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晓农  叶萍 《河南社会科学》2013,21(4):54-57,107
破窗理论在防控利用特定环境进行犯罪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了流动人口迅猛增加,因管理服务的相对滞后而产生的无序环境也在增多。借鉴破窗理论的思路和实践,对于加强流动人口犯罪的防控,提高对社会治安局势的控制力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流动人口犯罪是指基于经济目的和动因而离开户籍所在地的自然人所实施的刑事违法行为。现阶段我国流动人口犯罪呈现出以侵犯财产犯罪为主,犯罪主体以青壮年男性为主,以团伙形式实施的犯罪增加等特点。应针对不同犯罪类型的成罪特点,制定有效的刑罚防控措施,切实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制定符合流动人口特质的流动人口劳务市场管理、安全保障等法律制度,加快流动人口正当权益保障的法制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新疆流动人口犯罪的防治策略:普及法律知识,加大法律保护力度,完善防控措施,充分发挥刑罚的功能;加强流动人口登记制度,积极调整就业帮扶政策,完善文化教育政策。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突出,这严重制约着我国社会现代化与和谐社会的实现。流动人口犯罪的主体,是因就业目的而流动的人口——主要指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本文通过认识流动人口犯罪的客观表现,分析了诱发犯罪的深层原因,从法律、社会、政府等综合性视角,提出了预防流动人口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李江海 《兰州学刊》2005,3(6):151-154
流动人口犯罪是我国目前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理论界对此基本停留在从犯罪学角度分析成因,提出对策.本文试图从诉讼角度对流动人口涉嫌犯罪后的处境进行描述,同时运用社会分层基本理论探讨对流动人口犯罪后司法保护的必要性,提出诉讼中应实施平等保护,切实保护涉嫌犯罪的流动人口的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6.
7.
在当前流动人口犯罪侦查实践中,普遍存在着对嫌疑人过多适用逮捕措施的问题,这会导致对流动人口犯罪人的处罚重于户籍人口,不利于实现对流动人口犯罪的治理。为了从司法层面上破除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之藩篱,预防和控制流动人口犯罪的增长,应当在立法上重构刑事强制措施体系,严格规范逮捕措施的适用,充分发挥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的替代功能。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地区新农村建设中流动人口犯罪的严重性,影响了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究其原因是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滞后,引发了众多矛盾.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要从源头上预防流动人口犯罪,引导流动人口巨大能量成为长三角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力,确保社会安全、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9.
城市、城市发展与城市流动人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21世纪初期 ,中国城市正处于从传统城市模式向现代城市模式转型的结构性转型期 ,这对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制定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制度时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思想 ,逐步从粗放型“管理”转向精细型“服务”。政府应调整职能 ,下放权力 ,社区正在成为落实城市社会职能的最基本载体。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实力增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社会传统产业部门对人工劳动力需求逐渐减低,农村地区剩余劳动力人口骤增,加之经济发达地区的物质吸引力加速人口流入,流动人口群体的总量也不断增加。根据犯罪统计学原理,一定地域内人口总量的增加必然会导致犯罪总数量的上升,二者以一定的比例呈现增长趋势。事实证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流动人口犯罪率确实呈上升趋势。对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和原因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对应的侦控对策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对人口流动的引导、社会体制对流动人口的保障、个体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适应是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基本前提,以人为本推进新型城镇化、满足个体及其子女发展诉求是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动力。在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存在着差异性选择规律、阶段性融入规律和互构性接纳规律。政府相关部门及全社会应当从改革完善居住管理和社会保障制度、提升城市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增强流动人口对生活社区和工作单位的归属感等方面,对流动人口城市融入进行操作化设计,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推进流动人口的真正市民化。  相似文献   

12.
城市适应视域下西北地区流动人口犯罪预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流动人口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他们难以适应城市是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其极端表现为犯罪。预防流动人口犯罪,应当以加强流动人口城市适应为切入口,注重流动人口的素质教育,将社会外部要求转化为自我内心尺度,从主观上消除或减弱犯意的产生;通过科学管理、规范其社会行为,割断可能导致犯罪产生的外部条件,防患于未然;针对犯罪问题,则应采取果断手段依法严肃打击。  相似文献   

13.
城市发展与城市犯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的区域化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及其相应的发展水平与城市犯罪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发展的影响会重塑城市犯罪的特征 ,而且这些影响还有鲜明的时段性。  相似文献   

14.
邬民乐 《理论界》2009,(3):202-203
日益突出的城市二元化社会现象表明,生活在城市的流动人口未能实现与城市社会的融合.本文认为,要实现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需要改革目前具有刚性控制特征的城市户籍制度.在总结近年来户籍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应该遵循渐进改革的原则,并体现三个方面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杨风劲 《南方论刊》2021,(5):51-52,55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的流动人口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新的发展特点和新的变化,对于我国目前的公共服务以及社会管理也提出了越来越高难度的挑战.在人口流动的过程中,大量人口进入流入地给这些城市的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举例来讲,一些流动人口"群租"屡禁不止,治安形势严峻,甚至一些流动人口出现超生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在当下中国社会转型期,流动人口的代际差异使得城市的容纳能力与融入愿望、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冲突,加之外部控制力量不足和内部控制力量的弱化,导致流动人口犯罪问题十分突出。究其根源,不在于惩罚力度之弱而在于社会制度的不公平和社会管理体制的落后。完善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制度、创新流动人口的社会管理体制,自然而然成为预防和控制流动人口犯罪的根本切入点。  相似文献   

17.
杨洋  马骁 《贵州社会科学》2012,(10):125-128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后,城市贫困问题开始显现。目前的一些研究指出流动人口已成为城市贫困的一个来源,有关流动人口与城市贫困的实证研究主要是基于绝对贫困的视角。成都应答推动抽样所获取的流动人口的数据表明,流动人口与城镇人口在收入、资产、住房与社会保障方面有较大差距,这是一种相对的贫困。  相似文献   

18.
城市流动人口:中国城市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1世纪前半期中国社会转型期内 ,中国城市流动人口是一个亟待关注的弱势群体。本文以南京为个案 ,从就业权、合法权益保障、社会保障、执法侵害、生活状态等方面展开分析 ,以求全面深入地了解城市流动人口这一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9.
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使得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外来人口犯罪的比重在不断升高,城市居民的社会安全感在下降。面对外来人口犯罪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应该运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对外来人口加以疏导,充分发挥社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职能,关心和扶助他们。同时,依靠全社会力量,对外来人口犯罪实施综合治理,防止外来人口重新犯罪。  相似文献   

20.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多和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既增加了城市民族关系的复杂性,也加大了城市民族工作的难度。为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员与城市社会的融合,必须重视和关注其城市生存和适应状况。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城市生存和适应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心理等三个层面,其生存和适应主要受户籍身分、民族因素和自身素质等三大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