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单位制和社区制是我国城市社会治理的两大重要模式。在现代国家政权建设过程中,从单位制到社区制的变迁,实质上是城市治理结构从全能空间向合作空间的转换,同时也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新组合。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单位制就其为单位成员提供的身份感和归属感而言具有前现代的性质,中国城市社会从单位制向后单位制的变迁正是现代性作用的结果.现代性作用下的后单位制社会特点表现为从“单位人”到“社会人”、从封闭社会到流动社会、从政治整合到社会整合的三大转变.后单位制时期社会整合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在单位制惯习的消除、单位社会功能的承接、新的社会认同和社会团结的形成、文化价值共识的实现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单位制和社区制是我国城市社会治理的两大重要模式。在现代国家政权建设过程中,从单位制到社区制的变迁,实质上是城市治理结构从全能空间向合作空间的转换,同时也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新组合。  相似文献   

4.
后单位时代,传统单位制社区面临单位制解体和“社会入场”的双重挑战。在此背景下,山东省C社区基于城市新规划重建,其改造过程体现了单位制向社区制的转型。通过对传统单位制社区转型的分析,阐述成员何以通过诉求反映、利益整合、记忆反刍、协商博弈等方式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锚定身份,激发单位时代的记忆,由被动因应转向主动创造;同时揭示单位制社区共同体如何应对社区认同重构,进行资源凝聚与利益博弈,进而在社区体制转换的实践历程中实现“单位”和“市场”的动态平衡、社区价值再造与社区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5.
从单位制到社区制:国家与社会治理空间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位制和社区制是我国城市社会治理的两大重要模式.在现代国家政权建设过程中,从单位制到社区制的变迁,实质上是城市治理结构从全能空间向合作空间的转换,同时也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新组合.  相似文献   

6.
单位制是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重要组织形式。单位制解体后,原有社会管理中的诸多弊端不断显现出来,后单位制时代下的档案管理困境即是例证。后单位制时代下的档案管理不足,主要表现为信息化不全、科学化不足与灵活化不够。要走出档案管理的困境,需推进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即数字化、网络化与专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以从属于石油化工、稀有矿产等大型垄断国有企业为代表的"典型单位制"社区,由于制度变迁的环境依赖和路径依赖作用,使企业在向社区释放社会保障职能的转型过程中受到体制惯性、资源约束和社区独立发展能力欠缺等因素的阻碍。因此,应科学规划"典型单位制"的转型目标,遵循渐进式的道路,通过企业所属行政系统和地方政府的共同主导,引进多元经济力量和非政府组织的广泛参与,建立有效的利益博弈平台,逐步实现这类企业所属社区的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8.
社区可以理解为人类从事各种活动的一定的地域空间,社区的社会性与地域性是密不可分的。地域和人口是构成社区的两个基本要素,其中人口是构成社区的主体。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实现社会控制或管理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社区建设的兴起,实际上成为重建某种人文价值的表征,也是从抽象意义上实现对人的管理的一种平台。中国社区建设的兴起,则更凸现了社区作为人口管理平台的功利性功能。借助社区实施社会控制或管理,国际上有成功案例。在中国式人口控制实践中,社区的功能作用不仅为学界所关注,而且为实践所证明。在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落实的过程中,社区既是有效载体,又是良性机制。  相似文献   

9.
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单位制走向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目前处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运行有着特殊的规律,原有的单位制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打破旧的体制,解放生产力,发展经济,单位制将逐步走向衰落。社区作为复合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单元,是单位制的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10.
张笃堂 《社区》2009,(25):44-46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伴随着中国走向市场化的进程,传统的单位体制开始趋于消解和变异,单位制社区面临转型,“还经济于市场,还社会于社区”,在“权力下移”的总体背景下,由于其自身特点,单位制社区建设逐渐为人所关注。  相似文献   

11.
社会资本:认识网络组织的一个新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旨在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对网络组织进行解释。在回顾有关社会资本理论与应用发展的基础上,文章分析认为,作为一种结构性资源,网络组织具有社会资本的特征;进一步分析并提出,网络组织是有利于社会资本产生与发展的一种组织形式。文章认为,网络组织的这些特点是组织优势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2.
基层社会的纷繁复杂,社区发展遇到了理论上的“失语”状态和现实的手足无措,基层社会管理也陷入迷茫。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增权理论,因其挖掘潜能,保护弱势群体利益,保障社区居民权利等特征为中国社区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也为基层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新的研读视角。   相似文献   

13.
根据社会冲突理论,社会矛盾是必然的但需要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社会矛盾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矛盾双方没有就利益分配达成共识,而矛盾化解的过程就是促进双方达成共识的过程.共识理论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并为社会矛盾的化解提供了新的思维路径.这一路径在社会管理创新上即是制度构建,其突破口是改革行政复议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14.
社区治理在整个社会治理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社区社会组织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参与者,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有力支撑。基于参与治理的过程视角,上海P区社区社会组织在参与前期针对需求发现的社校合作策略、参与中期基于优势视角的资源整合策略和以契约及平台为基础的协同共治策略、参与后期基于过程目标和社会影响力维度的效应评估策略,为当前的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提供了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主体性视角下后脱贫时代的贫困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职责的再界定及农民自主性的激发,是后脱贫时代贫困治理场域政府主体性及农民主体性建构的核心问题。在当前农村精准扶贫体系的运作过程中,由于片面强调国家义务的话语,导致了政府政治主体性的凸显与行政主体性的弱化,由此引发了农民权利的道德化及权利与责任的失衡。在后脱贫时代,需要加快均衡性的贫困治理体系的构建,实现政府政治主体性与行政主体性及农民权利与责任的对称性均衡。在具体路径上,可以从加强贫困治理体系的法制化及标准化、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通过赋权增能来激发农民的主体性及构建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等路径,推动后脱贫时代贫困治理体系的均衡性转型。  相似文献   

16.
随着脱贫攻坚进入后脱贫时代,如何解决相对贫困,构建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文章重点对2015年至2020年的文献进行梳理,以实践取向来分析社会工作专业介入反贫困工作的学术进展、共识与实践模式.在后脱贫时代,相对贫困、贫困区域特征、返贫风险及主要贫困群体等问题依然存在并发生新变化.社会工作能够回应相对贫困治理的复杂性、新转向并具有独特的专业优势.社会工作回应相对贫困问题并且已经探索出一套反贫困的工作流程、实施路径和实践模式.社会工作实践的社区发展模式、金融社会工作模式、社会服务与社会救助模式为未来的反贫困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将社会工作纳入反贫困长效机制,并就社会工作专业主体地位、反贫困工作精细化分类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成,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社会史论战中形成了学术共同体。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所组成的学术共同体所共同信仰的学术信念和价值目标是唯物史观,他们一方面从理论上阐发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则在研究实践中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具体的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从共同体的外部环境来看,马克思主义史学与其他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流派进行论战,在此过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科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社会史论战中的研究成果对于当今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仍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当前社会科学研究团队的建设面临着缺少人才、经费不足、缺乏制度与文化的支持等难题。从学习型组织的理论看,打造科研团队就是构建学习型组织,学校或学院应依据系统思考的原则,整合力量,搭建最初的平台;团队领导者应负责铸造团队的共同愿景,组织团队的共同研究与学习;团队成员应努力实现自我超越,积极投入团队的研究工作之中,还要不断反思自己的心智模式与团队工作不相适应的思考方式,努力学会与同伴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9.
个案管理:基于社区照顾的专业社会工作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案管理是社会福利服务援助技术的一种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它是针对案主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所面临问题的复杂性、福利需求的多元化以及福利服务中的成本效益等问题应运而生的。在新保守主义福利思想及福利多元主义观念的双重影响下,个案管理已经普遍被认为是为有福利需求的人们提供有效服务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加速转型,公共部门在实际的社会管理过程中遭遇到诸多困境,在中央政府层面表现出社会管理部门的"条块分割",在地方政府层面则表现为社会管理聚焦领域的"碎片化",这些困境深层次的成因大多可归结于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根源性弊端——内部的多元主义倾向。这种内部的多元主义不仅表现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制度运行的矛盾,同时也表现在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裂化,以及各地方政府之间的无序竞争。针对内部多元主义的两种表征,分别阐述了其生成及演化机理,随后对如何扬弃和超越内部多元主义提出政策建议,认为建构服务型的、整体性的政府是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