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技术革命创造了新媒体环境,凸显出宣传文化传统观念的弊端,同时也展现了前所未有的传播力。主体与受众的体验截然不同:主体具有转型需求,但存在不适与压力,因此造成的不稳定传播与受众的心理期待存在冲突。新媒体环境还加深了"数字原生代"和"数字移民"的代沟。高校宣传文化要实现传播转型,依赖于主体适应媒体环境转型过程中的传播范式变化,增强应用功能;高校宣传文化要实现创新,其核心是推动兼具全球视野和前沿触角的理念变革。 相似文献
2.
文章实证调查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现状。结果表明: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偏低,具体表现在传播内容的现实性与适应性不足,传播方法与渠道较为单一、缺乏互动性。据此,提出增强传播效果的对策:加强监管优化网络舆论环境,建构具有归属感的和谐式校园文化环境;增强理论课内容的现实性,设计大量隐含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多样化网络文化产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吸引力,组织专人积极参与网络思想领域里的竞争;定期调查分析大学生价值需求,重视传播效果的反馈,以制定科学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3.
孙愈华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2,(9)
在信息社会,高校图书馆要加快步伐实行战略转型,借助网络等新媒体,在知识信息的传播手段上不断创新,以适应全社会对高校图书馆的信息需求.从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是信息传播的基础、信息传播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延伸、文献资源的数字化为信息传播插上翅膀三个方面,对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如何在知识信息传播手段上的创新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全面到来,我国高校的团支部工作也拥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拓宽了高校团支部工作的载体和渠道,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高校教育与管理的深化改革。立足实践工作经验,探索创新新媒体视阈下的高校团支部工作模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兰子霞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48-249
网络媒体、移动媒体和数字媒体等为代表的新媒体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挑战和机遇。高校德育工作者应适时把握新媒体技术和传播特点,应用新媒体优势,完善数字设备,延伸德育阵地,创新育人模式,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6.
余靖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3,(8):1-4
新媒体被称为“第五媒体”。正在校园中学习的大学生群体,是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也是受新媒体影响最深刻、接触新媒体最频繁的社会群体。首先,阐述了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带来的深刻变革;其次,剖析了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相互融合的建构目标;同时,深入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策略:革新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理念,红色文化赋能育人新高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参与主体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7.
陈阿娜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04-108
以网络、手机和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悄然改变着信息传播的方式,在突发事件的舆情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传播具有传播主体多样、速度快捷、后果具破坏性等特征,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予以高度重视。高校应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机制、信息发布机制、舆论引导机制、公信力机制、教育机制,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应通过官方机构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从而掌握校园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和引导的主动权,增强网络舆情传播的可控性。 相似文献
8.
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德生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5,25(12):13-15
宣传思想工作贵在创新。新形势下,要实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必须在抓准抓实五大着力点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时代是一个信息、通信与传播空前发展的时代,当代青年认知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呈现的新特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途径提出了新要求.相较于以传统媒体为主要介质的传播形式,以短、轻、碎片化等为典型特征的新媒体传播形式赢得了青年学生的欢迎和追捧.基于互联网语境下高校青年学生理论接受的惯性审视,探讨简洁而不失厚重的理论精华、轻松而不失严谨的新媒体传播范式,对于提升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入耳入脑入心入行有效性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云昀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11-115,119
新媒体时代带来全新的媒介格局,高校的形象传播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形象传播不能因为新兴媒体的强势发展而忽略了传统媒体的优势,要让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各自发挥优势的同时又将二者有机结合,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打造高校形象传播的全方位深层次格局。本文通过阐释新媒体时代的概念和特征,分析新媒体对于高校形象传播产生的具体影响,进而探寻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形象传播的新思路。高校形象传播的新思路是高校形象建设顺时应势的结果,是新媒体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1.
12.
13.
近年来,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深刻影响了青年团员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共青团要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开拓共青团工作的新思路,创新青年团员教育的载体,进一步引领青年、凝聚青年、服务青年和发展青年,提升高校团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王颖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66-72
针对新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传播效应问题,采用归纳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信息传播的主要特征以及内在要求,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碎片化传播的正向影响和负向影响进行探讨,提出革新教学理念,强化思政课教师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化教学素养;重构碎片化传播下的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秉承以学生为本,碎片化教育传播精准对接学生学习需求;完善新媒体环境下“互联网+思政”教学体系评价机制等策略,为推动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张轶慧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85-88
在新媒体环境下,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带来的优势,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时效性。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教育平台,因此要加强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切实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而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17.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118-121
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形象传播模式的构建越来越为更多的群体所关注,相较于传统的城市形象构建模式来说新媒体的助力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概述对新媒体、城市形象传播以及新媒体与城市形象传播的融合,介绍了多种新媒体环境下构建城市形象传播模式的手段,就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形象传播的模式构建效果进行分析,从多个方面总结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形象传播的模式构建策略,以期为城市形象传播模式构建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焕成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1):109-112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巨大的冲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环节的新媒体环境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实效性,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嬗变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落实。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动力和导向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以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为例,了解其民族体育发展现状,分析其文化传播的影响因素,最后给出切实可行的方案策略.在新媒体环境下,要发展民族体育文化传播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一是要营造保护、传承、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新媒体传播者应积极创新,拓宽传播思路;三是强化人们的社会责任,增强民族认同感;四是使传播主体多元化,强化传播深度.希望从新媒体这一视角提出一些我国民族体育文化传播的现实路径,以期形成多元的传播形式,为我国体育传播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米忠美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4(4):95-9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时代已悄然进入大众生活。传播媒介迭代更新,作为一种新型社交媒体的移动短视频,以简便性、趣味性、碎片化、多感官性与强交互性等特征,迅速被大众接受。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创作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潮流,短视频的创作既可以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也可以限制原有文化的传播。通过分析移动短视频平台的传播特点,剖析其对凉山彝族文化传播带来的问题与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探讨这种变化对彝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性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