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虽然中小企业集群具有独特的融资优势,但现实经济中这些集群融资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制约福建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主要因素有集群中的中小企业合作文化缺失、集群企业产业关联度较低、集群融资的信贷技术运用不足、集群区域的金融市场结构不完善等。培育集群的中小企业合作文化、强化集群企业的产业关联、充分运用集群融资信贷技术及构建多层次的集群区域金融市场结构,可以化解福建中小企业集群的融资困境。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视阈下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中小企业都因融资困难而制约了其发展,这也引起了国内外经济界和理论界的高度关注。国外主要从企业融资来源、结构、优序与质量、中小企业融资缺口及成因、产业集群视阈下的中小企业融资优势和模式等方面开展研究,但以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为对象的深入理论和实践研究还较少。国内产业集群视阈下的中小企业融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集群给集群企业带来的融资效应和优势、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的实证分析、解决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分析三个方面。但国内在影响中小企业融资来源、结构、顺序、质量等因素的研究方面和在适合我国集群中小企业的有效融资模式探讨方面还不够深入。这些都需要今后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3.
由于自身的局限,融资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在地区经济发展的产业集群化趋势下,集群内的中小企业与单个游离的中小企业相比,在产业链及空间上的集聚上,形成了与单个的中小企业截然不同的在信息、抵押和交易成本等方面的独特融资优势。最后就集群内中小企业的融责优势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蔓延全球,在当前金融体系普遍为大型企业服务的环境中,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着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困难。相比之下,河南省速冻食品产业集群的融资优势十分明显,各项政策保障和配套措施得到完善,集群内各企业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交易成本高与信息不对称。针对这些原因,有观点提出要发展民间融资与成立中小金融机构。但是,欠发达地区在这两个方面都不具有优势,迫切需要在金融之外找到答案。因此,抓住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过程中将会形成不同产业集群的历史机遇,以产业集群为依托,发展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可以有利于解决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6.
集群融资风险的不断放大应引起高度重视。控制集群融资风险的措施是:加强集群、银行、客户三合一融资模式;实行商户联盟融资模式,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完善企业信用征信体系建设,实施政策性、商业性融资支助集群企业发展;采取集群中小企业集合发债等方式,实现向直接融资转变;抓好集群规划和项目凝练,开展创新融资技术建设;加强群内外融资环境和社会中介建设,降低融资风险;根据集群的周期性风险和结构性风险把握融资期限、规模、利率和方式等,以降低风险;做好技术创新工作,研究产业集群发展规律,培养创新型产业集群;根据产业集群布局调整金融机构分支布局,开展多种融资服务。  相似文献   

7.
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困扰着地区经济良性发展的一大隐忧,具体表现为:银行资金的供给能力和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不稳定性的矛盾,银行的放贷偏好及严格的信贷管理制度与中小企业自身必要功能缺失的矛盾;"银企博弈"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产业集群具有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可以有效解决"银企博弈"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等优势,可以很好地化解银企矛盾。为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势在必行,这样才能促进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银企博弈"视角的中小企业融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小企业的内源性融资能力较弱,其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源性融资。目前我国外源性融资路径受阻的主要原因在于外源性融资的主体商业银行"嫌贫爱富",将急需资金支持的中小企业拒之门外。这是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博弈的结果,最终带来"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在契约约束下进行资金借贷交易,具有相互转嫁成本而提高自身获利的可能性,商业银行为规避风险所采取的信贷配给对中小企业外源性贷款融资形成了硬性制约。借鉴西方国家"企业集群"的运作模式可能是中小企业发挥集群优势解决融资约束的一种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9.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其融资问题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集群化经营在发达国家已经趋向成熟,在我国江浙一带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优势所在.在这种情况下,集群融资不失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为中小企业营造一种具有竞争优势的理财环境。外部经济是产业集群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内在机理,中小企业在产业集群中可以获得技术外部经济和货币外部经济,从而优化中小企业的理财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不少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在促进县域产业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如注重利用高新技术对产业进行优化升级;重视产业转移与集聚效应,发挥企业的扩张功能;强调产业发展中政府的服务职能和宏观调控职能;利用动态比较优势推进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完善产权制度推动产业发展。这些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我国县域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传统产业集群的高端化;发挥中小企业集群的作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注重科技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完善农村产权制度,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湖北中小企业集群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小企业集群效应在降低经营成本、获取市场信息、提高协作水平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是当前倍受关注的经济现象。文章运用中小企业集群理论重点分析了湖北中小企业在产业集群方面的现状及特点,剖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湖北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方向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小企业集群效应在降低经营成本、获取市场信息、提高协作水平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是当前倍受关注的经济现象。文章运用中小企业集群理论重点分析了湖北中小企业在产业集群方面的现状及特点,剖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湖北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方向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湖南中小企业集群式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中小企业集群是指在某种产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中小企业和机构的集合体,在可以不限定产权所属的条件下,形成互相关联的企业群,以发挥规模经济的效益。在众多企业集群发展模式中,空间聚集型集群发展模式是湖南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主流模式。湖南中小企业的集群目前已有了初步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政府和其他中介机构还应更大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在产业政策、企业发展制度环境等方面进行大力扶持。  相似文献   

15.
中小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分析——以浙江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小企业集群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浙江经济的增长主要依托这一模式。中小企业集群作为一个动态的网络系统,会遇到很多潜在的风险和问题。文章以浙江省的中小企业集群为例,指出要强化集群的竞争优势,必须在尊重企业集群成长规律的前提下,改变中小企业文化的封闭性,引入现代管理理念;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形成以价值链为基础的分工协作网络;加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服务;抑制同业间无序的、低水平的竞争;加强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加大政府制度创新的力度。  相似文献   

16.
由于沈阳市现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存在结构性缺陷,低层级中小企业对互助担保贷款融资需求十分旺盛以及互助担保所具有的天然优势,使得在沈阳市大力发展互助担保十分必要.同时,沈阳市现有中小企业力量不断壮大,企业产业集群迅速发展以及东北地区"爱有差等"和"重感性"的人文特征使其发展互助担保具有可行性.根据沈阳市信用担保发展现状,应建立政府参与的互助担保模式以更好地满足层级较低但信用较好的位于"金字塔"底端的大量中小企业的担保贷款融资需求.  相似文献   

17.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日本和韩国作为亚洲中小企业发展较早的国家,在其政策措施、技术创新、融资担保、培训咨询、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而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有高强度的政府政策来扶持,完善的政策法规和多样的融资政策为支撑,以产业集群为载体,搭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扶持和巩固现有的中小企业培训机构,建立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微观的区域产业组织形武,可以使集群内企业获得集群外企业不具备的竞争优势,从而加快集群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以产业集群理论为指导,制定相应的吉林省民营经济的发展对策,将为推动吉林省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结合中国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状况的特点,运用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从中小企业集群的过度竞争和外部环境负效应的角度探讨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困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不少中小企业持续被融资问题困扰。融资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笔者分析了新型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特征与现阶段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特点,阐述了互联网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的协同合作优势。网络融资逐渐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渠道,同时推进了银行传统融资模式的创新,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