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和合学是面对时代呼唤和挑战所作出的学术回应。作为一种走向21世纪的思维和文化选择,它立足于中国的现代发展,放眼于人类文化前景,转生和合人文精神,创新和合结构方式,为未来人类的生存与生活指出了一条希望之路,进一步弘扬了和平与发展的新世纪的人文大道。 相似文献
2.
和合学与21世纪文化价值和科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中国文化现代化问题的争论已逾百年之久,诸多议论中虽不乏高屋建瓴、真知灼见者,然停留于抽象论说层面者居多,缺乏强烈现实感的理论针对性和实践可行性。本文从文化战略构想的基点、价值度量与智能创造、和合学和科学技术等三个方面,扼要地介绍和论述了这一新的文化哲学构想 相似文献
3.
传统是为现实服务的,继承是为创新服务的,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但是如果没有创造性的发展也就没有真正的继承。和合学正是发扬了中国文化史上“容纳百川”的学术精神,使80年代以来学术界首肯的综合性创造性的文化建设模式真正落到了实处。 相似文献
4.
《中庸》是中国传统儒家哲学在先秦时代的理论总结,它对儒家基本的理论取向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和合学”是中国传统哲学在当代的最新发展。本文考察了“和合学”与传统理论的关系,以及它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5.
6.
“中国热贡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热贡文化发展机遇和潜力的分析,提出了“中国热贡文化”的定位和中国热贡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构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坚持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强化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壮大中国热贡文化产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和生”是和合智慧的宇宙论基础.“仁生”是仁爱思想的世界观.和合学继承了传统和生思想,将和合智慧发展为面向21世纪的文化战略,发展为一种基于和合思想的新的哲学学说.和生包含着仁生,和合学可以看作是儒家仁学的一种当代形态,仁爱才是和合学的“大本”、“大原”,和合学同时也是一种新儒学.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国际贸易中的文化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是经济主体参与国际贸易竞争的一种重要的无形资源,为参与国际贸易竞争主体提供了强大的竞争优势和强劲的发展动力。我国越来越重视深入研究自身和各国文化,确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国际贸易文化战略目标并制定合理的国际贸易文化战略,以充分开发和利用文化这一无形资源,从而获取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首先是一个经济现象。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开始于50多年前关贸总协定成立之时。近几十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交通的发达,通信技术特别是因特网的普及.时空的界限被打破.使得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大大拓展了人类有效的经济活动空间。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和普遍。 相似文献
10.
苏毅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
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人们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也有了广泛的关注。然当前并未形成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系统研究。人们往往把文化走出去等同于文化产品走出去,但是,文化产品仅仅是文化的一个方面,并不能全面地概括文化走出去战略,因此,我们必须通过研究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性、战略与文化安全的关系以及战略具体措施等方面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的民俗学开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定21世纪初这个重要时期,选定了传统人文学科民俗学研究与国家推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相互结缘的契合点,展开对两者关系的解读,从而厘清两者之间存在的重要差异。从理论到实践,简要地揭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概念、定义、分类,直到对它的调查研究和实施保护,都是国际组织和国家政府有政治目标的、有政策策略明确指导的工作,与民俗学的本格的学术研究有着很大的区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选择了民俗文化,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等同于民俗文化,民俗文化也不可能取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学研究参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但是民俗文化并不等同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可能取代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2.
金强一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2004,21(1):1-9
朝鲜族社会是一个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的文化体系,这一文化体系目前正处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由于中国改革开放和中韩关系的迅速发展其文化体系的文化功能出现了爆炸性扩张的趋势,而又由于朝鲜半岛的半开放状态,朝鲜族社会的文化资源仍有很大的开发的余地。因而朝鲜族社会的文化资源具有出现第二次文化功能扩张的可能性,正由于此,构思其文化战略并谋求全方位的发展极具现实的操作性。构思朝鲜族社会发展文化战略,必须基于其独特的边缘文化特性及由此形成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其要点在于,朝鲜族社会应把自身发展的基点设定在中国与朝鲜半岛之间的关系和中国内陆文化与朝鲜半岛文化之间的联系上,由此实现自身文化功能的极大化,这是朝鲜族社会以其丰富的文化资源迅速接近现代的创意性生产文化体系的捷径。 相似文献
13.
李伟杰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15(3):5-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是党的十六大制定的今后二十年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通过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由来、内涵、标准及其有利条件的分析 ,可以肯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宏伟的 ,经过努力是能够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的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源有所自,流有所变,既是旧时代的承续,更是新世纪的创制。文化保守主义要固守的传统,本身就是变革中的事物。当现实与传统发生冲突时,保守主义者总是审慎地改进传统,从而使现实成为有传统可依靠的现实。学通中西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想家、学问家们,自觉运用人类文明的新成果、新方法、新思路,来整理、研究、开掘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课的道德价值和伦理精义,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在继承历史的精神遗产与开辟未来的思想资源两方面,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文化保守主义所要表达的是一套完整的价值系统。作为价值系统,它既可以是某种特定的意识形态,又可以是一般的社会心理。从20世纪实际历史表现看,作为社会心理的保守主义的意义、作用和影响,远远大于作为意识形态的保守主义。我们应当承认文化保守主义对民众思想实际影响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同时又要引导人们避免为其后顾性的文化取向、泛道德主义的价值取向所束缚,真正以健康、科学、乐观的心态,尊重历史,善待当下,创造未来。 相似文献
15.
审美论-语言论-文化论:新时期30年文论发展轨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时期30年来,经过几代学人的共同努力,文学理论迎来了发展的最好时期。这30年文论的发展轨迹可以粗略概括为:从审美论,到语言论,再到文化论。因此,有必要在审美论、语言论和文化论三元兼摄的“文化诗学”路径中,进一步推动文学理论的研究,使它有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承志:异类精神的文化再造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承志以自己的回族文化认同寻找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他试图以一种异质的文化资源补充、整合、再造汉语文明,其创作所展现的宗教世界观对汉语文化再造提供了某种独特的价值参照。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发展战略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性作用。21世纪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应是:抓住机遇,多向推进,民主为本,稳中求变。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迈向21世纪的城市化战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鸿懋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55-62,71
建国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水平虽不断提高,但仍滞后于工业化的进程,成为制约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因素之一。原因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三个误区,在宏观指导上缺乏一个符合国情的城市化战略。为了加速城市化进程,在迈向21世纪之际,中国需要一个科学的城市化整体发展战略,其主要内容是:(1)城市化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定位与城市化发展战略目标;(2)城市化进程必须以区域发展为基点;(3)城市化的战略方向应是全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4)完善城市化的支撑条件。中国城市化应当解决三个资源配置战略问题:(1)城乡间的人口流动和人口政策;(2)高效率开发城市用地,加大城市开发力度;(3)加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设施管理,提高城市建设资金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影史及其理论的发展,其总的行程必然地循着先求赢利,后因其广泛的群众影响而为政治所充实、所干扰,直到电影意识大觉醒这样三个大的阶段,向前推移。从艺术进程看,从承袭舞台剧遗产的阶段到在原有思维框架中对于电影独特性的逐渐明显的认识,再到因这一认识的高度自觉所导致的抛弃原有思维框架的努力。上述这两个过程相互渗透并交织到了一起,这便是20世纪中国电影发展的两个层次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20.
王静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7(1):5-11
印共(毛)自2004年成立到2014年十年间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热点。印共(毛)相对成功的历史经验印证了其理论的时代价值。印共(毛)认为当今的时代特征是帝国主义时代,帝国主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革命。印共(毛)分析印度的社会性质和矛盾认为,印度仍然是帝国主义控制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印共(毛)在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印度社会性质认识的基础上确立了革命目标、划分了革命阶段以及制定了相关的战略战术。印共(毛)目前能否走出与印度政府的战略相持阶段并取得成功,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否在坚持马列主义的原则下进行理论创新,特别是军事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