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乐平  朱茂林 《职业》2008,(4):40-42
2007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将于2008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本着以人为本、及时有效地解决劳动争议、建构和谐的劳动用工关系的原则,针对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进行了大胆改革,有效地解决了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争议处理周期过长、申请仲裁时效过短和争议处理成本过高等问题.<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2007年通过的第三部关于劳动方面的法律,加上之前通过的<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对中国劳动法律制度的完善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2008,(7):50-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简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从2008年5月1日起实施,该法在建立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决体系、延长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期间、确立部分劳动争议案件一裁终局制等方面都作出了新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周斌 《职业》2012,(34):29-31
1月《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施行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于2012年1月1日起施行.《规定》明确"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15日内共同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审查申请.仲裁委员会受理后,应当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并根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五十四条规定,对程序和内容合法有效的调解协议,出具调解书."这对于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协议的仲裁审查确认制度,及时有效地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提升调解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引导当事人更多选择调解方式解决争议,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劳动争议案件的急剧增长,随之对我国劳动争议解决制度的批评及进行改革和完善的呼声也日益高涨起来.日本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又是世界经济强国,有着相对完善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对此,我们自然要将眼光投向劳动争议解决制度完备和发达的国家,以求能够吸取教训,获取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以期有助于我国现有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根据《劳动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我国对劳动争议案件采取的是一调一裁两审、仲裁前置的处理模式。由于仲裁机关与审判机关之间无隶属关系,加上两者在处理案件的标准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现行法律法规对两种程序衔接中的若干问题又规定得不甚明确,导致法院与劳动争议仲裁委对同一问题的理解不同,法院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仲裁裁决进行改判的比率偏高。因此,研究劳动仲裁与诉讼衔接中的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与发达的工业化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宪法》和《劳动法》为劳动者所设定的实体权利并不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劳动者所享受到的实体权利比工业化市场经济国家的劳动者要多,究其根本,根据程序法“无救济则无权利”的原则,我国的法律法规所设计的劳动争议处理救济程序不尽合理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改革开放50年来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产生、变化和发展,不仅有利于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本身的完善,更有利于劳动者的实体权利救济,从而有利于劳动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周斌 《职业》2008,(9):32-34
本期为您盘点《劳动合同法》实施半年来的劳动争议案例。这些案例中有的经调解或谈判就化解了纠纷,有的通过裁审才使问题得以解决,还有的至今尚未尘埃落定。尽管《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细则尚未出台,但是这些案例反映出的一些亮点已经开始在影响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周斌 《职业》2010,(4):66-67
兼职,是指劳动者同时受雇于两个以上用人单位而从事双重或者多重的有报酬的职业劳动。现行法律对兼职工的相关界定比较模糊,《劳动合同法》虽然承认了兼职劳动关系的客观存在,但对兼职是一种既不提倡也不禁止的态度,实践中因兼职引发的劳动争议也比较多。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2003,(7):42-43
问:我退休在即,与公司发生了关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待遇问题的争议,这属于劳动争议吗?我该通过怎样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答: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因执行劳动法规,履行劳动合同以及其他劳动问题所发生的劳动权利、义务方面的纠纷。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是《劳动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规定,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等,都属于劳动争议。这里的“保…  相似文献   

10.
2009年6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分四章共五十三条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并己于201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是我国继《农村土地承包法》之后,出台的第二部有关农村土地承包的专项法律,标志着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律体系进一步健全,为稳定和完善农村  相似文献   

11.
2009年劳动争议六大热点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茂林 《职业》2009,(1):24-25
2008年,我国有三部重要的劳动法律开始实施,是劳动争议集中爆发的一年.以北京市为例,1~9月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32954件,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03.8%:1~9月全市各法院共受理一审劳动争议案件12140件,比2007年同期上升了89.7%.由于我国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可能进一步扩大,因此在2008年劳动争议发展趋势的基础上,2009年的劳动争议会因此而产生一些新的特点和情况.  相似文献   

12.
新《民事诉讼法》专章规定了民事调解制度,而且"专条"规定了现行调解制度,在有效地与《人民调解法》相衔接的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在立法衔接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然而这种原则性的规定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概括,不具备实践可操作性.文章界定了先行调解制度的内涵、指明该制度的立法缺陷,并基于此提出了我国现行调解制度的完善构想.  相似文献   

13.
《现代交际》2009,(6):27-29
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许多企业因经营困难而裁员减薪,引发了大量劳动争议。 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劳动争议仲裁和诉讼是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最主要的途径和力量,如何快速妥善地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减少其负面影响,成为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当然,由于社会职能划分的不同,两者的关注重点及其方式并不完全相同:对于大量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来说,仲裁机构的“拦截”作用应该得到更加充分地发挥,而如何强化劳动争议仲裁与司法审判的有机衔接,如何构建裁与审的有效对接机制,以形成解决劳动争议的合力,实现现有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缓解诉讼压力,则是法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期“调查&#183;视野”栏目聚焦上海市青浦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和青浦区法院携手应对劳动关系危局的方略,希望“青浦经验”能有助于读者观察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周斌 《职业》2007,(34):9-11
《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出台 [回放] 2007年6月29日,《劳动合同法》在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获得通过.此前围绕《劳动合同法》的订立、出台,争议不断,自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后,立法机关一个月内收到了19万余条意见,这个数量甚至超过《物权法》.2007年8月30日,《就业促进法》在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也获得通过.两部法律都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5.
周攀  傅岳平 《职业》2012,(16):119
2012年5月4日,湖南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在长沙召开,湖南省人社厅、财政厅、总工会、省属国有示范企业及其他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据会议透露,小微企业劳动争议成为当前工作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崛起和城市化进程过程中农民工的贡献有目共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诱惑使得中国的新老两代农民工从农村流入城市,2008年1月1日的《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让社会看到了改善农民工权利状况的希望,然而新生代农民工的权利保护尤其是作为一名劳动者的权利保护的现状依然不如人意,没有救济的权利不是真正的权利、迟来的正义是非正义,每年岁末对于农民工权益的突击性保障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把包括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社会问题纳入法治框架内、通过探析新生代农民工权利阙如问题及原因进而发现从制度层面进行解决才是解决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娄凯  高莹莹 《职业时空》2013,(9):44-46,51
近年来,我国劳动争议明显呈多发态势,已经不能单靠劳动争议仲裁或者劳动监察查处来解决,因此寻求企业内部的化解渠道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有效途径。以苏州高新区为例,阐述了目前企业劳动关系的现状及主要问题,分析和探讨了企业劳动争议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充分发挥基层管理人员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最终达到减少劳动争议,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18.
现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将第五十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改为第六十二条,并修改为:"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但是,行政赔偿、行政机关依法给予补偿以及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的案件除外."这一修改,可以说是调解制度迎来了进入行政诉讼的曙光.笔者试图通过分析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存在的合理性,以及我国行政诉讼进一步引入调解制度的可行性,为完善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规定除行政赔偿案件外,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但是现实中大量非规范“隐性调解”的存在,不仅损害了司法权威,而且不利于当事人权益的保护。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在我国具有建立的现实基础与理论基础,本位通过对此进行分析,为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建立提供正当性支撑。  相似文献   

20.
周斌 《职业》2013,(16):48-49
2012年12月28日下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劳动合同法》修正案,此前争议较多“三性之争~同工同酬”等问题,全盘获得通过。但是还有很多问题尚待《劳务派遣规定》等实施细则明确,《劳动合同法》修正案才能得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