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亚勇 《延边大学学报》2008,41(4):54-58,139
当前公民政治冷漠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经济水平不发达,政治参与机制不健全,政治文化比较落后,政治参与成本高昂等。而大力发展经济,实现政治参与制度化,培育公民文化和发展网络政治参与是消除公民政治冷漠的重要攀措。  相似文献   

2.
公民的政治参与是衡量政治体系民主化和现代化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活动有显著的改进,但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存在一些不足,影响并制约着公民政治参与的实际效果。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了公民参与政治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公民政治参与是指公民通过合法的途径和方式,对国家的政治构成、政治运作、政治决策、政治结果的关心、利益表达和施加影响的行为及过程。在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同时也要兼顾有序,“扩大”和“有序”两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制度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还是存在经济、文化和体制上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保证“有序”和“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前提下,对公民政治参与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目前的民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为公民政治参与创造了良好环境,提供了制度保障;大量涌现的民间组织也有利于协调新时期的利益关系。同时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部分公民自身参与意识有待加强,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体系建设有待完善等具体问题都制约了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只有充分发挥善治视野下有利于公民良好政治参与的积极因素,有效遏制善治理念中制约公民政治参与的消极因素,才能够加强新时期的公民政治参与工作,更好体现中国模式下的善治理念。  相似文献   

5.
传统等级观念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意识的一个重要部分,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它是在经济、政治、思想、法律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对于我国当代政治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尤其对于公民政治参与方面意义重大。引导传统等级观念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实现经济发展和政治参与相协调,利用新媒体使公民的主体性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不断深化,同时还要重视非政府组织在公民参与国际事务中发挥的力量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程度的深入有重要作用。通过这些方式,逐步摆脱传统等级观念的束缚,保护公民权利,推动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6.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所面临的困境表现为:(1)经济、文化的落后,客观上制约了公民参与政治必备的物质和文化条件。(2)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抑制了公民现代政治意识──主体意识或公民意识的生成。(3)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震荡、政治变迁,使人门对政治变化感到难以捉摸,甚至对参与政治感到不安和恐惧。(4)没有形成健全的政治参与的民主运行机制。要摆脱上述困境,必须:(1)摒弃附庸意识,增强主体意识,促进和扩大政治参与;(2)建立、健全政治参与的最佳角色结构,充分发挥其政治功能;(3)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公民政治参与制度化、程序化。  相似文献   

7.
世界民主发展的历史表明,商品经济孕育了现代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促使生产力飞速发展、利益主体急剧分化、公民意识逐渐觉醒、市民社会初步发育,确实大大提高和改善了公民的政治参与状况.尽管如此,市场经济也给公民政治参与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应从经济市场化的实际出发,建构适应市场经济社会的公民政治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8.
公民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它在推进我国当前的政治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公民政治参与有助于政治系统的良性运行,增强公民的主体意识,减少制定政策的失误和实施政策的阻力。然而,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政治体制的不完善以及社会心理条件的缺乏,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公民政治参与建设和发展。因此,必须加强经济和文化建设,加强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我国的公民政治参与建设。  相似文献   

9.
公民政治参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受到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整体发展水平的制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必将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序扩大产生深刻影响。同时,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公民政治参与在当今社会非常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们的心理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也因此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本文结合当前的具体背景,分析了当前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呈现出不平衡性、广泛性、利益性、有序性、便捷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公民的政治行为理念直接影响公民政治参与的水平和政治现代化的进程。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民政治行为理念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公民广泛自觉地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也是政治发展走向现代化、民主化轨道的条件之一。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仍然存在着种种制约因素,对此问题,应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视角进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扩大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真正促进民主政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变量,经济发展为推进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但两者关系十分复杂。从现代政治系统运行机制来看,直接影响公民政治参与的政治制度主要有选举制度、政党制度和监督制度。推进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是促进公民政治参与的必然要求,推进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需要实现五个根本转变。公民素质对政治参与有着重要影响,促进公民政治参与必然要求根除臣民意识,培育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4.
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动政治文明进步、实现政治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我国政府一直以来也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方面进行着不懈努力,为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但是政府的努力基本是从宏观层面,缺少保障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具体的、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制度和程序。民间组织正好可以弥补政府在这方面的缺陷,在政府的引导和规范下,民间组织可以发挥培养公民政治参与意识、培训教育公民如何实现有序政治参与、引导公民实践有序政治参与、提高公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兴起背景、问题、特征与培育路径四个维度,运用国家-社会关系理论系统分析比较中俄市民社会,探讨国家转型中国家和市民社会的互动。中俄市民社会的兴起背景相同,主要包括经济、政治和法律因素。中俄市民社会发展存在的共同问题包括非政府组织作用有限、中产阶级不成熟、公民政治参与冷漠、传统政治文化的消极影响,俄罗斯市民社会发展还存在公民政治参与意识淡漠、政党制度发育不良、境外势力渗透和影响问题。中俄市民社会具有共同的特征,即都属于政府主导型,存在不成熟性和过渡性,同时中国市民社会具有自身的稳定性、渐进性、权威性特征。重视政府职能转变,培育非政府组织并发挥其功能,发展壮大中产阶层,培育公民意识,重视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防止颜色革命是中俄两国国家治理中培育市民社会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政治参与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民主与政治现代化的重要尺度。目前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主要受到生产力总体水平偏低、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公民政治参与机制不健全,公民政治参与的主体意识缺乏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此,不断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强化政治体制改革、健全公民政治参与机制,无疑是完善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机制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政治参与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政治现象,其发展状况对该国的政治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即理性而有序的政治参与能够促进政治体系的稳定,盲目而无序的政治参与会造成政治体系的动荡。因此,推动我国政治参与的发展,维护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政治安定局面,需要做到:一、加强我国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二、提高我国公民的民主政治素质;三、实现政治参与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四、塑造公民良好的政治参与心理。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利益的分化,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日趋增强,如何引导和规范他们的政治参与行为已日益成为中国政治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本文详细阐述了邓小平丰富深刻的政治参与思想:政治参与主体的人民性、政治参与的基本形式、政治稳定是政治参与的基本前提等等。  相似文献   

19.
拓展政治参与渠道,提升政治参与水平,完善政治参与制度,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已成为推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进程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政治参与是公民或公民团体采取一定方式影响政治系统的决策、构成、运行和规则的行为。有序政治参与是公民或公民团体以合法的形式,通过制度化渠道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影响政治系统决策和运行的行为。从规范的层面分析,有序政治参与必须体现合法、秩序、理性、适度四个主要维度。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改革深化,少数民族地区公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日益增多,表现为包括民族分裂活动在内的多种形式,并呈现出诸多特点,破坏了民族团结,危及民族地区现行政治和社会的稳定。本文在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公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表现形式和特点的基础上,重点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方面探讨了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