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挽救自己的统治,清政府效仿西方议会政治,于1908年颁布了一系列宪政法令。其中咨议局议员选举首当其冲,成为议会制实践的第一个阵地。清末洮南府是奉天省北部的重要政治中心。清末洮南府咨议局议员选举体现东北三省议会制选举实践的基本特征。洮南府咨议局议员选举的细节是深入研究西方议会制在东北三省实践的依据。洮南府选举中的状况反映了清末中国政局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1909年,作为清政府"预备立宪"骗局产物之一的咨议局相继在各省成立。由于特殊的原因,广东咨议局在许多方面显得与众不同。从选举、活动等方面可以看出,广东咨议局既代表了封建官僚和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是清朝"装饰门面"的产物,又在某种意义上具有"代议机关"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在实地调研和测绘的基础上,考证了原奉天省咨议局的历史沿革,阐述了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建筑史价值.在此基础上对奉天省咨议局提出了保护策略,在修复的技术层面展开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陈橹 《东方论坛》2004,(3):76-81
湖北咨议局是致力于君主立宪政治的一个省级议会预备机构,然而满清王朝只把立宪作为巩固皇权的手段,不允其影响专制皇权,尚处于传统生活中的民众也不可能构成立宪政治的支持力量,因此湖北咨议局领导的宪政请愿和铁路风潮,既备受清廷压制,又遭受民众冷落,由此被迫转向革命,在武昌首义中推波助澜,将革命推向高潮.这昭示了立宪政体在中国没有相应的社会基础,而湖北咨议局立场的转变固然对于巩固首义成果和发展全国革命运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实在是无奈中的奋争.  相似文献   

5.
湖北咨议局是试图推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下的一个省级地方议会的预备机构,却在资产阶级宪政请愿运动中一再受挫,由绝望毅然转向革命,在武昌首义中推波助澜.湖北咨议局立场的转变对于武昌首义成果的巩固与扩大乃至对于辛亥革命在全国的深入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组织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湖北咨议局是试图推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下的一个省级地方议会的预备机构,却在资产阶级宪政请愿运动中一再受挫,由绝望颜色转向革命,在武昌首义中推波助澜。湖北咨议局立场的转变对于武昌首义成果的巩固与扩大乃至对于辛亥革命在全国的深入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组织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官运局作为清末盐政运销体系中的重要机构,学界对之缺乏深入研究。官运局是省一级的盐政机构,其机构设置以全省盐务总局为中心扩散至地方,采取官运商销模式管理盐政。其设立酝酿于山东,光绪三年正式成立于四川,在四川总督丁宝桢的管理整顿之下颇有成效。光绪三十四年起东北吉林、黑龙江两省办理盐务官运。吉林采取官运商销之法,黑龙江则商销与官销并行。其他省区也有官运设局办理之法。官运局对清末盐政改革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确保百姓食盐供应、增加赋税收入和疏通河运等方面,但也存在诸如捐局林立、官商勾结中饱私囊等弊端。  相似文献   

8.
1909年成立的咨议局虽然只存在了短短两年的时间,但它毕竟是引进西方议会制度的尝试,客观上为立宪派提供了一个合法的政治舞台。湖南咨议局与巡抚的关系经历了由“官民合力”、裂痕骤现到分道扬镳、渐行渐远的过程。清政府遭到革命派的强烈反对和打击,无视民瘼使它丧失了下层民众的支持,对立宪运动的拖延、疑惧和压制将立宪派推到自己的对立面,从而又丧失了体制内政治精英的支持,它的覆灭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9.
清末咨议局是立宪派活动的重要基地。武昌起义后,在立宪派力量较强省分的咨议局,表示拥护民主共和,倡导了和平独立;然而,在山东则是立宪派联合革命派推翻咨议局后一度实现和平独立的。因此,清末山东咨议局的问题,是很值得探讨研究的课题。应该承认,清末预备立宪是在民主革命潮流高涨形势下出现的一场旨在拉拢立宪派和缓国内革命浪潮的政治骗局,而筹设资政院及各省咨议局是这一骗局的重要内容。为此,清政  相似文献   

10.
作为立宪之根本的地方自治在清政府、地方督抚、士绅及社会各界的多向推动下,经历了由思想萌动到政治实践,由局部试验到全国规模的政府倡办阶段,并延续至民国初年。在清末新政改革中,山东积极而有成效,推行地方自治又以济南之历城为先。选取山东地方自治作为解剖点,可由点及面地了解中国地方自治的历程,有助于深入探讨清末民初山东政局的走向,且对当前的政治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新政期间法制改革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末的习惯调查是国家政权在立法实践中对本土资源进行全面整理利用的一次巨大尝试。调查是在宪政编查馆和修订法律馆的管理下分别进行的。民商事习惯调查是清末习惯调查的一部分。清末的习惯调查尽管规模巨大,但在组织管理上缺乏协调一致。受限于清末预备立宪的时代背景,其在发挥为修订和审核法律的参考作用方面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2.
对政党这一新生事物从排斥到逐步接纳、最终完全归依的历程贯穿着整个二十世纪中国政治变迁的进程.本文尝试从发生学的角度对清末立宪运动背景下政党的孕育、产生及历史地位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从制度保障、政党理念的输入与传播、政治训练、政党主体的构成等角度,较为详细地勾画出中国最早政党生成的过程,强调清末社会的宪政追求是政党创生的强大助力,清末立宪运动是政党产生的制度温床.  相似文献   

13.
在内忧外患的双重打击下,晚清的中国社会被迫走上了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湖南绅士为了抵御外来的经济侵略,在清末新政的热浪中,掀起了一个实业建设的新高潮,一批受过西式教育、拥有近代经营理念的新派绅士逐渐取代了旧派绅士,成了晚清实业建设的主要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14.
清末,在出国留学日本热潮的推动和影响下,陕西留日学生日渐增多。有的论者认为清末陕西留日学生的有五、六十人之多,有的论者却认为有七八十人之多。现据有关可靠的史料考证,已经超过一百一十人之多。他们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和阶级矛盾逐渐激化的形势下,迅速走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道路,敲响了埋葬清王朝封建统治的丧钟。  相似文献   

15.
清末新闻法制是在清末"预备立宪"以及变法修律的背景下出现的,既受到了变法修律的影响,其本身也是变法修律的一种表现。它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专门的新闻法律的产生,在客观上对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清政府于1904年1月颁行癸卯学制,创建了纵有阶段、横有类别、独立设置的近代中国师范教育体系,构建了中国师范教育相对完整的框架与基本格局。为吸引、鼓励人们学习师范、乐于从教,促进师资队伍的稳定,清末实行师范毕业生效力义务与奖励相结合政策。清政府先后多次派人赴日本考察教育,大规模向日本派遣留学生,聘请日本教习来华任教,将军国民教育列入教育宗旨,使近代早期师范教育具有仿日性质。  相似文献   

17.
清词"中兴"局面的形成是多方面合力作用的结果,唐宋词在明末清初的广泛传播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在明末清初,唐宋词主要是通过纸本的方式传播的,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词籍传播",当时词籍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唐宋词籍的汇刻和唐宋词选的重印,其中唐宋词选重印者主要有《花间集》、《草堂诗余》、《绝妙好词》和《乐府补题》等,这些词籍在不同时期的传播间接地反映了明末清初词学观念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杭州在唐宋时期的辉煌历史与灿烂文化,是明末清初西湖小说的素材来源与情感寄托,而这在与后南宋时代的兴衰对比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差与失衡。失落中的梦华怀旧情结,在小说作者的审美心理与创作动机中,以及杭州读者群的接受心境与审美情趣中是普遍存在的。这是明末清初西湖小说兴盛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9.
清末教育改革催生了山东大学堂,山东大学堂的成立带动了清末教育改革,山东大学堂和清末教育改革给我们的启示是兴学育人只能未雨绸缪,不能亡羊补牢;"科教兴国"要有上下一心的紧迫感和切实行动;公家办学"是为国家储人才,非为诸生谋进取",学生上学"是为国家图富强,非为一己利身家".  相似文献   

20.
晚清警察的设立是以国家职能为目的,社会服务职能是警察职能最外在的表现,但由于清政府统治处于风雨飘摇的状态,决定了广东警察职能的特殊性。文章对广东警察社会服务职能内容和作用进行阐述,并从人口控制和舆论控制的角度重点对广东警察的国家职能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