,特别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体育海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就有争议的2009年11月亚洲田径锦标赛的官方海报为例,对体育海报创作中对定位的把握和对受众影响的考虑进行分析,使体育海报设计创作更周到。  相似文献   

16.
影视造型的受众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众心理研究是影视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着重论述了影视造型要符合受众求真、求美、求新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7.
信息的急剧膨胀,使广告传播效果研究越来越成为广告传播过程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受众地位分析是此研究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从主客体关系着眼,提出确立受众在当前广告传播过程中的主体定位观点,以及确定广告受众主体地位的措施建议,这对促进并提高广告传播效果以及研究广告行业的健康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8.
网络传播由于交互性、广容性、实时性、全球化、易检性、多信道性等特性,及其对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多种传播模式的广泛覆盖和传播形式的丰富,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受众对媒体的心理期许,使受众认知结构产生了微妙的变化。为达到与受众认知结构的同构,满足受众在网络传播背景下更为丰富、更具挑战性的心理期许,网络传播的编辑人员必须着手3方面工作,即盘活网络资源、畅通信息供求渠道;构筑虚拟社区、形成受众情感依赖;提升传播质量、巩固受众信息依赖。上述各点是网络传播为保证受众接受的稳定心理倾向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在媒介与受众之间互动频繁的今天,接受主体的媒介行为对整个传播过程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当前看似繁荣的后媒体时代,却面临着空前的尴尬。信息的海量与受众的无所适从,信息真假混淆与受众的是非难辨,唯利是图的利润目的和大众狂欢的盲目追求,导致受众的迷惘与失望。为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对媒介的表象与本质、功能与人格有充分的认识,并需要不断提高媒介与受众理性处理信息的能力。依据荣格的人格面具理论提出媒介面具的观念,并对两者的相似性、存在的合理性和消极性进行对比分析,可以为媒介和受众的认知拓展一个新的认识视角,并从媒介人格的层面使媒介和受众客观认识媒介的本质与作用。  相似文献   

20.
传媒对受众的正面影响是勿庸置疑的。但是,受众在接受信息传播时还会产生一些不容忽视的负效应心理。受众的负效应心理有五种具体表现,其产生的原因也各有不同。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这种心理负效应的影响可以减少甚至可以避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