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已于1999年3月出版,投入使用.此版本的修订充分满足了图书馆排架要求所需的稳定性,优化了检索功能,从综合分类法结构体系上照顾了专业单位的需要,保持了各学科专业类目深度的基本一致,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O4物理学"类在此次修订上具有较突出的特点,即调整类目结构;增加类分资料用类目;增加类目沿革注释;修改、规范类目名称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研究集形态出版物是指由出版单位把许多学者数量众多的单篇著作或者单张作品(包括未出版发表的和已经出版发表的两类),在一定编辑传播思想理论和文化优选理念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研究主题和编辑主旨与编辑原则分类选择收集,使单篇散籍在归并的基础上汇编成册,编辑创构成定期或不定期的一部或者多部、具有连续性或不连续性的文化传播载体.研究集是一种介于图书和期刊之间以图书的外在表现形态和期刊的编辑内容为基础,定期或不定期编辑出版的具有交叉性的大众出版传媒,这种融书刊两种媒体某些功能元素于一体的传播媒介,在书刊媒体之间扮演着纵横联通的传播纽带作用."集"是中国编辑先贤创造的一种重要的编辑体裁和出版传播载体以及图书收藏编辑类目,它也具有传媒性并且是蕴涵着中国传统编辑思想与编辑智慧的一个词汇.编辑出版传播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延伸扩展并生成了以"集"为内涵的出版文化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编辑学教科书出版起步早,但报纸编辑学教科书一枝独秀;30多年来各类传媒编辑学教科书百花齐放,渐入佳境;已出版的编辑学著作分为实虚两类,实为主流。我国出版的编辑学教科书存在的不足有:内容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的书较少;书稿名称与内容冲突,体例失当;出版类与新闻类编辑学教科书之间隔绝,缺少沟通。建议整合并强化作者队伍,尽早出版足以涵盖六大传媒编辑工作实务的优秀教科书;完善新闻出版编辑学教科书的编写体例;加强编辑学教科书内容信息规范化与科学性建设。  相似文献   

4.
从小说因果思想的审美内涵和叙事结构模式两方面对《太平广记》"报应"类展开主题学视角下的探讨。"报应"类因果思想的审美内涵体现在故事文本中主要有两点:一是故事传达的大众化因果观念;二是因果主题体现的作者个人情感心理和引发读者美感兴趣的艺术特质。"报应"类叙事结构主要有两种:入冥结构和某人被杀而变鬼复仇的结构。"报应"类还未形成完全成熟的因果叙事结构,大部分小说事件的因果关联需要通过联想来进一步完成,但也有少量篇目在"传奇性"中较好地融入了因果思维。"报应"类因果叙事的结构模式为后世提供了小说文本艺术思维的组合经验。其类目的设置已初具小说主题学意识。  相似文献   

5.
网络信息分类法的标准化建设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的网络信息分类法在立类、归类、序类、大纲、类名等5个方面存在着缺陷,其标准化建设应从知识覆盖、体系结构、类目组织、基本类目、类目名称、用户界面、检索功能等7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各个方面介绍了教科书翻译和编辑工作。科学地论述了教科书翻译工的作极其重要,其对下一代的教育质量起着决定性影响。教科书翻译与编辑工作是伟大与光荣的工作.其中编辑工作是把好最后一关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几个类目设置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目的设置及划分必须立足于文献分类的实际需要 ,按照科学知识的逻辑系统进行立类和列类。本文就《中图法》第四版中的维修类目、安全科学类目、旅游学科类目及地方文献类目的设置作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提升高校人文社科类学报学术质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报(以下简称高校学报)学术质量存在着下降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刊发论文整体质量不高,许多论文缺乏一定的学术性;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为评职晋级、为"任务而发表";人情稿、关系稿不断等影响了学报的学术质量。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应从学报的科学定位、作者培养和编辑建设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资产类"作为《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十大类目之一,下设"综合类"、"资产账目"、"校办企业"、"政府采购与招投标"、"资产经营与科技开发"和"经济合同、协议"二级类目对高校资产档案进行分类。通过合理分工、岗位立件、部门组卷、专人负责,加强资产档案管理。  相似文献   

10.
文章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界定了编辑主体和编辑客体的内涵;同时指出,个别论者对编辑主体的认识存在"扩大化",对编辑客体的认识具有局限性.编辑的主体性是指实践活动中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它又主要体现在编辑的选择性和创造性上;而编辑的客体性主要表现在对编辑主体的决定性和制约性上.文章也据理反驳了贬低或夸大编辑主体性、忽视或片面理解编辑客体性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11.
2001年4月,日本文部省审定通过了严重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历史教科书,其性质与后果十分严重.作者在分析战后日本三次修改历史教科书过程和史实的基础上,认为历史教科书审定属国家政府行为.教科书修订原因种种,日本政府默认、纵容和支持教科书"改恶"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比较战后日本政府与德国政府对历史教科书的态度,确证日本政府对此应负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中图法》第四版采用分类方法和技术进行修订,在TP类中与第三版比较, 其修订特色表现为: 增补大量新类目与新的类目注释;调整类目体系; 修订或规范类名;增加沿革注释;新增加注释等, 从而提高了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山海经>在目录著述中不同的类目归属,反映出目录著作在归属文献和建立类目时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是相对一部单一主题的文献来说,一部包含有多主题的文献,究竟应该放置在那个类别里,是与著录者对该书的认识相关的,其判别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二是目录著录对文献的归类,会受到当时现有的书目类目格局的影响,而部类格局的形成与文献的数量有很大的关系;三是受时代学术思潮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天从目录著述中所能看到的,不单单是图籍增减、流传的演变历史,还可以从一个侧面观察中国学术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4.
理性或非理性?——试析目前农民人情消费之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农民中的人情消费之风日盛。本文试分析以下问题:农民人情之风从何而来?人情负担何以日益沉重?农民为何不停止无止境的人情消费,他们是无理性的"小农"吗?文章认为,目前农民人情负担加重是他们社会网络普遍扩大的直接结果,工具主义对人情交换的渗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人情之风,农民的行为并非没有理性,它涉及道德考虑、工具性和情感因素,体现了一种追求行为综合效益最大化的"社会理性"。  相似文献   

15.
C、类目之间的关系从属关系 某一个类与其直接细分出来小类之间的关系。这个类目称上位类,细分出来的小类称下位类。一系列从属关系的类目,总称为一个类系。图书分类表的上下位类是用不同字体和缩格的方式表示的。下位类一定能包括它所属的各级下位类。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报责任编辑面对内向性与外向性、校内作者与校外作者、学校科研背景与学报学术质量、一般稿件的涌入与高质量稿件的流失、人情稿件与保证学术质量、教学论文与科研论文、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提高影响因子与扩大信息量、综合性与专业性、编辑工作与编辑待遇等若干矛盾,如何妥善处理这些矛盾,是责任编辑的终身研究课题.文章对这些问题逐一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图法》文化类类目设置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图法》文化类立类要贯彻以科学分类为基础的编制原则,其类目体系应在原来的框架结构基础上进行改造、调整和增设,以适应图书分类的实践需要。  相似文献   

18.
从古典目录中看中国传统知识结构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是知识的载体.要了解传统知识结构的演变,就必须了解古代文献,而我国的古籍浩如烟海,我们不可能遍览,只有通过揭示与报导古代文献的古典目录来了解古代文献的概貌.古典目录始于汉代,到清代为止,最有代表性的古典目录顺次有四部,它们是汉代刘歆编辑的《七略》、唐长孙无忌等撰的《隋书·经籍志》,宋代郑樵的《通志·艺文略》和清朝永瑢等著的《四库全书总目》.书中都按一定的次序和详略记录了大量的书目,通过它们的类目比较,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类目的变化情况(类目比较表附后).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人类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出发,根据我国的学科实际并借鉴国外理论观点,整理出人类学学科体系,指出了《中图法》中人类学类目立类的三个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并对分类法中有关类目名称、类目内容、类目注释、类目标号等方面,提出了修订和补充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文章是读苏东坡文化随笔的札记.苏东坡认为,孔子为政,"危而难成";子思发扬中庸之道,"善为论",使人信服;孟子继承了孔子"一以贯之"的精神,但不如子思之善论;中庸之道的核心是讲诚信,合人情,无"过"无"不及".这对于构建现代和谐社会,不无启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