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热播的东北题材电视剧中,比较有影响的是农村题材电视剧和历史题材电视剧。相对于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来说,东北历史题材电视剧有着更为丰富、更为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在对题材和人物群像的把握上,更具有历史的质感和文化穿透力。文章从地域孕育的东北人的性格、东北的绿林文化、电视剧的题材三个方面,论述了东北历史题材电视剧所蕴含的地域文化和成因。  相似文献   

2.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东北现代文化人格的缺失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东北文化的构成因素较之中原文化、吴越文化、巴楚文化都更为复杂 ,文化属性也更为特殊。正是由于历史承传和自然地理的诸种因素 ,构成了东北文化和东北人的基本精神特质。东北文化的现代性转化既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内容 ,又是振兴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北文化与俄罗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的经济文化交流是广泛而深远的,当代中国及中国东北文化与俄罗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应当加强。对东北而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迫在眉睫,加强与俄罗斯的经济、文化交流已得到中国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中俄两国东部边疆地带的文化交流对双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代文学史上的东北作家群的创作,呈现出浓厚的忧郁倾向。这种倾向的形成既有现实的由故土沦陷带来的情感冲动的因素,更有很多复杂的历史文化因素导致的从当局到普通百姓对"东北苦难"的无视与漠视给东北作家的刺激,也有流亡处境引发的心理悲剧感受,而东北流亡文学忧郁倾向的历史文化因素在以往的文学史研究中多被遮蔽和"不见"。东北流亡作家文本中表现出的忧郁倾向和其中蕴含的对爱国主义的有限性、政权与国家的非等同性等问题,触及了世界反法西斯文学和中国抗战文学的尖锐主题,达到了现代中国文学特别是抗战文学少有的思想深度。  相似文献   

5.
振兴东北与振兴东北文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新千年东北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和转折点,也是东北人又一次新的伟大创业。这次创业的实质,是东北及吉林省从传统工业社会向新型工业社会的深刻变革,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深刻变革。建设新型工业社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然是第二次创业,就需要一种新的创业精神。打造新的创业精神,必须改变传统的地域文化。东北社会结构的变迁史,是一个以辽河流域为农耕社会桥头堡,逐步向北扩张的过程。解读东北地区社会结构的特点,应从农耕、渔猎、游牧文化融合入手。东北正经历传统的农业社会与传统的工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转型的阵痛。两次“东北现象”已表现出东北社会结构调整与转型的矛盾。为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必须对东北社会的单位本位、人际关系非规范性互助与社会流动的保守趋向加以认真、彻底的改造,代之以市场经济社会需要的契约关系本位、科层化法制化的规范性人际互动关系,以及开放性和流动性。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克服间歇性发展的历史局限,代之以持续性发展的社会机制。因此,我们必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传统的地域文化,追寻适应持续性发展需要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6.
东北移民与新型关东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自古就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 ,东北土著民族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积淀 ,具体表现为尚武精神和开放的文化心理。清中期以后 ,随着华北人民出关者的增多 ,汉族成为东北的主体民族 ,中原文化与土著文化的交融 ,奠定了新型关东文化的基础 ,形成了今天东北人独特的人格特质———勇敢进取与鲁莽敷衍共生 ,开放与保守并存  相似文献   

7.
当代经济社会发展视界中的东北地域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域文化是在同一地域生活的人们在漫长的历史中、在不断的物质和精神的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体系。东北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本质特征,那就是不完全、不成熟性和世俗化倾向。东北文化的最大弱点是重感性而缺乏理性。经济发展形式迫切需要我们在研究并认识原有地域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改造并发展地域文化传统,以现代文化精神洗礼与重塑人们的文化心理意识。以实现经济、社会、政治、人文等各方面均衡发展的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二人转是土生土长的东北民间艺术,据今已有三百年的历史,是东北民间艺术的瑰宝。笔者考察了作为东北文化载体的二人转艺术,并分析了二人转艺术中东北文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从世界历史的演进来看,一个国家或地区其工业化的发轫及发展,将在文化维度提出其诉求。中国东北作为典型的"后发型工业化"地区,其工业化经历了发轫、曲折发展和快速推进的时期,与此相对应,则形成了移民文化、殖民文化和创业文化。进入21世纪,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必须构建新的东北文化,从而为东北地区工业化提供非物质的支撑和推动。  相似文献   

10.
<正>东北秧歌从萨满祭祀歌舞中脱胎孕育而成,是东北地域民族文化典型代表之一,也是东北满汉各族文化大融合后的结晶。陈琳琳编著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国文联出版社)一书从地域分布的角度着手,选取了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为主要描写对象,以对各民族历史文化根源、舞蹈分类及舞蹈特征的论述为重点,兼之图文并茂的表现手法,以简明的作品赏析为分析范例,为读者展现了极为灿烂的  相似文献   

11.
东北东部边境地区的文化由土著文化移民文化、多民族杂糅文化和外域文化构成,该地区的文化特征包括:文化人格的多重性、文化特质的包容性、文化视野的开阔性和文化品格的乐观性。研究这种区域文化特征,对于促进东北东部边境地区各市(州)的经济合作,特别是沿边口岸城市之间的合作及其内外腹地间文化交融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吉林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张博泉,经过多年殚精竭虑研究所撰写的《东北地方史稿》,最近,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部书将帮助读者对东北古代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发展沿革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了解。 《东北地方史稿》一书是按编年史分朝代的写史方法撰就的,全书共分十章四十九节,三十六万余言。书中全面而详细地反映了从先秦到清朝这段漫长历史时期居住在东北境内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古代历史发展沿革。纵览全书,它的主要成就是:  相似文献   

13.
闫秋红 《学术论坛》2006,3(5):147-151
与主流文学相比,现代东北文学长期存在着一种滞后性,然而,新鲜的、异质的东北地域文化又使其在某些机缘促动下获得了一种先锋性的品格。东北特有的地域文化是其独占风气之先的源泉和动力,而这种地域文化又是以萨满教文化为发展原点的。萨满教文化不仅影响了现代东北文学的主题意蕴和人物的性格特征,而且也参与了小说叙事和形式技巧的革新与创造,为小说在形式方面的探索和实验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东北创业文化的发生、养成与演化建立在三种历史经验之上:新中国成立以前的"生存型"乡土移民创业文化,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动员型"社会主义计划移民创业文化,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型"市场经济移民创业文化。这三种创业文化类型,构成了东北地域创业文化的基本"传统",即"闯关东"乡土文化传统、"社会主义新传统"、转型市场经济传统。这三种不同的创业文化形态之间相互冲突、彼此制约,共同构成了目前东北创业文化的大致轮廓和框架,也铸就了当下东北移民创业的基本状态和氛围。为了构建东北新型地域创业文化,必须打通和激活上述三种"传统"创业文化中的优秀因子。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设数据库对东北三江流域历史文化资源进行调查和整理,以期对研究地方信息资源、探索信息资源提供依据,为共享三江流域历史文化资源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6.
萧红具有独特的空间意识,她感知和描述外部图景的话语方式折射出东北文化的精神魅力。萧红及其文学创作彰显了东北地域文化对于文学史建构的历史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一个载体。东北方言不仅体现了北方少数民族的习俗和文化 ,也反映了汉民族的迁徙轨迹以及少数民族与汉民族互相融合的历程。东北方言中的风物词语、习俗词语、地理名词、口语中的音译词不仅使东北方言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 ,也是东北多元民族文化的最好见证。  相似文献   

18.
徐光荣、徐彻传记文学创作,以地域文化为底色,在严谨考证辨析史料基础上,对东北地域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人物和事件做白描,为东北某一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立传。徐彻主要以清代前后,尤其清代历史上的帝王为传主,从努尔哈赤开始到慈禧在内的历史人物,均在深入研究清史基础上,客观公允、鲜活生动地评价和记述。徐光荣在查阅800余万字关东军档案、历史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对日军发动的"九一八"事变中的历史人物做梳理,撰写《血色残历——侵华日军发动的"九一八"事变》、抗联英烈赵一曼系列传记,详实记录这一期间的历史人物,为爱国主义教育作出了贡献;徐光荣还深耕地域历史文化土壤,比较和研究辽海文化与中原文明互动,为辽海传统文化传承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立传。两位先生在传记记述过程中,对源远流长的东北地域历史文化传承和文化精神做了深入探寻。  相似文献   

19.
(一) 东北的农业开发历史,南部悠久,北部迟緩。南部卽古之辽东、辽西地区,在战国时代已經設立郡治。《汉書·地理志》謂:“上谷至辽东,……俗与赵代相类,有漁监棗栗之饒。”是华北地区經济文化向东北的延展,很早以来就是农业区域。白辽、沈往  相似文献   

20.
高修卫  于淼 《理论界》2008,(7):80-81
一个地区人们创造力的高低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速度。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东北地区形成了自己的地域文化。东北地域文化虽具有许多很有价值的精神,但其重经验轻理性的少数民族文化、封闭保守的移民文化、贬抑个性的殖民文化、“官本位”为主的体制文化等方面,限制了东北人创造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