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汉文小说的创作贯穿了朝鲜朝500年的历史,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在小说中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从当时汉文小说的创作群来看,都是男性作家,这为男性目光中的女性形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文本。深入解读小说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发现,男性作家笔下女性形象构建的深层动因主要是对具有传统美德特质女性形象的恪守,对传统女性形象的写真以及难舍玉洁冰清。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宗藩体制的崩溃是西势东渐和周边国家近代民族主义发展的结果,但是也可以从宗藩体制自身的演变中寻找其轨迹.清韩宗藩关系虽然一直比较稳定,但是受尊周大义论、北伐论的影响,朝鲜对清朝的态度始终在现实需要与理念追求中纠葛.从制度层面来说,朝贡制度的弊端日益明显,甚至连下马宴、上马宴这样的礼仪活动已经变得很不严肃.然而,也正是在这种变化中,朝鲜使行人员与中国文人和官员的交往日益扩大,为近代中朝关系的新变化开辟了有限的途径和可能.  相似文献   

3.
朝鲜朝前期文人成伣的杂录《慵斋丛话》具体生动地塑造了明太祖朱元璋与明成祖朱棣有情有义的仁君形象、访朝明朝使臣才华横溢的才士形象以及中国女性完美而贞烈的形象。这些中国形象既继承了朝鲜初期塑造的正面中国形象,也有所创新,表明作者成伣及其所属勋旧派文人集团关于明初对朝政策、两国文化外交活动等的记忆和体验,深化了对中国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了对中国政治、文化认同,加深了对中国人的感情。  相似文献   

4.
金时习是朝鲜朝16世纪著名的“异端派”诗人,作为一个在黑暗的王朝统治时期选择绝意仕进、浪游归隐而坚决不与当权者合作的异端分子,他创作了大量汉诗,批判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弊端和丑恶现象,关怀民生疾苦。而对金时习的生平、人格、诗学观、独特诗风的简论,对部分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原因的解析,都有助于深化对其诗歌的“异端”特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以后,朝鲜对外贸易在中朝贸易和韩朝贸易的带动下快速增长,不仅缓和了朝鲜的经济危机,而且也形成了以用韩国贸易顺差填补对中国贸易逆差的中、朝、韩三角经贸关系为特征的贸易结构。但是,中朝贸易的增长主要是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以"一般贸易"的增加所带动,而韩朝贸易的增长主要是在政治利益的驱动下,以韩国对朝援助和投资的增加所带动。因此,朝鲜能否继续维持中、朝、韩三角经贸关系,将直接影响到中朝经贸关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中家庭伦理的内涵较传统社会来说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传统家庭伦理的内容变得模糊不清或逐渐消失,如:孝内涵的不断缩小,父母对子女家庭教育的缺失,女性从属地位的弱化,无媒不成婚成见的抛弃等;二是现在社会中家庭伦理部分内容的新生,如:核心家庭结构不断从联合家庭中分离,老人地位下降和年轻人地位的提升,婚姻两性间的平等趋势的渐渐确立,家庭功能的缺失或者部分市场化等。这些变化出现了对反对基础主义、否定权威主义等后现代思想的省思,并在对这种省思的解读和分析中呈现了构建新时代家庭伦理内涵的要求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论孙犁小说妇女形象塑造的思维局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犁塑造妇女形象暗含三个尺度外部形象尺度、道德尺度、政治尺度.三尺度间既有矛盾,又存在"政治道德一体化"倾向.这些矛盾和"一体化"倾向给孙犁小说创作带来明显的缺失.  相似文献   

8.
1875—1895年,清政府和日本从各自的国家战略目标出发,形成了其相应的朝鲜地缘价值观,使朝鲜成为双方的必守与必夺之地。清政府的战略守势与日本的战略攻势构成了各自对朝政策的基本取向,由此形成了中日之间的20年国际纷争,其结局是中朝宗藩体制的终结并由日本开始独霸了朝鲜。清政府的朝鲜地缘价值观具有封建性,而日本的朝鲜地缘价值观则有明显的殖民性。对于此时期清政府和日本所推行的控制朝鲜的诸政策,应当给予必要的批判和谴责。  相似文献   

9.
明治维新后,日本为了实现侵略朝鲜的目的,在中朝宗藩关系问题上试图通过与中朝两国签订近代条约的方式,利用国际法与宗藩观念在属国、主权等问题上的分歧,来否定中朝两国之间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传统的宗藩关系。朝鲜壬午兵变时期,福泽谕吉为了支持日本政府的对朝政策,从中朝宗藩关系形成的历史上和实质上以及与近代条约的矛盾上,分两次对中朝宗藩关系进行了否定,其目的就是为日本政府排除中国在朝势力,进而侵略朝鲜寻找借口。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废名小说中塑造的儿童形象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废名笔下的儿童形象。废名塑造的儿童形象个性不一,但都打下了他自身的烙印,具有一种美学特质。废名在他的儿童世界里流连忘返,寄托了自己对自然人性的追求和对充满真、善、美的社会的渴望。  相似文献   

11.
在对管仲改革的研究中,有一种倾向,就是对这一改革评价甚高。有论认为,管仲改革是齐国社会形态转折的重要标志。其理由之一是管仲改革已使齐国从血缘政治过渡到了地缘政治,使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法制度不复存在。事实上,管仲改革的思想轴心,仍然是宗法等级制度,其改革不但没有触动宗法制度,反而在齐地强化宗法意识,这不能不说是管仲改革在思想领域中的误区。  相似文献   

12.
门阀制度是封建地主阶级特权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汉末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门阀制度的影响在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文章将这一时期划分为东汉末年、曹魏和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个阶段,将门阀制度放在不同阶段进行讨论,以找出其政治内涵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家庭道德教育是整个封建社会道德教育的基石.在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这种教育呈现出专制性、强迫性日益增长和民主性、惑染性渐趋削弱的趋势.唐代成文家法的产生是这一趋势的突出表现.唐代家法随家族不同而相异,"严”是其最基本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14.
亚裔英国移民在异质文化中生存的经历导致他们在追求家庭氛围的同时也排斥传统家庭观念对其身份构建的阻碍。文章通过对21世纪初期出版的英国移民小说和之前的同类作品的比较发现,亚裔英国移民在当代英国社会中的生存特点引发他们对家庭概念的重新探讨和商榷,并且引起英国移民小说中亚洲家庭意象的改变。亚裔英国家庭的新概念和新意象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出当代多种族、跨文化、后现代和后殖民的英国社会中隐性的社会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15.
西方现当代作品对中国新时期新潮小说的影响涵盖主题思想和艺术形式两个方面.就艺术形式而言,西方的荒诞派小说,开始成为文学革命和反思文学史的重要借鉴.寻找其间的相似点是必要的,但应该看到其创造性的贡献.先锋派文学中的荒诞写作技巧是一个自主的、创造性的发挥,先锋派作家群体适应了中国作家反思历史、挑战主流话语的内在需求,实现了西方现代和后现代艺术思潮在中国本土的创造性转化.先锋派的先锋精神在于对自由的追求,已经成为当代文学持久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6.
清朝特别重视对官员的监督,有一系列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企图确保皇权的至尊、官员的清廉和吏治清明.文章重点对清季新政时期外官监察制度几个方面的变革做阐述和分析.清朝廷不仅对原有的监察制度进行了修正,而且还创设了新的监察制度.由此,清朝的监察制度朝着专业性和近代性方向发展,其监察制度具有了新旧杂糅的特征,开启了近代监察制度的先河.  相似文献   

17.
元和后期 ,随着宪宗前期清明政治的逆转 ,元、白针贬时弊 ,关注现实的“新乐府”诗失去存在的现实依托。在历经理想破灭、仕途坎坷的痛苦后 ,元和士人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儒士的兼济情怀遭到严重摧抑。迷惘、失落中 ,他们普遍回归自我 ,在艳情或闲适中安顿心灵 ,寻求安慰 ,六朝诗风再次受到青睐。《御览诗》的编集正是当时整个社会士人心态和审美趣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8.
女娲意象这一神话原型对毕淑敏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毕淑敏小说立足于女娲式的民族精神积淀和现代女性独立、自尊、坚韧的中介点,从"创世""救世"等角度广泛展开,深入开掘,从而完成理想的女性塑造。毕淑敏笔下的女性形象的品格特征与女娲意象两者之间存在着命脉相传的对位性关联,在她们身上融合了毕淑敏对生命传承、生存抗争、女性品格的深刻阐释。伴随着源远流长的女娲原型神话,毕淑敏笔下的女性形象也获得了无限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进村推动了农民家庭再生产模式的转型,重构了家庭再生产过程的资源配置逻辑、权力互动方式和价值实现路径。农民家庭的内部动员和资源凝聚回应了扩大化家庭再生产的发展性目标。家庭功能在“恩往下流”的资源配置模式中强化,形成家庭功能对家庭政治与家庭伦理的吸纳效应。因此,现代性压力激活了家庭的功能之维,重构了家庭运行的基本动力,塑造了转型家庭的实践形态——功能性家庭。基于“功能——结构——伦理”的配置,功能性家庭揭示了家庭转型过程中“传统”与“现代”因素的复杂关联,展现了中国家庭制度的弹性,推动了农民家庭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