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文艺作品通过塑造具体感性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本质的问题,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写本质”的理论,可以说是一个老问题了,至今争论不休,莫衷一是。本文就在这一问题上的两种互相对立的偏颇、错误观点,以及什么才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写本质”的理论等问题,发表一些粗浅看法,也算是一种争鸣,在此就正于广大专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2.
生活性这个概念,初看起来似乎不像文学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真实性、倾向性、典型性、形象性等等文艺理论概念那样具有确定的内涵和外延.但是,这个概念的好处正在于它不完全是对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的理性揭示,而是对文学作品的质朴的感性把握.人们看到一篇好的作品,往往本能地,不加思索地说:“好,不错,有味道(指有生活性)”.这普普通通的话,其实是对这篇作品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必然闪烁为作品对读者的感染力的最简洁的也是最难得的肯定.这其实也就肯定了这个作品有很强的生活性.我国中医看病讲究望气号脉.这是一种由经验升华出来的对病情的感性把握.判断文学作品的生活性之强弱有无,与中医的这种感性把握的诊断很相近.我们接触一篇作品,犹如中医接触一个人,一眼望去,气色不错,再一号  相似文献   

3.
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史的新篇章,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这场革命是亿万人民反修防修的伟大实践,虽然已经取得了伟大胜利,但不等于斗争已经结束。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不是完全必要的,非常及时的?是好得很,还是糟得很?是巩固和发展这场革命的伟大成果,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还是倒退回去,搞资本主义复辟?在这些原则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严重的斗争。林彪反党集团及一切中外反动派,无不疯狂攻击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妄图开历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则认为文学是以形象的方式在生活的发展中反映生活的。这样一个完整的概念使得马克思主义文学观与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文学观区别开来.它既反对那种把文学当作心灵的产物,绝对理念的外化的唯心主义;也反对那种虽承认文学是生活的反映却又认为生活是绝然不变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因此,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除了坚持生活是文学的现实基础这一唯物主义观点外,还必须用辩证方法来分析生活,强调指出生活是永远发展着的,生活的存在和发展就是矛盾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爭。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唯心主义者没有认识这个问题,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5.
法的本质问题,是法学理论中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也是近年来我国法学理论界研讨的一个热门课题。笔者认为,法的本质,主要是指法的阶级本质。即法由哪个阶级制定,主要体现哪个阶级的意志,为哪个阶级的根本利益服务。  相似文献   

6.
关于人的本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本质既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抽象的人的本质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具体的人的本质把人和人区别开来。社会关系“总和”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往复循环的过程,因而人的本质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运动过程。人的社会关系“总和”后变成了人的社会意识,主要表现为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的本质的外在表现入手考察和分析人的本质,同时注意把握人的本质的历史性、阶级性、多样性和可变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关于教育本质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入认识教育的本质是时代的要求。揭示教育的本质,关键在于正确区分质与本质。认识过程中要从认识教育的质入手,更高度重视理性思维这个认识事物本质不可缺少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正确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需要注意和解决的二个疑难问题 :一是社会主义本质与社会主义特征的关系问题 ,认为要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本质 ,既不能用本质代替特征 ,也不能用特征代替本质 ,而必须坚持二者的辩证统一 ;二是社会主义解放、发展生产力与资本主义解放、发展生产力的区别问题 ,认为邓小平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阐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 ,虽说资本主义在客观上也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但由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不同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结合必然具有不同的性质 ,因此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有本质区别的  相似文献   

9.
关于“林译”美国文学作品的几个问题段怀清尽管胡适晚年在谈到新文化运动的反对者时曾批评林纤(琴南)“不懂一句西文,竟能以文言翻译了二百多种西洋小说”①,更早一些,尽管与林绿同时代且有同门同师之缘的翻译家、文学家严复对林纤的域外小说翻译也持谨慎保留态度②...  相似文献   

10.
太平军造反十几年,主要活动于南方几个省的一些城镇,并没有统一全国,局部的军事占领不能称为国家;国内绝大多数百姓和国际社会也都不承认它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政权,因而不应照其自称的“国号”作为正式的称谓。国外的有关著作,绝大多数称之为叛乱,即使奉之为“革命”,也没有视为国家,今后不应继续将太平军叛乱(或革命)译为“太平天国”。《赋情汇纂》是清方人员编撰的情报汇集,在当时有很高情报价值。《李秀成供词》是太平军后期主要领导人之一李秀成被俘后,出于多重目的而写给曾国藩看的,与前者在时间上正好衔接。(太平天国天京观察记测是英国人伍士礼1861年在南京观察一星期后,写给英国公众看的长篇报道。三者写作意图不同,都是了解太平军真相很重要的史料。应当尊重史实,走出美化“农民革命”的误区。  相似文献   

11.
一、诈骗罪的新特点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欺骗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可见诈骗罪的主要特征就是欺骗。其取得公私财物的方式,不是象盗窃犯那样秘密窃取,而是公开取得的。但这种公开取得又不是象抢劫犯那样以暴力夺取,而是采取欺骗的方法使被  相似文献   

12.
一、波函数单值性在氢原子中的运用 李法和等编的《理论物理概论》第二分册(量子力学部分),在解氢原子的薛定谔方程时,得到方程(该书3—83式): -1/Φ d~2Φ/dφ~2=m~2上式中的m~2为什么必须是正数(在没有声明m为实数时,m~2也可以是负数),m为什么必须是整数,对此该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但其分析是不对的。而一般量子力学教科书对这些问题都不作详细解释。  相似文献   

13.
墨子的生卒时间在学术界历来有争议 ,应该搞清楚 ;墨儒两家的关系也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依据《墨子》涉及到的有关事件以及与墨子有交往的人物年龄记载 ,认为墨子生于公元前 4 68年 ,卒于公元前 3 87年。墨子一生 ,对儒家的礼乐、等级、宿命论等思想多有批判 ,体现了墨家的进步之处。但墨子对儒家的义利观、儒家思想对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以及孔子个人品质等方面的批判也有不公正之处 ,应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一个声乐工作者来说,没有感知就没有一切。声乐发声,主要是靠人的听觉和机体觉来进行调整和修饰的。机体觉具有模糊性的特点,需要在教师的讲解与指导下,通过人们自己的实践活动来揣摩、体会与掌握。此外,视觉、触觉等也对发声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对于一个声乐工作者来说,还应该准确地把握歌唱的情感  相似文献   

15.
一、长生殿与道教长生思想的关系中唐诗人王建《晓望华清宫》云:“晓来楼阁更鲜明,日出阑干见鹿行。武帝自知身不死,看修玉殿号长生。”诗中的“武帝”,影射唐玄宗,指出他具有长生的道教思想,长生殿命名也由此而来。但最早将两者结合起来的,不是唐玄宗,而是他祖母武则天。武则天以女身即位,于儒经无据,则利用天竺佛经——《大云经》的女主应身为据。云“释教开革命之阶”,等于说周之本系,起自释宗,与唐太宗所谓的“朕之本系,起自柱下(指老子)”,完全对立。为证明武周代唐的合理性,必将佛教升于道教  相似文献   

16.
科幻小说的社会功能 科幻小说的社会功能在理论上有很大的争议,直接影响到科幻小说的创作和发展。 我国科幻小说,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承担着普及科学知识的重任,其实,这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科幻小说是小说。英语是Science Fiction(科学小说,简称SF),历史上曾称为Scientific—romance(科学传奇),又称Pseudo—Scientific Story(模拟科学小说),Science fantasy(科学空想)、impossible Story(不可能小说),还有off—trail(脱线小说),different Story(奇谈)等。这些称  相似文献   

17.
要发展生产力,首先要弄清何为生产力。要回答何为生产力,需要从马克思那里起步。显然,对我们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不是马克思研究生产力问题的一些具体结论,而是他研究这一问题所遵循的思路和方法。不抓住这样的思路和方法,不仅不能把生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给出原根存在的一个充要条件,然后讨论原根和的一个性质,修正了关于此性质的一个错误。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消费结构的内容消费结构主要是指在人们的消费行为过程中,各种消费形式和社会消费方式的消费资料在数量上所占的百分比,及其相互之间的配合、替代、制约诸比例关系。对于上述定义,在学术界是基本上一致的。但是,对于消费结构的具体内容,也就是消费形式的类型,我有不同的看法。有些同志认为,消费形式包括吃、穿、住、用。在我看来,消费形式的这种分类方法殊属不妥。  相似文献   

20.
Novalis提出的“虚构翻译”是对现实中或想象中的原始对象 (文本 )进行改造 ,它是通过改造出发语文化中所有塑造的对象来改造目的语文化 ,从而推进并发展目的语文化 ;Schleiermacher将翻译分为“机械的”翻译和“艺术的”翻译 ,他认为后者需要高度的创造力。为了从评注Schleiermacher的过程中汲取有用的东西 ,我们尤其要注意从文化感受的角度来对他的评价作恰当的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