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段学芬  王瑞娟 《学术界》2012,(11):156-168,286
农民工的城市生活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既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一种主观的评价。换言之,农民工能否自觉形成对城市的心理认同,并完成从社会生活、行动到社会心理的市民化,不仅与社会制度、政策和农民工的城市物质生活状况有关,也与他对城市及城市居民的认知与评价有关。概括而言,农民工的城市知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农民工对城市区位的感知印象、对城市居民的感知印象,以及对相关的城市制度、管理体系的感知印象。另一方面,农民工的城市生活感受,即他们对城市生活的满意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他们对城市的认识,并影响着他们对城市心理认同。  相似文献   

2.
河南是人口大省,在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居民对体育的需求也日趋明显,满足河南省城市公共体育需求,保障城市居民的体育权利,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推动城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意义重大。找出影响河南省城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的因素,从社会学和经济学多角度揭示内因,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对策,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城市居民的健康水平,着力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3.
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的能源,因其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环保性,在城市居民的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能否保证城市居民天然气管网安全使用的问题,不仅关乎到城市天然气管线基础建设、居民正确使用的问题,更关乎到对城市天然气管网日常管理维护问题。一线班组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城市居民区天然气管网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4.
体育旅游从生理上和精神上满足了城市居民对自然和健康的需求。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递增,体育旅游将成为城市居民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以宁夏为例,在对市场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城市居民体育旅游的现状和意愿进行分析,并对城市居民体育旅游行为及倾向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引入社会距离 (socialdistance)的概念 ,运用问卷调查的结果 ,对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社会距离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调查结果表明 ,新生代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社会距离正在逐渐增大 ,他们缺乏主动介入城市生活的积极性 ,并且感觉与城市生活和城市居民之间的关系日趋隔离 ,社会距离的增大使得民工群体自愿选择结成自己的社群网络 ,并以此与城市生活产生隔离。本文对社会距离增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认为新一代民工的身份认同变化、城市居民的刻板印象以及传统网络的存在是社会距离增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姚建平 《人文杂志》2005,(3):133-137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对于解决我国城市贫困问题有重要意义。但正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使我们更清楚的看到了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的另一面,即亚贫困问题。亚贫困群体的消费生活方式与贫困群体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城市亚贫困的产生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转型密切相关,亚贫困问题的解决也有赖于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城市基础设施是构成城市综合体的一个基础单元。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的日趋现代化,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基础设施不仅要满足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基本要求和超前要求,还要为城市居民创造舒适方便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与休息娱乐环境,为城市的文化建设和居民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提供物质条  相似文献   

8.
城市社区是城市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中,非城市居民拥入城市各个社区从事生产劳动,他们为城市的整体发展带来新的活力,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社区的发展。然而,就目前形势看,许多少数民族经商人员因非城市居民的原因游离于社会边缘。非城市居民的少数民族同胞,既有一般非城市居民在城市社区生活中所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又有因民族特点不同而带来的特殊性问题。研究以少数民族经商人员为代表的非城市居民在城市中的社会支持网络构建,有助于和谐社会建设,有助于城市化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满意度调查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满意度是城市居民对生活多方面体验后的主观感受。现代城市的发展其终极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提高和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其居民的生活质量满意度也能反映城市发展的状况。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就城市居民对个人与家庭生活质量、城市综合生活条件、自然环境条件、社区生活与社区凝聚力、政府执政能力、世博会对上海城市生活质量的影响等六个方面满意度进行调查和分析,试图了解上海城市居民对生活质量认知的现状,分析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建立初期(1949~1957)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型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经历了百年的苦难后,在新型的现代化领导集团的引导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从城市政权重建与城市管理、工业化与城市发展、城市规划建设的革新与发展、城市化的新起点、城乡关系的重构、城市居民物质生活变迁、城市主要社会问题及其治理等七个方面对此一时期中国城市的发展与社会转型进行了全景式地扫描,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若干富有启发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伍延基 《兰州学刊》2004,(3):215-218
居住是城市的基本功能之一 ,城市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是事关城市居民的安居乐业和社会安定的大问题。目前在城市小区里不断产生的许多问题和矛盾表明 ,我们必须对城市小区的物业管理给予极大的关注 ,而决不能等闲视之。文章从城市小区物业管理的社会意义和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出发 ,探讨了解决物业管理问题的必然途径 ,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杨海民 《理论界》2009,(8):209-210
城市生活垃圾物流收集系统主要包括居民收集系统,保洁员收集系统、环卫工人收集系统和废品收购人员收集系统.居民收集系统是城市生活垃圾物流的起点,也是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基础.本文针对目前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居民收集中的问题,从垃圾细分、收集器具和设施创新、功能再造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我们登上城市的中心制高点放眼四望,一组组崭新的建筑群落便会跃入眼帘。它们与高高耸立的电视发射塔、鳞次栉比的商贸大厦、富于现代都市气派的文化娱乐场所一样,矗立于城市的地平线上,构成了一种新的人文景观。这一建筑群落就是——“城市居民小区”,亦称“新村”。新村,无疑具有“文化”的意义。它既是城市在其现代化进程中的物质文明成果,又是城市精神文明的新的载体。随着城市居民的聚居方式日益“新村”化,城市居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文化活动将大量转入“新村”这一空间,“新村文化”的建设将成为日益突出而紧迫的课题。本文试图结合常州市建设“新村文化”的初步实践,从文化学的角度,对“新村文化”生成  相似文献   

14.
文章建构了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客观指标体系,运用统计数据描述广西14座主要城市的居民生活质量水平、居民生活质量的城际差异以及居民生活质量的变化趋势.这对描述和改善中西部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瑞林 《学术探索》2005,1(6):43-49
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20世纪末,我国的城市贫困问题日益严重,成为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合理解决城市贫困问题是经济发展的内容之一。本文从贫困的定义和度量、我国城市贫困的现状、原因及特点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学者们研究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指出解决我国城市贫困问题要强化政府创造就业的能力,关注陷入贫困风险高的群体,重视流动人口对城市贫困的影响,警惕贫困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6.
王光荣 《兰州学刊》2008,3(2):92-94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生态环境质量是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我国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成为制约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瓶颈。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才能促进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快速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从士人社会到市民社会——以都城社会的考察为中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人口结构与主体人群的变化,是唐宋时期城市社会发展变化的最重要和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从士人社会到市民社会的转型,是我们在研究唐宋城市社会时值得重视和深入探讨的问题。这一时期城市社会的显著变化是有目共睹的,虽然没有酝酿和诞生如欧洲从中世纪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市民阶层,他们主导了此后欧洲的发展趋势,引领欧洲社会步入资本主义的轨道,但形成了城市社会的主体阶层——具有中国特色的市民,通过对城市居民称谓的变化、城市居民主体的变化以及城市社会重心的下移的探讨,可以使我们对城市社会转型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关于社区建设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城市化的进程大大加快。城市居民的社会管理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模式,这是城区党委和政府目前正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我们作一个设想,这个设想是基于以下的思考: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社会结构和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将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同时,大量的流动人口进入城市,我国的户籍制度也将实行改革,人们将不再囿于一个单位,而终其一生。就是说,作为一个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他同所供职的单位,将仅仅是一种工作关系。计划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9.
一要分析我国现行城市居民生活费用价格补贴制度的弊病,首先必须从一般意义上分析一下城市居民生活费用价格补贴制度的性质.笔者认为,城市居民生活费用价格补贴制度本质上是一种带有福利性质的社会保障制度,其宗旨乃在于通过这种补贴而使城市居民特别是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基本生活能够得到保障.与这种性质相适应,这一制度的实施,应遵循下述几个方面的原则:其一是补贴的范围是有限的,基本上只限于那些与居民基本生活有关的商品和劳务项目;其二是享受补贴的对象是有限的,基本上仅限于那些经常性收入不足以支付其  相似文献   

20.
薛天山 《理论界》2007,(11):9-11
农民工阶层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个规模庞大的特殊群体。他们工作、生活在城市中。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却被排斥在城市居民所享受的社会保障制度之外。本文深入地探讨了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中的社会排斥现象。对农民工的社会排斥造成了农民工在城市的边缘化地位,应采取全面、系统的对策,逐步消除对农民工的社会排斥,建立起面向农民工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