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根据菲德模型的构造思想,将国民经济部门分为能源部门和非能源部门,并且假设能源部门和非能源部门边际要素生产率存在差异,构建出能源产业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度模型。利用该模型测度了陕西省能源产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我国2002年投入产出表和改进的结构系数分析了我国主要的能源部门(包括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与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产业关联度。从各个能源部门与国民经济的不同关联效应出发,对我国能源产业多元化的发展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文章结合产业结构转型系数,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和PDL(Polynomial Distribution lag)模型检验了环渤海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对经济增长率和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存在产业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率的长期因果关系,存在产业转型与TFP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滞后于产业转型,即期产业转型系数与经济增长率负相关,但与滞后三期以内的产业转型系数正相关.因此,环渤海地区产业转型具有短期经济增长效应,不具备长期经济增长效应,环渤海地区产业提高了该区域的经济增长质量,同时也表明环渤海地区产业转型滞后,转型质量不佳.  相似文献   

4.
路正南  冯阳  王健 《统计与决策》2017,(12):108-111
研究能源强度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对于揭示能源强度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指导意义.文章通过内生增长模型的构建,并基于面板数据对能源强度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能源强度的不断降低不能持续推动经济增长率的提升,两者之间呈现广义上的倒U型曲线关系,表明了能源强度对经济增长率的提升有度,保持最优能源强度的持续下降,可有效抑制负面效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建立能源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分析了能源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动态互动关系.研究表明:陕西能源产业集聚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呈上升趋势,并继续深化发展,推动能源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增长的需要,而能源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各产业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及因果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针对中国1984~2006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各产业能源消费量与和各产业增加值的增长关系进行研究,利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时其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能源消费和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主要通过第二产业体现,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同时还具有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Granger因果检验、基于S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计量研究方法对燃料油期货价格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燃料油期货价格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是燃料油期货价格与经济增长之间只存在单向的引导关系,即燃料油期货价格的变动是经济增长率变化的Granger原因,而经济增长率的变动不会引起燃料油期货价格的变化.燃料油期货价格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存在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8.
文章将面板数据模型应用到我国八人经济区域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的研究中,利用面板单位根检验、面板协整检验对两经济变量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经验检验,并在面板数据模型的类型、识别和估计问题拘分析基础上建立了八人经济区域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变系数模型,得出不同地区能源消费特特对经济增长速度的’长期影响程度不同,从实汇角度说朋了在应用面板单位根检验与面板协整检验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ICT提升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机理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通信技术(ICT)作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核心与通用目的技术,有利于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其基本机理是:大规模ICT资本投资、ICT生产部门生产率迅速增长以及ICT对传统产业部门的大规模信息化改造,将显著提升要素生产率,优化产业结构。本文利用增长核算模型和两部门模型,在测算我国ICT生产性资本存量的基础上,对ICT提升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5年,我国ICT资本投入增长迅速且资本深化效应明显,ICT资本对经济总产出的贡献份额呈上升趋势;ICT产业TFP增长率显著高于整体经济平均水平,且对整体经济生产率提升作用逐渐强化;ICT产业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直接带动作用较明显,但溢出效应尚不显著且存在一定的时滞;相较于ICT制造业,软件业对其他产业的溢出效应不明显。为此,应着力提升ICT投资效率,强化ICT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进一步深化ICT融合应用,全面提升产业协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正处于能源转变关键时期,但在理论上,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不明确.文章采用两次结构突变的单位根检验,对我国1953-2006年间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两者都是围绕着两个结构断点的分段趋势平稳过程,这时于政府主导下的能源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是否有效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在单位根检验结果的基础上,本文还对消除趋势后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因果关系分析,得出两者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绩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人研究FDI时忽略其时滞性和累积性特点的前提下,利用陕西省1985—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实际利用FDI存量对陕西省经济发展的作用作了计量检验。结果表明,在这段时间里FDI对陕西省GDP的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西部大开发后的作用明显大于开发前,FDI是陕西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进行分析,发现陕西省利用外资规模水平长期严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成为影响陕西省经济增速的一个原因;通过潜力指数分析发现,陕西省吸引外资的潜力居西部首位,并得出科研支出和高等教育人才是陕西省吸引外资的优势,出口少和人均能源消耗少是吸引外资的瓶颈。最后提出进一步吸引外资、促进陕西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阶段新经济增长点选择模型无法区分“已有的”增长点与“新的”增长点的问题,使用支持向量机挖掘新经济增长点的潜在性.研究显示:陕西省2010年38个工业行业可划分为“新经济增长点”与“非新经济增长点”两类,新经济增长点一类中前十位行业与陕西省“十二五”规划中的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发展相一致,可见支持向量机在新经济增长点选择中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文武等 《统计研究》2021,38(3):71-88
剔除第三方效应测度双边价值链嵌入度,考察其与国际经济周期非对称联动间关联。研究发现:融入全球价值链使中国制造业陷入低增值率出口与中间投入高比例进口的困境,进而削弱了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经济扩张的联动,加强了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经济紧缩的联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国际经济周期呈扩张联动低于紧缩联动的非对称特征。该现象在金融危机前突出,危机后有所缓解但仍存在。相对而言,融入全球价值链大幅削弱了中国与经济增长较为稳健的发展中国家、非欧盟国家经济扩张的联动,又大幅加强了中国与发达国家、欧盟国家等危机多发国经济紧缩的联动,影响中国经济稳定增长。要规避全球价值链嵌入对稳增长的阻碍,中国须提升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份额,并着力降低中间投入进口比例。本文发现了国际经济周期联动的非对称特征,并基于中国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典型特征解释成因,研究结论可为制定实施稳增长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增强科技、经济竞争力,提高综合实力的主要措施。以现代产业理论和统计理论为依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陕西省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陕西省经济发展环境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实证结论表明:陕西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显著,而经济发展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直接影响了高技术产业的迅猛增长。因此,为陕西省高技术产业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完善高技术产业发展机制,乃陕西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基于税收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和陕西省1994—2007年税收与GDP的相关数据,对税收收入与GDP历史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格兰杰检验和协整检验,建立陕西省税收与GDP的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的税收与GDP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并且从模型可知,当GDP增长1%时,陕西省税收增长1.286 823%;经济增长是税收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但是税收不是GDP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6.
建构旅游产业的因素效应模型,研究旅游产业各个要素对产值的效应,并进一步研究陕西省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实证结果可以看出旅游产业中酒店和旅行社规模对区域经济拉动作用显著,对旅游从业者人数和游客人数拉动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7.
能源化工产业是重要的基础性产业,现阶段对能源化工产业高级化及其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的成果还较少。文章首先将能源化工产业分为能源开采业、能源加工业和化工产业三大产业,测算能源化工产业高级化水平,结果表明能源资源禀赋导致了能源化工高级化水平的“低端锁定”,能源富集区能源产业高级化水平远远低于非能源富集省份,能源化工产业空间错配现象突出。其次,实证检验能源化工产业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能源化工高级化水平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且不同产业规模的能源化工产业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再次,采用滚动回归方法检验随着能源化工产业高级化水平和产业结构变动,能源化工产业高级化水平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变动状况,探讨能源化工产业内部最优匹配问题,结果表明能源化工产业高级化水平在1.05-1.15之间、能源开采业占能源化工产业比重在0.20-0.40之间,能源化工产业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最大。最后提出优化能源富集区能源化工产业匹配度、促进化工产业富集区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以及缓解能源化工产业空间错配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中美、中日1994—2007年的双边贸易数据为基础,建立人民币汇率、出口贸易和经济增长的联立方程模型,研究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贬值通过扩大出口促进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和出口导致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符合巴拉萨效应;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ELG假说成立,而GLE假说不成立;中美贸易的参数检验效果明显优于中日贸易。为此,应采取稳定出口,促进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发展;优化贸易结构,提升贸易竞争力;合理控制人民币波动幅度,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运用“资源诅咒”学说,以东北地区11个地级能源型城市为代表性研究样本,利用1997-2006年的整体及分时期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对能源产业繁荣与能源型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效应及其动态演变情况进行实证考察。结果显示:能源产业繁荣对东北地区能源型城市的经济增长表现出一定的限制性影响,资源诅咒效应存在;但在2000年之前这种“诅咒”效应尚未明显出现,而在2000年后的能源产业繁荣期却凸显出来;对能源产业的过度依赖、制造业发展乏力、投资环境欠佳、人力资本积累不足和科技进步能力偏弱等因素,均是导致资源诅咒效应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技术进步是国家与各省经济增长的关键。运用CES生产函数模型和泰勒级数估计法,对技术进步及各要素对陕西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劳动力的价值不能被资本的价值完全替代,总体经济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仍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资本基础存量低于劳动力基础存量。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资本、劳动、资本劳动力组合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1978~2003年分别为95.26%、24.01%、-24.17%和4.9%,说明陕西省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物质资本的大量投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甚至是以牺牲综合效率为代价的。而在体制、管理、技术、工艺、经营意识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