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体本质力量对象化和客体对增强主体本质力量的作用的统一就是价值的本质,这个统一是主体和客体在实践关系中形成的。主体本质力量对象化是在能动性作用下的主体在实践关系中认识价值本质的过程。客体对增强主体本质力量的作用就是主体在科学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关系促使客体按照主体愿望而满足主体的效应。因而,从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两个维度出发,能够深刻把握价值的本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这两个维度中深刻体现了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关系、认识关系的根本特性。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是一种特殊的传播行为,其传播过程受传播主体、传播客体、传播内容、传播方法、传播反馈以及传播环境等环节因素的影响。其中,传播主体是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传播的主导因素,传播客体是内在因素,传播内容是核心因素,传播方法是特殊因素,传播反馈是关键因素,传播环境是客观因素。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传播目的,需要根据其传播因素的影响规律,坚持传播主体的优质化,提高传播队伍的战斗力;研究传播客体的心理需求,增强信息传播的针对性;精心设计传播内容,提高信息传播的有效性;熟练运用各种传播技巧,增强传播方法的艺术性;重视传播反馈环节,保障反馈渠道的畅通化;优化传播环境,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我国意识形态的主体,是一个包含着深刻理论意蕴与强烈实践指向的价值体系。社会工程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思想理念转化为引领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的具体实践的中介环节。从社会工程哲学的视角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具体要求就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活动纳入到社会工程的框架中,通过社会工程设计、管理等工程方法与手段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实践予以理性指导。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之间既有理论视角上的不同侧重,又有基本内容与理论内核上的相互统一,二者有机统一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深入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内涵,深入发掘“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归,才能在我们当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进程中保持理论先进性,保持社会主义本真精神不丢失。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科学概括,从根本上规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标识和通俗表达。因此,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进一步深入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和根本理念,推进其理论建设、宣传教育和学习践行,使之更好地走进群众、引领群众。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和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既造成了传统意义上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现实身份的转变,青少年群体发展状况的转变,也产生出一些新兴社会阶层。存在于我国价值体系教育客体的这些新变化,对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出了一系列创新要求。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指导思想,在意识形态、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方面全面引导高校统一战线工作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团结广大统战对象、凝聚民主党派才智的粘合剂;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创新动力和源泉;社会主义荣辱观则对高校统一战线工作主体和客体都具有明确的规范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本质属性决定了其对高校统一战线工作具有引导、规范、凝聚和创新功能.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旋律,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我们必须科学地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和精髓,坚持不懈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背景和意义进行了阐述,梳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历史演变,详细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内涵和特征,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主体之一的民主党派在这一体系中的地位和践行方式。  相似文献   

10.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成了我们时代的精神坐标。本文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并具体分析了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文化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和谐社会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在深刻认识和把握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2.
由于多种社会原因特别是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南的原因,高校部分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还存在某些消极倾向,本文在分析目前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现状和教育效果的形成原因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价值观教育的指导作用以及目前高校以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开展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构成,它们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引领社会思潮、指导社会实践、凝聚社会共识、塑造健康人格的功能特征。当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首先应对社会思潮有深入的研究和正确的认识,应通过阶级分析、历史经验借鉴、多学科并举、抓住重点等方法来研究社会思潮,同时注意研究社会思潮传播的原因与途径、对象与范围、预防与控制、主体与能力,找准引领视野下社会思潮研究的基本点与着力点。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引领社会思潮,应通过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宣传核心价值体系的有关内容;应联系生活实践,增强核心价值体系的渗透力;应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在宣传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推进理论创新。同时,应把取得的经验规范化、制度化,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党对引领工作的领导,以增强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引领力,从而提高其对社会思潮引领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各种社会形态的显著特征.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助于我们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树立社会主义的新形象,推进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不断认识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已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首先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探讨了在目前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能面临的困惑以及解决路径,旨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一种社会思潮,落实到党的建设过程中去,融入广大人民的实际生活当中去,纳入国民教育中去。最后分析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通过分析多元文化背景与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关系,重点研究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现状,探讨了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基本路径,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一元性指导地位,以及从现实根源上强化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同时在宣传教育中注重群众路线与“灌输论”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认识和评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标准和取向,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随着世界的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的文化交往日益广泛、深入,由此产生的文化的全球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文化全球化在对我国民族文化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为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置于文化全球化语境中进行解读,既有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世界文化的关系,也有利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和指导我国的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从哲学视域科学审视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侧重表现在3个方面:本质认知上,必须把握核心价值体系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在联结;主体力量上,注重多维整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价值目标上,着力为提升文化软实力熔铸“兴国之魂”。  相似文献   

19.
从理论、理想、精神、道德"四个层面"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性质和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动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道德基础,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了我国大学的社会主义方向,作为意识形态创新和践行的主体,大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的研究基地、宣传阵地和建设阵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