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唐立新 《求是学刊》2014,41(6):192-198
从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犹太教在美国经历并完成了改革运动,其改革的指向是使犹太教走向理性化、民主化和现代化,剔除神秘主义和简化烦琐的教规礼仪。美国犹太教改革运动深受马丁·路德领导的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同时,在启蒙理性的指引下,美国犹太教改革运动承续犹太教"哈斯卡拉"运动的思想路径并发扬光大。此外,美国的自由主义精神和宗教宽容给犹太教改革运动提供了思想的沃土。但是,美国本土的基督教的强大加上自然神论的冲击,也构成倒逼犹太教走向改革道路的重要因素。可见,美国犹太教改革运动是多重因素合力促成的,有其深刻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2.
论著提要     
在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期,一种特殊的现代主义,或称宗教自由主义的运动,在天主教和基督教内部得到广泛传播。这一潮流的代表人物力图巩固由于社会与科学进步而被毁坏的宗教阵地。他们认为自己是人道主义思想的拥护者,他们反对传统的基督教教义,企图创立一种无神的宗教,重新论证人道主义思想。P.赫姆斯特里特牧师在《宗教人道主义的实质》一文中说:“美国的人道主义是自由主义基督教与犹太教内部分化的结果。”宗教人道主义奠基者的著作的基本内容是:宗教与人道主义的相互关系及宗教与哲学的相互关系问题。他们探讨道德的意义与起源、人的自由与责任、生命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基督教的圣教历史和许多外在形式虽然来自犹太教,但它主要的神学思想却发轫于希腊宗教哲学。通常人们在论及基督教起源时,往往把注意力放在犹太教,而忽略了希腊神秘主义思想。实际上,希腊神学思想与犹太教的圣教历史一样,都构成了基督教的思想来源。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具有与犹太教正好相反的倾向,它带有浓厚的形而上学色彩,这恰恰是粗浅的犹太教所缺乏的。对于基督教来说,希腊哲学过于玄奥,犹太教又过于直观,基督教走的是一条中间道路。总的倾向是用希腊神学思想来改造犹太教。因此可以说,基督教的“载体”是犹太教,而它的“灵魂”却是以否定的姿态脱胎于希腊多神教的希腊神秘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4.
美国宗教生活中的多元主义整个19世纪中叶,圣经的有神论强烈地影响着美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它无疑是基于教派主义信念并且是新教主义性质的。然而,美国的文化结构却包含了其他圣经传统,至少在这个时期,宗教与文化多元主义是被规定在这种圣经文化之内的。圣经的有神论提供的共同道德遗产并不意味着各种传统可以在美国文化中和睦相处,在主要的宗教传统中存在着一种教派分裂。19世纪反天主教主义和反犹主义曾流行一时,这种新教、天主教和犹太教传统的对立经常以地区、伦理和社会阶层的差异为基础,然而,就其所涉及的群体来说,对这种对立的理解几乎都是宗教意义上的。因此,19世纪中叶美国生活中的多元主义主要是围绕着宗教教义、教会会友构成的文化轴心运  相似文献   

5.
现代印度伦理学是在20世纪上半叶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和社会改革运动中逐步发展起来的。进入20世纪,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主义者和依附于殖民者的封建保守势力的矛盾日益尖锐,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反英斗争和社会改革运动。为了适应民族解放斗争和社会改革运动的需要,印度先进的思想家和民族运动的领袖们在继承印度古代伦理观的基础上,吸收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思想,提出了种种新的伦理学说。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学说有:提拉克的“为世界服务”说,甘地的“非暴力”学说,泰戈尔的“普遍之爱”的人道主义,奥罗宾多的“神圣人生”论,拉达克里希南的“精神宗教”说等等。这些学说虽然都披着宗教的外衣,承袭古代宗教伦理学说的一些基本观念,但是实质上它们反对神学蒙昧主义和  相似文献   

6.
论西方古代文化从希腊多神教向基督教的转化·赵林·基督教作为一种高级宗教虽然产生于公元之初,但是构成其核心和灵魂的彼岸意识与唯灵主义,却早在公元前5世纪前后就在希腊唯心主义哲学的土壤中孕育滋生。尽管基督教的圣教历史、律法道德部分来自于犹太教,但是它的基...  相似文献   

7.
已经有93年历史的以色列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目标的革命政党,是以色列和中东的一支重要左翼力量,也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色列共产党第二十六次代表大会围绕"平等、民主、和平与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分析了当前世界尤其是阿拉伯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指出了应对此种复杂形势的对策和方案,布置了未来几年以色列共产党的重要任务,指明了以色列的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 ,2 0世纪社会主义是对自由资本主义的超越性选择。资本主义对于现代文明进程的适应能力得益于对社会主义的利用。社会主义参与了 2 0世纪所有重大问题的解决 ,作出了毫不逊色于资本主义的价值贡献 ;它必将在解决当代资本主义所无法解决的人类困境问题和争取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上体现出它的新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9.
前言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日本产业革命的进展,产业工人队伍也迅速壮大,形成一支独立的阶级力量。与此同时,欧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到日本,但它没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只是成为少数先进知识分子开展的一种思想运动。1917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20世纪社会主义是对自由资本主义的超越性选择。资本主义对于现代文明进程的适应能力得益于对社会主义的利用。社会主义参与了20世纪所有重大问题的解决,作了了毫不逊色于资本主义的价值贡献;它必将在解决当代资本主义所无法解决的人类困境问题和争取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上体现出它的新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1.
1997-98年,霍金斯大学尼采学院的"外国政治研究所"同"伦理与公共政治研究中心"合作举办了"宗教与政治"系列讲座.波士顿大学经济文化研究所所长、社会学家PeterLBerger应邀作了主题发言The Desecularization of the WorldA Global Overview.应邀主讲的还有杜维明,Jonathan Sacke,George Weigel,Davie Martin,Grace Davie,Abdullahi A An Naim,他们依序分别就当代中国宗教、犹太教与现代世界政治、John Paul Ⅱ时代的罗马天主教、福音派的崛起及其政治含义、欧洲例外论及当代伊斯兰运动等发表自己的见解.报告人认为,近20年的事实表明,除了西欧,在当代世界宗教不但没有削弱,而且更加引人注目,对世界政治和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对这一现象,伯格提出用Desecularization来解释.他认为,"现代化必然导致宗教在社会层面和个人精神层面的衰落,这个基本观点业已证明是不对的.现代化的确招致某些世俗化的结果,但是它同时也唤起强有力的反世俗化运动.而且社会层面的世俗化同个人意识方面的世俗化并无必然联系.……至少可以说,宗教和现代性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1]伯格接着分别介绍了本世纪末福音派的崛起、伊斯兰民族主义运动、南美和非洲的天主教的扩展等等,认为正在兴起一场宗教复兴运动,所以,可以预言"21世纪的宗教决不会比本世纪逊色"[2].本文认为,伯格等7位演讲人所列举的事实无疑是存在的,中国近20年有过一阵宗教热也是确实无疑的,问题在于怎样解释这一现象以及怎样评估它在未来政治和伦理生活的作用.文章围绕伯格的Desecularization理论作了深刻剖析,并提出了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2.
65年前,列宁在总结“新经济政策”的经验时,深有感慨地谈到,“单是合作社的发展就等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①如果说列宁的这个判断所针对的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未来社会经济特征的具体构想的话,那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命题的确立,以及20世纪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浪潮,就是人们对于传统的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又一次再认识。这雄辩地说明了,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一场运动、一个制度,都在不得不极其痛苦地接受着时代的折磨和挑战。它不仅决定着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僵化的东西消亡的命运,而且同时孕育着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大发展的历史性前途。即使是仅仅对于以往的经济学说,人们也至少要求它对以下问题作出新的回答: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俄罗斯文化发展的"白银时代",也是俄罗斯哲学创作的黄金时代.以别尔嘉耶夫等为代表的宗教哲学是俄罗斯传统哲学发展的最高峰,它既传承并发扬了俄罗斯民族独特的宗教文化传统,重新反思和构建了现代性语境中的民族文化精神内涵,又以特有方式直面现代西方理性文化危机,同存在主义等各种哲学流派与思潮形成互动与对话.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东方与西方的差异、国粹与舶来品的争战中如何既批判吸收西方现代文化之优长,又批判继承本国传统思想精髓;既可以解决现代人的生存异化与精神困境,又能够实现俄罗斯文化的现代转向与重建,成为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化与宗教哲学需要积极回应的时代课题和所肩负的现代使命.  相似文献   

14.
"第三条道路"与当代民主社会主义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第三条道路”思潮,是西方社会民主党直面危机,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和政策调整的结果,是民主社会主义的一次重大转型。但本文认为民主社会主义的这一次转型本质上是其改良主义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的日益背离和渐行渐远。但它紧随时代的变化,及时更新和发展其理论的态势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5.
九、律法派  也必须看到,把宗教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隐藏着只信奉摩西律法的很大危险,后来主要是犹大人(这里指与以色列人相对立的犹大国人)陷入了这种境地。在耶稣时代,犹大人十分重视圣殿祭祀、律法和犹太教公会,而对救世学说则持很大的保留态度。与此相反,最重要的先知主要  相似文献   

16.
朱明忠 《南亚研究》2002,(2):38-44,66
甘地的非暴力主义 ,是 2 0世纪上半叶印度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它是一种社会政治哲学。甘地试图用它来解决社会政治的各种矛盾与纷争 ,解决人与人、团体与团体、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争端与冲突。这种非暴力哲学既继承了印度传统宗教与伦理学说 ,又吸收了许多西方现代政治哲学和人道主义思想 ,可以说是一种东西方思想的融汇。 190 6年 ,甘地在南非领导印度侨民反对种族歧视斗争中首先提出这种学说 ,后来回到印度 ,在开展民族独立和社会改革运动中又不断地实践和完善它 ,使之逐步成为一种较为完整的政治学说。这种学说不仅对印度人…  相似文献   

17.
正以色列变化无常的政治图景和荒谬的比例选举制度,几乎很难产生明确的结果。事实上,以色列现在正面临一场政治僵局。终于,在走向由总理内塔尼亚胡所领导的宗教民族主义深渊的最后时刻,以色列向后退了一步。在9月举行的议会选举也就是以色列5个月以来的第2次议会选举中,内塔尼亚胡领导的由利库德集团与传统盟友党派组成的执政联盟,未能拿到实现上台组建新一届政府至少所需的61个议席。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宗教哲学与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初,以<路标>文集为主要标志,一批俄罗斯思想家完成了从马克思主义向唯心主义和宗教哲学,从激进主义向保守主义,从对进化论和启蒙运动的迷恋到对进步理念的批评这样一个重要的思想转变.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转变?这种转变的学理根据何在?它与俄罗斯自身的思想传统有怎样的牵连?宗教思想家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在俄国得以传播的现实土壤是什么?本文从俄罗斯宗教哲学家的文本出发,通过与马克思主义的比较分析,通过对俄罗斯知识分子和思想传统的考察,对这些问题作了系统的阐发.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现代文明与当代社会主义及其初级阶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社会形态的两重划分———三大文明形态 (传统、现代、未来 )和六种利益形态 (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相结合的理论视角出发 ,论证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实现从传统文明到现代文明的根本转变的社会转型期。提出了应把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开放文化、契约关系和个体独立称为现代文明 ,而不是资本主义文明 ;当代世界是处于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全面过渡的时代 ;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是与资本主义“平行”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之前的独立社会形态等观点。  相似文献   

20.
张勇 《太平洋学报》2014,(11):78-85
20世纪50年代末,在佩里斯·莫罗的领导下,所罗门群岛中的瓜岛兴起了一场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运动,史称"莫罗运动"。尽管该运动具有神秘的超自然元素,但基本上仍是世俗的。与历史上的任何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运动一样,莫罗运动的兴起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莫罗运动不仅称瓜岛为伊萨塔布岛,而且数十年来,它一直是恢复瓜岛传统生活的一支重要力量。此外,它还卷入了马莱塔人和瓜岛人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所造成的"紧张局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