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三年前,正在上海交通大学就读的瓦娃接到妈妈从阿联酋的来信,说已为她办理了赴阿访问签证,叫地放弃学业来帮忙打理生意,瓦娃的妈妈是浙江人.她的命运充满波折与艰辛,不到20岁的时候,被家人许配给一个游手好闲的上海男人,婚后全靠她做裁缝赚钱养家。她先是开裁缝店.随后办眼装加工厂,生意越做越红火,可她的男人却越来越不成器,没钱花了就爬进她的仓库偷东西拿去卖。她忍无可忍,终于在瓦娃10岁那年跟他离了婚。1989年有人介绍她去阿联酋开餐馆。等她交了钱,来到阿联酋的迪拜(Dubai)却傻了眼:没人接机,说好的餐馆更不见踪影…  相似文献   

2.
他6岁时,16岁的她成了别人的新娘,新娘惊鸿一瞥令男儿情窦初开;他16岁时,26岁的她不幸丧夫守寡,孤儿寡母令血性小伙不胜爱怜;19岁时.为避闲言碎语,他毅然和她逃至与世隔绝的深山老林,在峭壁上开凿出6000组石梯,徒手营造他和她的爱情家园……  相似文献   

3.
《金色年华》2009,(7):37-37
她七十了。她皱纹很深,眉眼低垂,脸孔有一种阴森的气息,像骑着扫帚的巫婆。然而……她穿艳粉格裙配白色衬衫,孔雀蓝开衫,白短袜像一个17岁的中学生。  相似文献   

4.
2009年7月,21岁的赵海伶从四川外语学院毕业,闻讯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到四川青川县建设新基地.她决定回老家青川县创业,在淘宝网开土特产专卖店。  相似文献   

5.
富源 《当代老年》2006,(3):31-31
人物背景:郭兰英,著名歌剧、晋剧表演艺术家,出生于1930年,山西平遥香乐村人。她幼学山西中路梆子,12岁在太原开化寺戏园初次登台,一举成名,14岁在张家口挂头牌,享誉塞外剧坛1946年秋,她在张家口离开戏曲团,参加华北联大文工团,开始从事新歌剧事业,演出秧歌剧《王大娘赶集》、《夫妻识字》和《兄妹开荒》等;  相似文献   

6.
朱俊飞  雪莉 《职业》2008,(7):52-53
25岁的李珊珊出生于山西。2004年从艺术学校毕业后,她投奔在深圳工作的姐姐。成了一家大型广告公司的业务员。女孩的工作是到各式各样的企业去公关,房地产公司、化妆品公司、制药厂、度假村,她甚至还去过一家香港人开的高尔夫球场,目的是说服这些企业的老板掏钱在一些影视剧中做广告。在做广告业务员的过程中,她学会了与客户讨价还价,了解了广告制作技巧和市场运作流程。  相似文献   

7.
《现代妇女》2008,(8):15-15
新闻背景:她有双重身份,网上叫“一枝独秀”,在丈夫的建议和开导下开始换偶,并和丈夫一起开了一个“夫妻交友”网站,写文章描述换偶经历。而现实生活中她却是陕西礼泉县一位女警察.今年30岁,已结婚8年,有个5岁的孩子。2007年10月,“一枝独秀”在凤凰网《性情解码》节目中公开了自己的换偶经历。在讲述中,“一枝独秀”承认她很享受换偶的感觉.但这种另类的生活方式却给她带来了生活上的巨大变故:“一枝独秀”的公开亮相在当地引发巨大震动.她走到哪里都被指指点点,背负舆论上的巨大压力,最后她被公安局辞退.与丈夫一起,带着公婆和孩子,离开礼泉县去了北京.继续换偶的生活并在网上开博。  相似文献   

8.
四面八方     
劳拉谈她和布什的爱情 最近,在接受英国记者的采访时,劳拉第一次谈起了她与布什的爱情故事。劳拉说,她1946年11月4日出生在得克萨斯州石油小镇米德兰德,自打懂事起,她的志向就是当老师。17岁那年,旁拉开快车不慎将停车牌撞倒,并且撞到了另一辆同校的17岁男孩开的车上,男孩当即就死了,这件事给劳拉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创伤。有那么一阵子,旁拉和她那个年代的得克萨斯小女孩们一样喝酒、抽烟、开快车。 劳拉在休斯顿一家学龄前儿童学校谋得了一份当老师的工作。她租了迪克逊区的一套公寓房,而她未来的老公布什恰好在同一幢…  相似文献   

9.
朱茵,30之上,脱了仙子的外套,重新上了颜色,调子定在缓慢上,漫漫切切,一个有经历有故事的女人,讨巧的突变成性感女神。 20岁时她的名字和王晶、周星驰、郭富城、黎明在一起,影院一年播她五部电影,她是大话西游中走出的那个爱情女神,可是她后来却说“永远不要再提那个人”。 30岁时她爱上楼下过气的音乐人,剪发,修身,有了低调的男友,只接很少的戏,却在世道低迷之时大玩音乐。一夜之间,已把过去的保守矜持通通抛开。 依然是那么真性情,依然是性感的近乎完美。 时间为证,再生花开。  相似文献   

10.
现在的女孩,当兵的女孩,虽然身在科尔沁草原,虽然环境艰苦荒凉,但却充满朝气与情趣。陈军:这个女人不寻常还没见着陈军这个人,仅听见她的声音,白萌便明白为什么认识她的人都当过一回刁德一。白萌感觉自己此时就是刁德一,在默唱"这个女人不寻常"。"听说新来的是个林黛玉,让我瞧瞧。"白萌正要开门,门已大开,她感觉是一辆坦克开进来,雄纠纠的,身后跟着一辆小坦克,气昂昂的。"真的是个林黛玉,我还以为臭小子们瞎泡。太弱,得锻炼。"陈军是1969年当的兵,父亲是位空军战斗英雄。陈军13岁入伍,17岁提干,在科尔沁草原一干19年。论…  相似文献   

11.
一份既看不到任何希望又得不到一丝回报的爱,她整整坚持和付出了30年。30年来,她一直不离不弃、嘴对嘴地喂养一个和她毫无血缘关系捡来的残疾女婴。她的事迹感动了无数的人,人们都亲切地称她为“最美母亲”。她——就是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58岁的农妇王均秀。1985年3月16目的傍晚,王均秀的丈夫曹宗恋开着拖拉机给供销社送酱油,返回途中,借着车灯微弱的光亮,他看到路旁有一个纸箱。曹宗恋停下车走近纸箱,发现纸箱里面有一个用小被子包裹着的、奄奄一息的女婴。当时天色已黑,路上没有一个行人,曹宗恋担心女婴被野兽叼走或被冻死,善良的他就把女婴抱回了家。  相似文献   

12.
永远的妈妈     
永远的妈妈编译/芃子妈妈虽已离开人世,但她因下的充满女性管苗的话语,使我感到她仍在我身边那天下午,妈妈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当时,我觉得天好像一下子暗了.自己的心仿佛一下子停止了跳动。那天正好是我二十岁的生日,我的妈妈也不过53岁。我觉得我的生活才刚刚开...  相似文献   

13.
在湖南省新化县油溪乡,有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吴开桃,她用一颗善良博大的爱心,照顾苦命的邻居阿婆和她瘫痪的女儿长达 30个春秋,用真情演绎了一段“远亲不如近邻”的感人故事。 伍耿娥是个很不幸的人。 1942年 3月,她出生在新化县油溪乡牛车村一个贫寒的农家。 7岁那年,一场大病后,她便瘫痪在床,失去了正常人的生活。父亲为了给她治病,拚命劳作,不想累坏了身体,两年后离开了人世。家里的顶梁柱倒了,母亲刘道金带着 3个未成年的儿女苦熬岁月,又当爹又当妈,支撑着这个苦难的家。一晃 10多年过去了,三兄妹次第成人,不堪回首…  相似文献   

14.
正热心肠好心办了坏事2006年初,22岁的杜丹丹在武汉市繁华的商业街开了一家服装专卖店,她的男友史进明是一家医院的医生,两人交往已经一年多了。  相似文献   

15.
2012年9月初,我的一个高中同学小婉(化名)联系我,说她的一个朋友晓雪(化名)有自杀倾向,希望我能够给予帮助。从2011年9月12日接案,到2011年10月底,我运用社会工作和心理学的技巧对晓雪进行了系统的干预。一.资料收集晓雪,女,25岁,大学本科学历,未婚,江苏徐州人,在安徽淮北工作,是一名门诊医生,参加工作一年。其身体状况较差,失眠,厌食;精神状态不佳,焦虑、压抑、自责、愤怒,有自杀念头。2011年8月和9月,晓雪曾两次去精神科就诊,医生均认定她患了抑郁症,建议她找心理咨询师咨询,并给她开了抗抑郁药物。她服药后睡眠状况有所改善,但白天仍精神不振,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抑郁症状也未见减轻,于是放弃服药,后来其厌食、失眠症状更严重了。  相似文献   

16.
苗向东 《当代老年》2007,(11):13-13
据《新快报》8月2日报道,广东省广州市75岁的老太太黄少英,在刷医保卡时意外发现,今年7月的社保费没有到账。为领到1000多元的养老金,她竟被社保中心要求到街道开具“未死证明”。她在烈日下奔走了社保中心、街道退管办等五个职能部门,还是没能领到养老金。  相似文献   

17.
《金色年华》2009,(4):37-38
母亲刚刚战战兢兢地迈过她七十三岁的人生大坎,心境开朗得仿佛又年轻了十岁。用她自己的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苦了这许多年,她终于松了口气,她认为在自己七十二岁那年大病一场挺过来后,连阎王也奈何不了她了,她要好好再活十年,她要看着儿女们都出息了,她这一生也就值了。  相似文献   

18.
李黄珍 《职业》2008,(6):11-12
2002年的她刚刚从北大毕业,年轻气盛。在搜狐做了一段时间的编辑之后,又跳槽到一家广告公司作策划,一年之后她成了策划总监。2004年,她和投资人一起成立了新语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07年,她已经是京师同文校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谁说青春留不住,已近三十的饶维维看起来依旧像个学生,声音甜美清纯模样依旧,智慧和敏锐让她的青春焕发着更加动人的光彩。五月花开的季节,她还是喜欢和在校的学生打成一片,她留恋校园,留恋这个让她的事业不断成长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中外书摘》2008,(7):55-56
“文革”中伯父(周恩来)除了应对全国的混乱局面外,不久,也必须面对自己家中的意外情况了。1968年1月,我正在北京参加空军系统学习毛著积极分子大会。会开完了,我准备第二天就回部队。所以,当晚买了条中华烟回去看父母。到家,却发现爸爸不在。问15岁的小妹妹秉建,她支吾着说出去了。  相似文献   

20.
来信     
一直以来.《中外书摘》就是我家的案头读物,我的很多朋友也越来越喜爱她。她为我们开了一扇窗,让我们可以观望那么多的美丽景色;她为我们开了一扇门,引我们走在快乐阅读的路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