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近年来学术界争论得比较激烈的一个话题,但是避开论争的锋芒,双方对这一现象的论述实际上隐含着某种共识,即认为"日常生活审美化"在当代中国其实有一个适用范围--它是中产阶层大众文化表述自身意识形态属性和实现自身社会政治功能的一种方式.具体来说,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和对日常生活进行符号化消费是"日常生活审美化"带给中产阶层大众文化的两个重要特征,相应地,在社会政治功能层面,它既改善了、美化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带来一些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消费文化与日常生活的审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是一种基本的人生实践,也是人的基本需要.审美活动普遍发生在日常生活之中,其范围远远大于"艺术"活动.但是,这并非否定审美的无功利性.近年来,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讨论带有对于"审美"的误解.所谓"日常生活审美化"只能说是日常生活资料的审美化,实质上是商品和消费的审美化.从表面上看,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活动比以往更加广泛,实际上却是审美活动被利用和夸大,掩盖了商品消费全面侵占日常生活的真相.因而我们提出:让消费回归消费,让审美回归审美.  相似文献   

3.
日常生活审美化,主要指从工业化条件下的单调平庸的日常生活自身出发,通过美化工业产品和人造环境来实现人们感性与理性的平衡.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生活用品、耐用消费品和资产性商品三个层次,分别对应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三个层次.中国目前处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初级阶段,日常生活审美化可以改善中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一个伪命题,真正存在并值得讨论的是"日常生活非审美化"。"日常生活审美化",究其实质,只是一种审美与艺术的自我放逐。它以逃向日常生活的方式重返日常生活,不但没有解决美学所面对的虚无主义的内在焦虑,反而加剧了这一焦虑。"日常生活审美化"体现的是期望掩饰虚无灵魂的努力,误以"拟象化"为"审美化",而且在反对"唯美为尊"的同时,也反对"以美为宗",最终使得美学研究陷入困局。要走出这一美学困局,则必须重构日常生活,重构审美与艺术,以审美与艺术作为日常生活的救赎。  相似文献   

5.
肖琼 《理论界》2010,(10):172-174
美学界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论争至今仍方兴未艾。但如果我们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只是进行浮泛的性质判断和争论是不会对当代的审美形态提供更多的帮助的。我们应考虑的是审美现代性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审美方式和当代形态,从而完成历史的转换和改变。本文深入地挖掘日常生活的异化危机,结合有关日常生活的批判理论和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进行深刻分析,并指出当前审美人类学的实践也许能为我们重构后现代美学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学"边界"之争绕不开如何理解"审美".正是这一点,实实在在地将"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学"边界"论争具体地联系在一起.经过"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的讨论,既有文艺理论话语和文艺理论学科已无法再保持其固有的格局,话语转型与学科重构已无可避免.学术研究与文化现象间如何形成良性互动?理论建设与批评实践如何同步?学科设置与学术研究究竟孰轻孰重?这些重大理论问题由于文学"边界"、"日常生活审美化"之争而再次得到人们广泛思考.  相似文献   

7.
张春梅 《重庆师院学报》2010,(2):105-108,115
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提法,有以下问题需要澄清:一是要区分开审美化或审美泛化与消费符号的无限扩张之间的区别;二是要将西方的语境和西方的消费文化理论对中国的影响研究与语境化研究区分开;三是要明确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否意味着文化研究的兴起和文艺学的越界。在将“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命题泛化之前,首先对其进行语义分析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陈媛 《学术论坛》2008,31(3):22-27
当代人类生活日益呈现出审美化的趋势,具体表现为:在日常生活中直接引入审美态度;在非日常生活领域把审美作为首要的衡量标准.当前学术界对生活审关化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类生活的审美化,尤其是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是人性的堕落,是人在新技术条件下的审美异化;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人类生活的审美化是一种真正的进步,是人性的真正复归.文章认为当代人类生活审美化的意义需要从人的发展视阈中加以审视,当代人类社会生活物质基础和文化形态的跃迁使人的发展价值取向发生了根本性转向:人的发展从以物质需要满足为目标和动力转向以精神需要满足为目标和动力,文化在人的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文化在本质上是审美的,人类生活审美化的实质是人的当代发展的审美吁求.  相似文献   

9.
赵勇 《河北学刊》2004,24(5):81-85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兴起和倡导"文化研究"是陶东风近年来的主要观点.但是,由于这种观点没有对"日常生活审美化"进行清理和鉴定,仅仅停留在事实判断的层面上指认这一现象,从而取消了对它的价值判断.所以,把这种姿态或立场带入到文化研究中,必然会使文化研究出现批判精神的下滑、问题意识的缺席、价值立场的暧昧等问题.其结果,可能使中国的文化研究陷入西方文化研究已经陷入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理论与实践——“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意在倡导新的美学立场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归于沉寂后,从学理上对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反思,既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一、“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论争始末及其困境作为“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命题在中国的提出者和这场争论的重要参与者——陶东风,曾在《大众消费文化研究的三种范式及其西方资源——兼答鲁枢元教授》①一文的注释中回顾了此话题诞生与展开的经过,为本文的追本溯源提供了方便。据陶教授说,“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话题是他本人在2000年扬州会议上首先提出的,整理后的会议发言也以《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化研究的兴起——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