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商业贿赂犯罪行为人均具有直接故意的主观罪过,同时还具有明确的犯罪目的。每一商业贿赂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却积极追求并希望这种犯罪结果的发生。商业行贿犯罪中行为人的目的是在商业活动中获取不正当利益,商业受贿犯罪中行为人的目的是在商业活动中用职务换取财物。  相似文献   

2.
商业贿赂犯罪行为人均具有直接故意的主观罪过,同时还具有明确的犯罪目的.每一商业贿赂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却积极追求并希望这种犯罪结果的发生.商业行贿犯罪中行为人的目的是在商业活动中获取不正当利益,商业受贿犯罪中行为人的目的是在商业活动中用职务换取财物.  相似文献   

3.
在支配直接故意犯罪的主观罪过要素中,犯罪意志是核心,它体现了直接犯罪故意的罪过实质.犯罪意志是一种动态的心理活动过程,它是在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犯罪意志的形成和表现过程实际上就是犯罪目的的展开和实现过程.直接犯罪故意中的"希望"就是行为人意欲通过实施一定的犯罪行为,作用一定的对象,促使危害结果产生,以达到预期犯罪目的的意志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4.
犯罪目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目的是行为人主观上通过实施危害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根据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可以将犯罪目的分为直接的犯罪目的和间接的犯罪目的两种类型.犯罪目的所具有的限制和指示刑法适用功能主要体现在间接的犯罪目的中.中国刑法对间接的犯罪目的以明示方式和默示方式进行了规定.  相似文献   

5.
财产权、人身权是特殊盗窃犯罪侵犯的法益,特殊盗窃犯罪属于行为型的复行为犯。在特殊盗窃犯罪场合,由于犯罪次要客体在刑法保护的法益体系中的重要性重于主要客体,因此,特殊盗窃犯罪既遂应当采用犯罪既遂实质判断标准。在特殊盗窃中,当行为人实施的盗窃行为接触到被害人财物时,行为人的行为即成立特殊盗窃犯罪既遂。  相似文献   

6.
犯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标准 ,在刑法学界争论已久 ,总的说来 ,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①犯罪目的说 ,以犯罪目的是否达到作为区分既遂与未遂的标准。未达到犯罪目的是未遂 ,达到犯罪目的是既遂。②结果说 ,结果说又分为两种 :一是法定结果说 ,行为人实施的行为引起某种法定的危害结果发生的 ,是既遂 ,否则是未遂 ;二是预期的结果说 ,即行为人追求的结果发生的 ,是既遂 ,否则是未遂。③犯罪构成要件齐备说 ,以犯罪构成要件是否全部齐备作为区分既遂与未遂的标准。根据此说。将既遂犯分为结果犯 (以发生特定结果作为既遂标准的犯罪 )、行为犯 (以…  相似文献   

7.
论犯罪着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犯罪着手是认定犯罪未遂形态的重要标志,但究其定义,理论上存在多种定义的方式。文章在对其具体分析后认为这些观点都有片面之处,很难揭示其本质特点。犯罪着手作为具有刑罚可罚性的行为,既要明确其区别于犯罪预备行为的本质特征,又要坚持主客观的有机统一。对犯罪着手的合理定义应该是,犯罪着手是行为人为实现特定犯罪目的而实施的能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产生直接侵害的行为起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青少年的犯罪心理动机,通过比较发现国外青少年犯罪心理动机大多是精神情感空虚,以寻求刺激和追求时髦为目的;而我国青少年犯罪心理动机大多出于对生理性和社会性这些低层次的需要缺乏理性控制。我国青少年犯罪动机之所以有别于西方,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只要我们有针对性的加强对青少年的生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法制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方可实现降低犯罪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论犯罪欲抑制及其心理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犯罪的原因系统中,犯罪人的主观因素是犯罪个体原因之一,而犯罪欲则是一切故意犯罪产生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的前提。抑制犯罪欲是犯罪心理预防的根本,要抑制犯罪欲,必须通过教育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从根本上提高人们控制、纠正自身犯罪欲望的意识和能力。对于无法有效控制自身犯罪欲望的人,应加强条件预防,从外因上预防犯罪。针对已经违法犯罪的特殊群体,加强有效的特殊预防,减少其对社会反复进行危害的可能性。在大力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的今天,不仅要在理论上探讨罪因,更为紧迫和重要的是把犯罪学和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尽快运用于实践中,采取各种直接或间接的预防措施,以减少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浅谈犯罪动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行为是由一定的动机支配的,而人的动机来源于人对物质和精神的需要。犯罪动机是指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心起因。研究犯罪动机在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犯罪的原因系统中,犯罪人的主观因素是犯罪个体原因之一,而犯罪欲则是一切故意犯罪产生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的前提。抑制犯罪欲是犯罪心理预防的根本,要抑制犯罪欲,必须通过教育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从根本上提高人们控制、纠正自身犯罪欲望的意识和能力。对于无法有效控制自身犯罪欲望的人,应加强条件预防,从外因上预防犯罪。针对已经违法犯罪的特殊群体,加强有效的特殊预防,减少其对社会反复进行危害的可能性。在大力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的今天,不仅要在理论上探讨罪因,更为紧迫和重要的是把犯罪学和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尽快运用于实践中。采取各种盲棒西闻枉的而防措,以减少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少数民族犯罪问题及对策研究论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少数民族犯罪 ,是一种新的犯罪类型 ,它是从犯罪行为人类型出发 ,根据犯罪行为人的民族身份对犯罪进行类型化研究。本文通过对贵州十大世居少数民族犯罪调查和走访 ,考察犯罪现象 ,分析犯罪规律 ,探讨犯罪原因。  相似文献   

13.
环境法益包括自然法益与人类法益,这既尊重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亦符合污染环境犯罪惩治的司法实践要求。对污染环境犯罪和危害公共安全犯罪进行界分,在行为侵害法益层面,应对侵害的自然法益和人类法益按照"主要法益"与"直接法益"的顺序进行依次判断。在行为人罪过层面,只要行为人认识到行为对象为法定有害物质,即可认定行为人具备污染环境犯罪的认识要素。我国环境资源犯罪刑事立法应确立密切关联性标准,将与自然法益关联性更为密切的行为规定为污染环境犯罪;将与人类法益的关联性更为密切或者侵害具有人类社会属性之环境要素的行为规定为危害公共安全犯罪。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探讨了有关能源犯罪行为刑事责任的相关问题,认为能源犯罪是行为人(单位或个人)违反国家能源管理法规,故意或过失地实施破坏和污染能源、造成破坏环境危害结果的犯罪行为.对于能源犯罪案件,应当充分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做法,积极适用环境民事侵权案件中因果关系的推定原则,从而使能源犯罪行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惩治.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犯罪的动机与犯罪目的之间具有统一性、相对性和因果性,建议修改刑法时将刑法中的“以营利为目的”改为“出于营利动机”,将“由于泄愤报复或其它个人目的”改为“出于泄愤报复或其它个人动机”。  相似文献   

16.
犯罪既遂在犯罪停止形态中处于基础地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站在行为人的立场.犯罪既遂的标志是发生了行为人所追求的预期结果.这是犯罪既遂的一般标准;站在立法者的立场,犯罪既遂的标志是出现了足以导致行为人所追求的预期结果发生的危险状态.这是犯罪既遂的特殊标准。  相似文献   

17.
着手作为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的分界,不是犯罪预备的结束而是犯罪实行的开始,由于我国刑法中对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的法定刑规定不同,将这一行为认定为预备或未遂对行为人而言可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后果,因此着手的认定在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拟结合各种不同的观点,归纳认定着手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此得出认定犯罪着手的具体标准。  相似文献   

18.
分析贷款诈骗罪的基本特征,并就如何认定犯罪行为人非法占有贷款的犯罪目的展开论述,指出对于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贷款的犯罪目的,应当综合各种主客观因素予以科学合理的推定。  相似文献   

19.
雇佣犯罪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雇佣犯罪是一种古老的犯罪形式,近年来呈现出一种高发的势态,对社会具有极大的危害性.而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有关雇佣犯罪的基本问题,如雇佣犯罪与共同犯罪的关系、雇佣犯罪的停止形态问题以及雇佣犯罪中各行为人的刑事责任等,仍存在较大的认识分歧.  相似文献   

20.
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于共同犯罪案件如何认定犯罪中止,司法机关在办理中是仁者见仁,法学人士在讨论研究中是智者见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应以行为人自动停止犯罪并有效地阻止其他共犯利用其先前行为继续实施犯罪或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为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