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代中国在军事技术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是由于宋朝政府推行“崇文抑武”,军事人才遭受不正常压制,使宋代武装力量并没能在技术上取得战略优势。不过在军事训练层面的详细规制与创新,保证了宋军战斗力,在抵御外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对今天的国防建设也有很深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宋代图书印刷业的发展和进步,对后世书籍制度的影响很大,它确实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即不但超过了唐代,而且超过元明两代;既保存了宋代以前的文化,又推动了宋代文化的发展.宋代图书印刷业的发展,主要是由于官府对印刷业的重视、造纸业的发展、学术活动的积极以及科学制度的确立所促成的.  相似文献   

3.
范祖禹的《论语说》既具有宋代理学《论语》学的一般特色,不但重视对《四书》的融贯性解读,而且倡导立诚成圣,着力阐发人性论和“礼”与“理”的关系;也有自己的鲜明个性,不但注重引史证《论》,而且重视对经世之学的抉发,因此在宋代《论语》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在现实主义理论的视阈中,对军事力量的追求是国家对安全和权力最大化追求的必然结果,国家的安全程度和权力大小也在军事力量的层面上获得统一,军事力量也因此成为大国崛起的核心构成和象征.长久以来存在的将军事力量视同大国权力象征与安全保障的倾向,实际上暗含着大国通过战争崛起的逻辑,以至于大国被定义为有能力在战争中取胜的国家.应该说,军事力量的兴衰与战争的胜负同大国的兴衰密切相关.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上崛起大国的地位既靠军事力量的使用而赢得,也因它的过度使用而丧失.如果说,从大国的崛起方式和挑战国意识中可以找到大国崛起与战争相伴而生的国家单元层面的原因的话,那末,从新现实主义的结构分析路径出发,新兴大国的崛起将既是体系结构变革的产物,同时它又必然导致现存体系结构的根本性变革,从而引发持久的权力转移,其间必然伴随着大国冲突和战争.应该说,无论是从单元路径还是从结构路径出发,绝大多数现实主义者都持以下观点正在崛起的国家大都有奉行利己主义和扩张主义对外政策的倾向.同时,任何新兴大国的崛起都将招致国际体系的震荡不安.  相似文献   

5.
宋代画院的兴起对这一时期的绘画艺术以及后世的传统绘画的影响颇深,也具有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宋代画院的绘画作品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从郭熙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出宋代画院绘画不但形式精美生动,更具有诗意中的美与雅的独特艺术风格。对于宋代院体画的研究具有很高的的学术和艺术上的价值,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庸》是《礼记》中的一篇,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在宋代,随着儒学的复兴,《中庸》开始得到二程等理学家的重视,他们开始借助《中庸》来建构和完善儒家的道德心性学说。二程作为宋代理学的奠基人,他们不但对《中庸》给予极高的肯定和表彰,而且对之进行诠释,为《中庸》地位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由此也直接奠定了《中庸》在经学史上崇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军事训练领域向来是人类科学技术的孕育地 ,同时也是试验场和实验室。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 ,极大地推进着战役训练手段的改革 ,全新的训练方式在技术发达国家数字化部队的训练中已初露端倪并表现出强大能力。本文试就美军在战役训练手段上的作战模拟技术使用作粗浅论述。  相似文献   

8.
宋代是我国古代工程制图学发展的全盛时期,在这一时期里出现的大量科技专著的图样,显示了宋代工程图学的成就.这些成就是宋代图学教育的社会效应,也是我们评价宋代科技教育的重要标尺.也正是宋代工程图学所取得的创造性的成就,以及宋代图学家们制图的方法和途径,和在接受前代图学遗产诸方面所做的工作,启迪我们去探索宋代图学教育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宋代的义庄,作为一种新的家族经济组织,不但在宋代家族发展史上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而且对宋以后家族的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分析义庄的创建、发展及其特点,可以发现宋代义庄的社会救济作用,以及宋代社会条件下的经济手段对世家大族维持社会地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古物在宋代的物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深刻影响着宋代的学术研究、艺术品鉴以及文学创作.士大夫引领了宋代社会的古物慕恋风气,在诗歌中大量展现古物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审美功能,与此同时,古物也塑造着审美主体的观念和心态.古物承载历史记忆,凝聚为诗歌固定的审美联想.古物今用展现出宋人"物物而不物于物"的文化气概.古物形成时间策略,增强了诗歌表现力.古物所蕴藏的文化、神秘、德性与权力,既是吸引宋人的品质,也是宋人从中观视的自我.宋诗中对古物细节的热切关注,是宋代科学精神指引下的理性观照.古物开辟了又一个审视宋代文学、文化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