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天聪元年 ,后金与朝鲜结成兄弟之盟后 ,两国关系并不和谐 ,争端不断。皇太极改元称帝 ,而朝鲜竟采取不承认态度。致使皇太极于崇德元年再次征朝鲜 ,朝鲜战败求和 ,与清朝结成“君臣之盟”。至此 ,清朝与朝鲜由先前的兄弟关系变为君臣关系 ,标志着清朝与朝鲜宗藩关系的确立。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朝鲜族文化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浓郁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求实的科学性;高度的民主性;广泛的群众性;不断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朝鲜族文化与孔子儒家思想渊源极深,因此"仁礼学说"成为朝鲜族普遍的价值理念和信仰追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中国朝鲜族在"仁、礼、孝、学"四方面丰富并发展了它的内涵,同时也充实和完善了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的思想文化宝库。  相似文献   

4.
面对新世纪全球化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面对世纪之交我国现代化建设艰巨而繁重的任务,朝鲜族必须着眼未来、立足现实,从战略上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认真、冷静、深入地思考和研究中国特色朝鲜族文化跨世纪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力争在ZI世纪有更大的发展。鉴于目前我国朝鲜族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特别是文化与经济、社会相互脱节的状况,本文认为建设中国特色朝鲜族文化应抓住如下几点: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强民强魂,自强不息;提高智力,培养人才;坚持创新,走进前列。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朝鲜族文献的类型,朝鲜族文献整理的意义,并从学科、出版时间、文献来源等角度对朝鲜族文献进行分析,最后对朝鲜族文献整理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我国朝鲜族进行教育改革 ,其先决条件是转变教育观念 ,并实现朝鲜族教育的四化 :民族化、国际化、民主化、人性化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韩交流日益频繁,朝鲜族女性的涉外婚姻急剧增长。但由于中国朝鲜族女性婚姻观发生了衍变,同时两国间存在着"同源并流"的文化类型,使朝鲜族女性的涉外婚姻经历了盛行和抵牾的过程,给社会带来了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民族"寻根意识"是20世纪末中国朝鲜族小说最明显的意识倾向之一.本文通过朝鲜族小说描写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民族风俗习惯等,分析了朝鲜族小说所表现的民族"寻根意识".  相似文献   

9.
中国朝鲜族戏剧的创立和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当前,许多民族艺术面临萎缩乃至危机。朝鲜族戏剧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应在普及朝鲜族戏剧教育、开拓朝鲜族戏剧新市场、改革朝鲜族戏剧体制方面进行大胆的创新,可以从戏剧学、教育学、社会学的角度研究朝鲜族戏剧,探讨朝鲜族戏剧发展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朝鲜族文化的发展规律及其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朝鲜族文化遵循了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又有其自身文化发展的特殊性 ,形成了中国特色朝鲜族文化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国时期社会变革剧烈,婚俗的变化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观念的变化。西式婚礼的引进,妇女意识的觉醒和五四运动对旧封建礼俗的冲击使得新式婚姻仪式逐步要替代旧的婚礼仪式"。新旧并存,中西共用"是这一时期婚姻习俗演变的主要特点。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在婚姻中也可以反映出来,尤其是晚清民国时期婚姻法中关于离婚的有关规定,充分体现出妇女地位的提高已经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中国近代以来西方法文化与本土传统法文化的博弈并未结束。传统婚姻观念与习惯,在民间仍然固守着自己的领地,从而导致国家制定法与民间习惯在司法上的冲突。以婚约为标本对此进行法社会学考察,探索二者调适和整合的路径,于当下仍可以为借鉴。  相似文献   

13.
虽然民国时期大规模引入西方法律制度,但与中央相比,基层司法机关审理案件,往往多考虑民间习惯.四川新繁县民国司法档案中有涉婚姻的案件表明,在定婚的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上,司法判决更依托于民间的传统婚姻习惯.因而,即使在民国中后期,现代法律制度与传统习惯在基层司法实践中仍然并存.  相似文献   

14.
民俗习惯在司法实践中的价值与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习惯对中国的司法实践不仅具有理论上的价值,更有现实的作用,包括实用、补充、转化三种功能.从民事审判与刑事审判角度,对民俗习惯与国家法互动进行分析,可以印证民俗习惯对中国司法的理论价值与现实作用.因此,要充分重视民俗习惯在解决纠纷、和谐司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变革剧烈,加之受欧风美雨的洗礼,燕赵地区表现出某些与传统社会迥异的时代风气,婚姻习俗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婚姻媒介方式的转换、择偶标准的更新、婚姻程序由繁趋简、文明婚礼勃然兴起以及离婚再婚禁律被打破等。从表面的婚姻形式到深层的婚姻制度都较以往发生了明显的变易。婚姻礼俗变迁的动因在于政治变革的推进、经济发展的驱动以及文化教育的启蒙。  相似文献   

16.
丧俗礼俗在人们生活中有着重要地位,由于地域,生活习惯的不同,历史传统的差异,农村丧俗各具特色。民国时期皖北农村丧葬礼俗便有自己的特征,这对研究地域文化,造福一方,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丧俗所表现的愚昧性、腐朽性和落后性,仍是在移风易俗中提倡科学、更新观念的根本障碍;丧俗中所表现的陋俗也是移风易俗所要革除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7.
玛纳斯县域自清朝统一新疆以来逐渐聚居成邑,移民群体的生存活动形成地域社会。清代至民国前期的玛纳斯县域农业社会的形成蕴育了众多的庙宇,围绕庙宇广泛而多样的民间信仰活动成为当时城乡显著的社会现象,促进了移民的土著化社会建构。  相似文献   

18.
引“情”入法:清代州县诉讼中习惯如何影响审断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清代诉讼中州县官凭借律例和情理审断案件,其中的情既包括人情也包括民情.通过考察四川省南部县全清档案中州县官对"义让"和"转房"案件审断情况,可以发现符合律意的习惯和不符合律意的习惯,在州县审断中的影响.当习惯为国家律例所不禁,则州县官大胆运用,直接将民情引入审断,此为"道统"高于"治统"的必然;当其为国家律例所禁止,但考虑到地方的特殊性,州县官虽然不直接引用,但仍常以人情为借口,以"看似通达人情,实则迁就习惯"的方式平息讼争,此为现实高于理想的必然.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隋唐时期中国民间流行的色彩民俗,认为,统治者硬性的规定和社会的主流观念是这一时期民间色彩民俗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吴中民间世情之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民初,吴地民歌风气突变。吴歌所呈现出来的反讽色彩,就是这特殊岁月的真实写照。本文从文化社会学角度,探讨了“风波”起于吴地家庭生活之缘由,认为旧家庭伦理之不谐音──怨歌,折射出社会的求变心态。家庭生活的内核蜕变,正是民间世情演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