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诚信是儒家伦理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项基本规范。在以往的社会生活中,儒家的诚信思想对于中华民族诚信不欺、讲求信用的文化传统的形成,对于理想人格的培养,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并在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应不断扬弃儒家诚信思想,完成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使传统儒家诚信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并为现代诚信思想的确立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诚信是儒家伦理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项基本规范.在以往的社会生活中,儒家的诚信思想对于中华民族诚信不欺、讲求信用的文化传统的形成,对于理想人格的培养,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并在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应不断扬弃儒家诚信思想,完成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使传统儒家诚信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并为现代诚信思想的确立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儒家伦理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大学时期正值大学生伦理道德培育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儒家诚信伦理是指导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为人处世的重要基础,是大学生安身立命、交友处世、立业发展的道德基石。面对复杂的社会,受着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就业等方面存在诚信问题,大学生应正确对待,深入挖掘儒家诚信伦理资源,营造校园诚信伦理文化的良好氛围,增强大学生对诚信伦理文化的认同,树立正确的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诚信社会的建设必须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完善为基础,从建设诚信政府为切入点,并且要高度重视诚信社会的软环境建设,挖掘传统思想文化的诚信资源,结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加强思想教育,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从而让诚信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5.
儒家诚信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儒家道德体系中,诚信是个人修身立德之本,是与人交往和从事职业活动的基本道德原则,也是为政者治国理政的关键。儒家诚信思想具有情感性、等级性、道义性、自律性的特征。应当充分认识儒家诚信思想的内在价值,促进儒家诚信思想的现代转化;加强个人诚信建设,培育公民的诚信人格;加强政府诚信建设,构建诚信社会。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大力构建社会诚信的热潮中,传统诚信尤其是儒家的诚信伦理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可供借鉴的历史资源。中国传统诚信文化经先秦时期的基本规范和内涵的确立,奠定了诚信发展的基本路向;秦汉至隋唐时期儒家的诚信思想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制度性规范,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宋元明清时期传统诚信实现了形而上学化和思辨的概括,并在商业领域产生重要影响,从而进入成熟期。近代百年在西方的船坚炮利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传统诚信逐步走向没落。考察中国传统诚信的历史流变,有利于更加全面透析传统诚信的维系条件和历史镜像,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批判继承传统诚信思想,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7.
儒家诚信观的核心内容是诚实不欺、信守诺言.中国历史上,人们普遍把诚信观作为社会生活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并培养了优良的商业道德精神.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儒家诚信观可以转化为现代经济伦理,成为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建设,以及企业经营者诚信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作为人类社会的文化瑰宝与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诚信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伦理内容。在对西方传统诚信思想成功实现扬弃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属于无产阶级、属于共产主义社会的诚信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政治诚信思想、经济诚信思想和学术诚信思想等,这些宝贵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加强社会诚信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儒家诚信的内容及其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把诚信看作人生之本,甚至立国治国之本。虽无这方面的专著,但几千年传承中,散见于历代思想家的论述真可谓汗牛充栋,形成了独特的内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深刻的思想和宝贵的智慧,对今天克服欺诈之类的恶信,重塑诚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丰富经验和宝贵的思想文化资源。儒家的诚信其中固然有其难以超越的历史局限,但在现代化进程中经过改造,能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儒家诚信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瑰宝,博大精深,内容涉及政治学、伦理学及教育学诸多方面.作为该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诚信思想,不仅体现了一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体现着指导人们立身处事和人际交往的方法论.在当代社会环境下,深入研究和探讨儒家诚信思想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都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和宝贵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朱熹诚信思想是其理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儒学德性伦理形态。朱熹诚信思想对当代诚信社会构建的价值应该从其理论基础、历史影响、当代诚信社会现状等多方面考量。传统伦理学的继承和弘扬对当代诚信构建有一定的积极价值,但应结合现代社会学和统计学等学科角度进行具体分析和实践检验。朱熹诚信思想与当代诚信社会构建对接需要从语言分析、制度建设、思维方法、实践对策等多方面实现传统伦理资源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2.
诚信观念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基石,也是构成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综合国力的增长,诚信观念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唐代是我国封建时代较为昌盛的时期,也是一个诚信思想大发展的时期,研究该时期的诚信观念对我国当前诚信文化建设有着特别的借鉴意义.苏士梅博士的学术专著《唐代诚信思想研究》紧密结合唐代发展史,对唐代诚信思想进行了一次从“庙堂”到“民间”的全方位考察.这本别具特色的诚信思想研究专著,是基于社会文化视角对唐代诚信思想进行全面研究的初次尝试,为我们今天构建诚信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诚信危机及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当代大学生的诚信问题近年来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笔者认为,尽管当代大学生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存在着诚信缺失,但大多数人是诚实守信的。校园是社会的缩影,校园内的不良不义行为正是社会生活中的诸多不诚信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和误导,在一个社会诚信文化氛围整体亟待提高的环境里,一味地谴责大学生无益于问题的解决。但当代大学生毕竟是担负着祖国未来建设重任的群体,因此有必要对他们开展深入持久的诚信教育,切实提高其诚信素质,使诚实守信不仅成为构筑校园文化的重要特质,也是建设社会诚信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论社会诚信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社会诚信的基本含义就是诚实守信 ;主要内容包括经济诚信、政治诚信和思想文化诚信。社会诚信的形成和发展有其自然和社会基础 ,有其客观条件。我国在加入WTO的今天 ,进行社会诚信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儒家诚信伦理的现代诠释与整合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儒家诚信伦理传统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在现代社会仍有价值 ,但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只有经过转型、更新 ,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成为现代社会诚信的伦理基础。具体说来 ,应从诚信伦理观念、诚信伦理生活、诚信伦理制度三个层面对儒家诚信伦理进行现代诠释和整合。在这个过程中 ,权利意识的确立是重构现代中国诚信伦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诚实信用是一切活动的前提和基础。笔者从诚信是重要的做人处事规范等四个方面阐释了儒家诚信观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儒家诚信观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儒家传统文化道德观是我国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的重要精神源泉。诚信并非只是一种个人美德,它是建立校园、社会文明和秩序的绝对必要条件,也是一名合格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素质。面对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诚信缺失现象,儒家传统文化将发挥其特殊的德育教育作用,为诚信教育带来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8.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而诚信思想又是儒家文化的核心议题之一,深刻反映了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儒家的诚信行为标准,一方面是作为伦理实体的公共社会秩序,另一方面,又是作为个体道德的内化规范,诚信的伦理德性在于养成与建构。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文化中诚信有着重要的涵义和作用,先哲们对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然而,现代社会却存在着严重的诚信危机,严重危害了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加强诚信建设,通过思想教育树立诚信光荣的价值观;用法律法规强化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和诚信监督体系;提高政府公信度和党员干部的表率性。总之,在现代社会诚信危机的情况下,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是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儒学诚信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信用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信用是一项道德规范,也是一种交易方式和制度,信用建设必须德治和法治并举。中国儒家的诚信思想与源于西方的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信用观念有明显不同,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依据。中国的信用建设必须立足现实国情,扬弃儒家传统信用思想,通过制度创新构建自己的社会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