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周军 《学术交流》2005,(9):20-25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升华,同时也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科学发展观具备了完整的文化系统论、文化价值论和文化主体论的基础。因此,科学发展观必定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文化纲领,成为当代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发展问题的认识不断完善,从传统经济发展观到生态伦理主义发展观再到科学发展观,这一认识过程从低级走向高级,由片面走向全面。科学发展观既克服了传统经济发展观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片面理解。又克服了生态伦理主义发展观对人本质的错误认识,是真正着眼于人类长远利益的可持续发展观。  相似文献   

3.
社会的发展首先是要确立一种适合于时代需要并具有超前性的理念.19世纪以来形成的发展现是片面的,是一种物化的发展观.而人的发展才是全面的本质的发展观.反观中国学科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本身,也受制于这种片面与物化的社会发展观的影响.重理轻文的学科价值观是近代意义的社会发展观在中国学术史上片面性理解的直接反映.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种思想、道德与情感的力量,与科学精神应该是同质的.要想确立科学的社会发展观,就必须在思想和学术领域调整学科价值观.科学发展观不只是针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一种反思,更是对于发展理念的反思.应该深入到对近代以来支配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的传统的学科价值观的反思当中.中国物化的现代化的理解和实践、人的变革和制度变革的缺失,是与"重理轻文"、重应用轻原理的学科价值观有着至关重要的深层联系的."重理轻文"价值观形成的背后,包含有中国当代哲学社会科学欠缺学术理性和研究者脱离实际,甚至没有学术操守的现实原因:学术思想的"失语";学术道德的"失贞".坚持学术研究独创性原则和保障学术研究的自由环境,是成果产生和价值评价的重要前提.当前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前沿的意识形态,不仅具有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同时也具有人类性意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空间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价值认识.对于文史等人文学科的重视和投入还必须加强,应该再进一步认识到第二层次的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即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同等重要,要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人文学科的发展.要完成学术价值观的转变,应尽快确立适应哲学社会科学本质特征的评估体系,尽快完成价值观念的转变:由注重外在评价转向内在评价,由注重结构评价转向功能评价,由注重量化指标转向价值指标,以适应未来文化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袁金刚  杨小兰 《社科纵横》2006,21(6):105-107
本文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界关于文化全球化的现实性及文化全球化与文化现代化的关系问题的研究作了考察、梳理、阐释和总结,认为文化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各国乃至我国文化发展的现实语境,反映了现代以来、特别是当代人类文化的态势,有利于科学认识和把握人类文化发展的态势和规律,促进本国和人类文化的发展。认为文化全球化与文化现代化具有同一性,把握了问题的实质,不仅对进一步深化文化全球化的认识,而且对坚定我国文化建设的即定价值取向,继续推进文化现代化的伟大事业,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方心清 《浙江学刊》2003,(5):175-178
全球“市场化”不仅使我们的物质产品极大的丰富 ,更使我们由生产型社会迈入了消费型社会 ,于是消费本身物质形态的使用价值被打上了文化的烙印 ,消费文化也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 ,表现为 :消费理念中的人文因素增加 ;消费取向中的精神需求加强 ;消费结构中的非物质含量扩大。当然 ,在变迁中我们也看到“消费主义文化”中的糟粕对我们所产生的影响———发达国家向全球辐射的“奢侈、浪费型”消费文化 ;盲目地追求高消费和单纯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因此 ,我们提倡社会发展不仅要在经济上具有“新型工业化”的特点 ,而且在社会、文化结构以及生活方式上也应拥有一个可持续的生态伦理消费发展观和消费文化观  相似文献   

6.
法律文化与法治文化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仲 《社科纵横》2009,(9):80-81,67
法律是一种文化,法治同样是一种文化。但法律文化与法治文化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一对范畴。法律文化与法治文化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史性、发展性和借鉴性等特性,法律文化是法治文化发展的基础,法治文化是法律文化发展的结果。法律文化是植根于人类社会的一切法律现象的总和,法治文化是指文明的、先进的法律文化,不但指先进的法治物质存在方式,而且指人们的一种科学的法律思维方式、一种文明的法治生活方式,二者在建立的基础、价值取向、普世程度、实现难易程度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金宗静 《学术交流》2012,(Z1):106-108
流行音乐演唱会在今天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有缓和政治、伦理和阶级专制对人性的扭曲和压抑的文化价值;同时作为一种新的音乐传播形式,它代表了一种新的精神生产方式和音乐发展理念,具有积极的当代文艺价值。当然,流行音乐演唱会也会带来人性新的扭曲和分裂,具体表现就是感性欲望的泛化、主体人格的异化和精神价值的消解。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与人类存在方式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体现了一种深邃的历史意识和对当代人类生存处境的理性自觉,是在对现代历史发展模式和发展观念认真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社会发展战略。它既摒弃了对人类发展虚无主义式的否定,也扬弃了现代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发展主义同以“物”为尺度的异化发展道路,在以人为本、推动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过程中探索构建一种新型文明形态,实现人类存在方式的伟大转变。科学发展观的深远意义不仅在于使人们明确当代中国究竟应当如何发展以及发展的未来图景,而且其历史价值更加深刻地蕴涵在人类应当选择何种存在方式这一思想高度之上。  相似文献   

9.
杨丽佳 《探求》2000,(3):53-54,56
人类在迈向21世纪时,对已经走过的路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其重要成果之一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它不仅是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观,也是一种全新的文明观,它向人类的价值观、伦理观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回答人类面临的这一新课题,确立新的伦理观,可持续发展才是自觉的和可行的。 一、发展的新观念 可持续发展观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经济的发展是逐渐加速的,尤其是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控制、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提高,社会物质财富大量被创造出来。然而人类对自然界的…  相似文献   

10.
从价值视角出发,本文将文化学研究和认识论研究结合起来,具体考察了文化的认识价值,即文化对于人类认识活动的发生、发展具有的意义。文化是主体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成果的反映,是主体智慧、力量和价值的凝聚和体现。作为认识成果的观念形态和物化形态的文化是认识活动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文化的出现,不仅加快了认识活动的发展速度,而且拓宽了认识活动发生的范围。  相似文献   

11.
刘军 《探求》2014,(6):59-63
互联网族群文化作为一种亚网络文化现象,对人类生存空间产生了一定辐射和影响。这种文化现象是研究网络文化的一个全新视域,具有不容小觑的现实文化价值。互联网族群化现象的兴起与涌现,反映了社会发展中人的现代性的多元化。在互联网空间内的各类互联网族群,其行为不单是一种社会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新的社会交往场域,互联网族群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社会场景给现实社会中的人们选择,它是比社会空间更加合乎心意的交往空间。在这种交往空间中,虚拟生存投射和延伸了现实生存。通过网上与网下的联动,充实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实现虚拟与现实的"和谐互动",进而实现良性循环的"虚实共生"。  相似文献   

12.
张耀影 《社科纵横》2008,23(6):15-16
和谐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和美好生活状态,这个追求历程一直伴随着人类对和谐本质内涵的探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设想不仅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且还具有丰富的哲学底蕴,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体现了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和永恒发展的观点,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深刻理解和把握和谐发展理念的哲学内涵,对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波 《学术交流》2003,1(7):110-113
对文化交流冲突的不同观念产生两种不同的文化学理论 :文化相对论与文化进化论 ,它们之间的根本分歧是文化的价值取向问题。人类共同体价值的一致性与各种不同文化价值的相对独立性 ,构成了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文化的总特征。这种世界文化的生成表现为世界上各国家、各民族文化在统一的人类价值的引导下的多元互动的过程。也正是在世界文化这一视点上 ,文化相对论和文化进化论这两种对立的价值取向得以统一。  相似文献   

14.
人类原本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当人类还处在与自然界融为一体、还没有从自然界中提升与分离出来时,不可能有文明现象的产生,只是随着工业与艺术的产生人们开始自己生产满足自己需要的物品的时候,人类的历史才由史前史转变为文明史。因此,文明的底蕴不意味着对自然状态的适应与保护,而意味着对自然状态的一种游离。文明与文化具有同源性,在本质上都是实践的产物,都具有历史的性质。而一切具有历史性质的东西都存在着比较与区分的可能和必要。文明和文化一样也存在着先进与落后的区分。文明作为一种历史产物,它的生成与发展也是有条件的,文明的发展必须与具体的历史条件相适应,与人类自身的真实需求相适应,否则就会发生文明过度的问题即文明异化。文明的过度发展不仅不具有积极意义,反而会产生负效应。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7,(10):43-47
现代企业伦理构建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解读与诠释,寻找企业伦理现代价值的定位方向,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理念为我国现代企业管理者伦理意识提高提供了新的思路,特别是儒家思想中义利观、诚信观、和谐发展观等价值理念在现代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充分考察基础上,寻找企业伦理建设的本土化资源,确立企业伦理的现代价值,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者价值理念的形成,克服现代企业管理者所面临的伦理困境,提升管理者伦理意识,构建具有本土精神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企业伦理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留浩 《社科纵横》2005,20(5):72-73
发展观是伴随着人类社会进步的历程而不断演变的,从增长理论到发展理论,从可持续发展到科学发展观,标志着发展理念的创新、升华和飞跃。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晓滨 《唐都学刊》2006,22(4):74-76
科学发展观是在对传统发展观创新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的理性发展观,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具有极其丰富的人文内涵。运用整体性、全面性、结构性、层次性的思维方式来研究发展问题。从哲学视野出发,立求在发展的价值取向和科学精神的统一中,揭示出科学发展观的新理念,赋予其科学的内涵和时代的特征。中国在21世纪要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必须摒弃传统发展观和发展模式的影响,更新经济发展的观念,建立以和谐为主题的科学发展观,确立“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走多节制的经济发展道路,促进社会科学有序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改革开放中的文化价值冲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邹广文 《求是学刊》2001,28(3):19-26
进入 2 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历史文化转型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人们的思想文化观念将会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由此在价值和现实层面将产生一系列矛盾和价值冲突。这种冲突在文化价值层面主要表现为 :传统与现代的价值冲突 ;经济与道德的价值冲突 ;公平与效率的价值冲突 ;个体与整体的价值冲突。而从文化现实层面考察 ,其冲突则表现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这三种具有不同文化价值追求的文化群体之间。它们既有矛盾冲突 ,又有融合借鉴。在这一表现过程中 ,中国文化亦将在新的价值层面开始新的整合 ,这也将是今后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文化发展的主导趋势。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资源开发与代际公平理念的升华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樊勇 《唐都学刊》2004,20(1):112-113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通过自觉地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批判和超越,就人类长远发展和共同利益而作出的理性行为规范和正确价值选择。它充分体现了人类的道德自律和顿悟,是人类发展理念的一次质的提升和飞跃。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人的本质特性,也是人类特有的实践活动,具有人类生存方式的文化内涵。作为一种文化类型,创新文化是以创新活动为主题的文化形态,主要指人们理解创新、研究创新、推动创新的价值理性和行为取向。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培育创新文化。只有当创新文化能够成为一个城市的主流文化的时候,支撑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文化基础才可能真正夯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