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词汇化、语法化在共时和历时两个层面上都是一个连续、动态的发展序列.在这个序列中,涉及到词汇化的内部层次和语法化的先后进程.针对"再说"及一组相关形式(包括语法词、固化短语、照应模式等)的调查说明:"再说"经历了词汇化、语法化交叠发生,词化后继续语法化的发展历程;成为词汇词是"再说"词汇化的终点,但并不是它语法化的终点.  相似文献   

2.
语法化是指语言形式的意义从实义向虚义转变,其功能从实词向语法功能词、附着成分、词缀乃至屈折形式的演变过程。语法化是语言演变的重要方面,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观化是语法化的一个重要机制,语法化的动因和语用推理密切相关。说明语言演变不是源自语言自身,而是源自语言的使用,其演变机制跟人的认知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语法化与范畴化:语法化过程中的认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法化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成为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研究者现已不再仅从形式结构方面来研究语法化,而是从语义、语用和认知等方面,从一种综合的角度对语法化进行考察.但是这类研究中对语法化的认知过程及运作机制触及得十分有限,也不成系统.语法化和范畴化密不可分,从认知本质上讲就是一种重新范畴化的过程,是对词汇项等进行的重新范畴化.这种重新范畴化的产生需要一定的触发条件,再经过突显、隐喻、概念整合等过程.在重新范畴化结束后,词汇项本身的意义经自动化形成了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律"最初是松散的定中短语,整体和部分没有突显与否之分;当其高频连用发生词汇化演变为形容词时,突显的是部分间的"一样,相同";当其进一步发生语法化为总括副词时,突显的是整体的"全部,没有例外"。在"一律"词汇化和语法化的演变过程中,句法、语义和认知三者都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Ⅹ味"     
"味"的本义是指物质性的实体(实语素).随着社会的发展,词汇意义逐渐虚化,语法化进程加速.目前以"X味"形式产生新词(语法意义上的词)的能力增强.本文试从"X味"结构中"X"的构成类型,"X味"结构的语用功能两个方面对该结构进行全面考察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壮语动词语法化探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词语法化是人类语言发展过程的一种普遍现象,但是导致其语法化的因素在不同的语言中并不完全相同。壮语动词语法化的主要因素是句子的分裂、与词义相结合的句法变化、语法意义的转移。  相似文献   

7.
汉语言中缺乏严格意义的词缀,动词中的词缀尤为少见。近代汉语中的“打-”被多数学者称之为类似词缀的语法成分,但对其演变学术界极少涉及。从近代汉语言的发展看,“打-”的演变经历了一个语法化的过程:在动词实义的基础上“打”语义泛化,并在特定结构“打-V”中固化成词,由词化进而完成语法化,但这一构词手段在现代汉语的能产性减弱。这一过程同时也反映了语言作为多因素影响的整体系统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语法化和语用化的认知-语用和语用-翻译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首先以狭义语法化和广义语法化的二分法,讨论和拓展了两种语法化观点,指出前者为实词虚化,后者为语用目的的合乎语法规范的言语化.由此出发论述了语用化,着重论述了语用化过程,即"PP1(语用目的1)→F1(形式1)→PP2(语用目的2)"的嬗变过程:一定的语用目的势必经过一定的广义语法化,而其结果即某表达式可能会,也可能不会经过一定的语用化.语用化的结果是以不变的表达式表达与原先的语用目的有关而有别的语用目的.笔者提出,任何两种语言的语法化和语用化的方式、结果和语效都不甚相同,研究语法化尤其是考察语用化,对翻译实践(与语言教学)有着很大的实际意义.翻译过程中不求语法化的相同,所求者为:(1)语用目的的一致或一样;(2)语用化方式和语效的近似.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中的"为期"可以是词组,也可以作为一个动词.如果作为一个词出现,是个动宾式动词,经历了由"为 期"到"为期"的语法化和词汇化过程."为期"的词汇化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限期"功能的弱化在主语上表现出来;带有[-animate]特征成分做主语或核心动词"以"主语的缺失又使"以"消失,同时促使"以...为"格式消解,使"为期"趋紧;最后时段成分由"为期"前向后移动做宾语,使"为期"完全词汇化."为期1"作为述宾词组,构造"时段 为 期"形式;"为期2"作为动宾式动词,构造"为期 时段"形式.其中"时段 为 期"形式中的时段成分可以作为话题,而"为期 时段"形式中的时段成分不可以作为话题.  相似文献   

10.
从20世纪80年代语法化研究复兴至今,国内外的语法化研究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存在很多的分歧和争论。"什么是语法化?"这是语法化研究的本体问题,也是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很多学者基于各自的研究思路和研究立场,对语法化的内涵作出了不同界定,但大多难以涵盖语法化的各种现象和领域。在语法化研究与类型学、构式语法等语言学前沿领域相结合,不断向更加广泛和深入的方向发展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对语法化的内涵加以梳理并对语法化的核心问题做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语法化现象一直为功能学派的研究热点,通常认为语法化具有语音弱化与附着、语义弱化、词形变化三条主要的特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形式学派的语言学家开始将注意力转向语法化研究的领域。他们以最简方案中的理论为研究框架,结合历时句法学的观点提出在语法化过程中涉及结构的简化和语义的弱化。形式理论框架下的语法化研究为形式理论和语法化现象找到了新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列举汉语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概括出目前对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研究的总体情况:1.语法形式是在组合中产生的,是语法意义的外部标志;2.目前的研究在两方面方兴未艾,一个是隐性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另一个是"三个平面"理论中的形式和意义研究;3.语法意义具有层次性。  相似文献   

13.
"跟"的词义变化及语法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在现代汉语中有多种用法,能用作名词、动词、介词和连词,这应该是它的历时演变在共时平面上同现的结果。文章尝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究"跟"的词义发展和语法化过程,并简要分析其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  相似文献   

14.
介词"自"、"从"、"打"在形式和意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共时平面的不同需要通过历时层面的考察来探究原因。这三个词的使用反映了汉语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三者有其各自的语法化路径。语法化动因主要是认知和语用因素。  相似文献   

15.
范畴化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对语法知识的归纳、吸收有利于其目的语系统的构建,运用范畴化理论进行语法教学是帮助学生归纳、吸收语法知识的有效办法。本文对范畴化理论在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阐述了应用范畴化进行语法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话语标记语“Imean”有多种语用功能意义。在构式语法的框架下,试图把“Imean”作为一个构式来研究,分析其形式、意义、功能,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Imean”的形成是一个语法化的结果这样一个假设,是从第一人称的动补构式[verb+complement]语法化为话语标记语构式[discoursemarker]。构式语法可以成功解释语法化的诱因。这样的分析可促进运用构式语法对话语标记语的研究,同时也显示出构式语法的强大解释力。  相似文献   

17.
“真的”的语法性质素有争议,从话语标记的角度分析,“真的”发生了主观性引起的语法化,是处于语法化过程中有词化倾向的“形容词 助词”结构,话语标记功能的实现为“真的”的语法化提供了语义、语用、句法条件。话语标记的语法化研究不仅能促进话语、篇章结构的研究,也能促进语法结构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了"历来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详细地讨论了盐城话"了"字的各种用法,并从语法化的角度对与"了"相关的各种格式作出了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历时的角度,通过语料分析,探析副词"偏"的语法化过程及其动因,认为副词"偏"的语法化是以词义变化为基础,同时受到认知变化、句法位置、语义预设、主观化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语法化中语义主观化的探析,认为主观化与语法化密切相关,是语法化的重要机制和语义特征。语义主观化表现在意义从外在的描写转移到内在的评估、扩展到语篇和元语言用法以及说话人的判断内容不断介入。指出意义主观化现象的出现是人类认知和语言使用交际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认知和语用推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