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5 毫秒
1.
派系竞争是当下中国农村基层政治生活中的一种独特的政治现象 ,其本身浸润于政治文化中。文章从政治行为与政治文化双向互动的视角 ,通过派系竞争透视政治文化的意义 ,考察了当前中国农村基层派系竞争中折射出来的政治文化的变迁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预测了中国政治文化变迁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与政治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化认同是共同体的社会成员在对政治体系和政治过程的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心理倾向和价值取向,实质上表现为一种政治满足感。我国正处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时期,政治文化正经历着解构与变迁,构建和谐社会亟需创新和整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这种新型政治文化应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精神,具体而言,就是要培养自主性公民意识、强化竞争性生存理念、树立法治性治理精神、确立公正性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主导政治文化的形成、政治文化合法性的变迁、政治文化的世俗化、政治文化的分化等几方面.政治文化的重构与变迁,既是执政党政策选择在社会成员中产生的政治效应,又为执政党新的政策选择提供着更多的政治信息.  相似文献   

4.
网络文化中的民主政治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作为信息时代的新型文化,使人们的政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网络文化培育了网民的民主意识,虚拟实践了其参政议政能力,推动了政治的社会化进程,对中国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另一方面,网络文化也对现时代中国的民主政治产生了消极影响.为了促进中国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积极建设适应其发展的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5.
论乡村变迁与发展的政治文化指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理响 《兰州学刊》2006,(2):119-121
文章论述了政治文化与乡村变迁、发展的关系,回顾了乡村政治文化变迁与发展的三个阶段,即以保守、落后、封闭为特征的传统乡村政治文化,建国后应变、异化了的乡村政治文化和嬗变、选择下的当代乡村政治文化,从中探讨了如何培育和引导村民正确的政治认知、积极的政治情感和合理的政治评价模式,如何在乡村建设好现代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6.
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创新是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具体制度的变迁,有许多正向功能预期,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功能.而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部分,其政治功能预期是首要的思考.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创新的政治功能主要有扩大公民政治参与、重构执政党的政治权威、建设新型政治文化、推动中国特色政治发展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政治社会化的本质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社会化本质上是统治阶级主导的,传播主流政治文化的过程,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和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政治社会化在改造旧的政治文化,传播、灌输和确立新的政治文化;推动社会政治化,维护和保持主流政治文化;整合亚文化,促进社会政治文化趋同主流政治文化;顺应社会政治变迁,实现主流政治文化的自我变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代湖南绅士的政治倾向受湖湘文化的影响甚大,在风云激荡的近代社会,湖南绅士的政治倾向经过了一个由保守到激进,由激进到多元的变迁过程。在这个变迁过程中交织着新与旧、退与进、变用与变体、改良与革命的激烈斗争,从而使湖南的政治显现出时好时坏,波澜迭起的不稳定局面,中国近代社会呈现出一个复杂多变的奇特景观。一湖南地处内陆,地理氛围迥异于江浙与岭南之地,故其儒生人格的构成与沐浴于滔滔文风之中的沿海区域士人相比,更具有某些刻厉内忍的内陆特征。自宋代理学根植于湖南这片土地,并被弘扬光大之后,湖南士人就很难从“正统”的理…  相似文献   

9.
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是现代政治国家极力追求的理想状态。处于转型社会、风险社会和网络社会三大社会形态并存的当代中国,保持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合理均衡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之间并不具备必然联系,但是二者存在一定的耦合之处,这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政治合法性基础的增强,政治制度化水平的提高,政治参与机会的存在,政治信任能力的提升,民主发展程度的提高和法治理念的贯彻与落实。由此可以发现,推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并保持政治稳定有着巨大空间,因此,应淡化政治稳定的工具性意义,重新审视政治稳定的本体价值;建立制度化的沟通机制,打通通往政治发展之路;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促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网络政治文化缘起于网络政治与现实政治间的相互关系:网络政治是现实政治在网络空间的延伸,是现实政治的真实与戏剧化反映;形成于网络形式虚拟到文化主观虚拟再到现实政治的转化。互联网开放式结构特点不仅解决了信息传播渠道问题,而且消除个体意识上升为集体行动的制约条件,催化了网络群体性爆发,促成大众政治社会兴起和成长,逐渐改变了原有封闭和程式化的政治生态环境,推动政府与公民之间良性互动关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形式、意义和限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私营企业主是改革开放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阶层。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他们的政治参与意识日益突出,并通过多种方式对政府决策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肯定其政治参与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也要强化对这一参与行为的规范和引导,要强调这一参与是有限度的。中国目前要注意通过制度建设,保证这一参与的健康发展,防止在私人资本与某些阶层之间形成社会中的强势联盟,损害其他阶级阶层的利益,危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2.
我国进入了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型的崭新发展阶段,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发展方式逐步从粗放向科学转变,需求结构从温饱型向发展型转变,利益格局从相对单一向日益分化多元转变,政治参与从动员式为主向自主式为主转变,思想文化、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从高度统一向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转变,信息传播从单向封闭向互动开放转变,社会管理从党委政府集中统一领导逐步向政府组织、市场组织、社会组织共同治理转变.  相似文献   

13.
世俗化: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发展之趋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认为,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发展正经历着一个世俗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具有现世性、理性化、参与性、开放性的特征。现代化的推进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为中国政治文化世俗化的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基础;然而,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不稳定因素,造成中国目前世俗化发展过程中的缺陷。  相似文献   

14.
引导政治参与需求、提升政治参与水平、扩大有序政治参与,已成为当代中国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建设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体现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尺、监督公共权力的关键要素、提升政治权威的有效途径、维护政治稳定的必要条件。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表现出明显的两重性:制度化与非制度化并存、自主性与被动性并存、实质性与形式性并存、理性与非理性并存、微观参与多于宏观参与、执行参与多于决策参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需要着力健全参与制度、拓宽参与渠道、培育社会组织、提高公民素质、重塑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5.
增加有效的制度供给、拓宽政治参与渠道、引导政治参与需求、提升政治参与水平,已成为当代中国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是建设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体现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尺、监督公共权力的关键要素、提升政治权威的有效途径、维护政治稳定的必要条件、培育公民意识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6.
17.
论网络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新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申文杰  吴宏爱 《河北学刊》2002,22(6):149-152
网络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工作领域 ,促使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出现了一些新趋势 ,主要体现为 :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出现了民主化、信息化、社会化、高效化的趋势。对此 ,我们应采取积极的对策 ,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技术的结合 ,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管理 ,抓紧网上道德建设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全面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现实与网络两种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包括现实政治参与和网络政治参与两个维度,本研究通过对南京市336位大学生现实政治参与和网络政治参与实证调查和比较分析发现,网络虽然拓展了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内涵,但并没有预期的热度,且与现实政治参与具有不同的内在逻辑和动力机制。同时,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行为与认知脱节,现实政治参与仍然表现出很强的功利性,而网络政治参与稍具理想主义色彩。因此,在网络政治参与已经得到认可与尊重的前提下,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仍然有待培育与发展,同时还需要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主义教育,提升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品质,保持主流文化的繁盛。  相似文献   

19.
村民自治的价值是多维度的。它的社会价值在于社会整合功能。它的政治价值在于培养现代民主政治的主体,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提供主体条件;清除民主政治的思想障碍,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铺平思想道路;加速现代民主政治的进程,对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它的法律价值在于秩序、自由、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