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9 毫秒
1.
俄国作家果戈里曾说过:“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这说明人物外貌描写是十分重要的。在人物描写中,怎样才能达到传神的目的?在人物外貌描写方面,我尝试了以下方法:  相似文献   

2.
《阅读与作文》2009,(1):76-77
我国民间,几乎人人都熟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故事。这八位神仙究竟是凭空杜撰出来的神话人物,还是历史上某些人物的模拟化呢?  相似文献   

3.
关于评价历史人物的是是非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评价历史人物,是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最容易引起争论的一个领域。同一个历史人物,为什么会有种种不同的评价?一是见识上的高下,二是资料上的丰寡,三是判断的当否,四是爱憎标准的不同。“知人论世”是评价历史人物重要的方法论之一,脱离一定的历史条件去“评价”历史人物,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结论。论定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善恶是非,一是察其言而观其行,二是看其是促进还是阻碍社会发展、历史进步。  相似文献   

4.
人与路     
《阅读与作文》2007,(1):26-26
这篇章以画始而以画终,首尾遥相呼应,中间的内容都是对画中人物表情的解读,在解读时,作充分联想,大胆想象,写“感动中国”人物丛飞身染重症却“用心默默在走,路,一直在延伸”,写南非总统曼德拉“在曲曲折折的历史路上,抱着一份信仰”,写舒婷面对“历史的重担”“微笑”——这实际上已经巧妙地回答“那背着我们的人该是什么表情呢?”这一疑问,在对一种表情反复解读之后,作又以诗意的笔触作了含蓄的回答:“那踏过的雪,已承载了荣光,我们一起微笑,在路上。”  相似文献   

5.
何为文脉?文明演化之历史血脉是也。它代表文明演进的方向。古往今来,每一种新的文化现象的产生,往往是先由其“先知先觉”的代表人物所首创,然后为大家所学习并继承发扬开来。“天不生仲尼,万古如常夜”。为了表示对这些伟大人物的敬仰和纪念,感激他们为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后人把这些人物称之为“圣人”。如中国的孔子,西方的苏格拉底。  相似文献   

6.
人名检索是人物资料检索的开始。由于人物资料在社会科学文献中几乎无所不在,因此人名检索甚为复杂。本文多角度阐释姓氏、字号、别名、谥号、笔名、官名等的检索,评介人名检索常用工具书,旨在提高检索效率,力求“检准”、“检全”,并指出新近面世的人物辞典在收录方面有了新的突破———逾越了“盖棺才能定论”的樊篱。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莫泊桑短篇小说的叙述方式主要表现为:在楔入观察的影响下,形成以“人物——叙述者”为中心的多层次多变化的独特方式。这一方式又变化为四种形式:(1)“人物——叙述者——他”讲述自己的故事,叙述者不是焦点人物,主角另有其人;(2)“人物——叙述者—他”讲述自己的故事,叙述者是焦点人物,是小说的主角;(3)“人物——叙述者——我”叙述“我”所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事件,“我”不是焦点人物,主角另有其人;(4)“人物——叙述者——我”讲述自己的故事,我是事件的参预者,叙述者,暗含的作者,还是焦点人物,小说中的主人公。  相似文献   

8.
在写记人的文章时.同学们总是表现不出人物的个性特征来。一写弟弟、妹妹,就是“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红红的脸蛋像苹果”;若写是农民的父亲.就有“长着一双厚厚老茧的手”;而妈妈则“唠唠叨叨”说个不停……这些不仅笼统浮泛、言不尽意.使人物失去了光彩照人的形象,而且读者读来也是眉头一皱、甩手喟叹。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人”的与众不同呢?单从正面刻画的角度来说,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鲁迅小说中的“我”,一方面是功能人物,一方面是内涵人物。当“我”以功能人物出现时,承担了小说的叙事功能,读者在“我”的引领下进入了主人公的生命空间;同时,把小说中的人事情景纳入到“我”的情绪中,支配读者的情感反应。当“我”以内涵人物出现时,“我”和主人公参差对照,重叠互映,各得生命;另外,作为内涵人物的“我”,成为一个不可靠的叙事者,在讲述中洞开裂缝,开拓了更深远的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10.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语言是心灵的“门户”。写人记事,离不开人物语言的描写,语言描写是表现人物精神风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之一。下面就如何写好人物语言我给大家支个“三要”的招。  相似文献   

11.
读书阅世     
李飞跃 《社区》2011,(17):14-14
十来岁.我们阅读的是童话和传说,关注的问题是“善”与“恶”。现在回想起来,对人物印象的第一个判断常常是:“好人还是坏人,好事还是坏事?”对周围的人物如是观,对影视文学中的人物如是观,对自己亦如是观。黑白分明的世界里。天人合一。尚未起衅。如果哪一天,我们发现了善恶中间出现了灰色地带.并且能给予自己眼中的坏人以笑脸的话,那么这门功课也就结业了。善恶问题的核心是要成为一个“好”人:做好人、做好事、得好评!  相似文献   

12.
不少同学在人物、景物描写时给人的印象总是波澜不惊,平淡无趣,苍白无力,毫无生气。如何打造“动感十足的画面”,让你笔下的人物、景物灵动起来呢?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借鉴。  相似文献   

13.
曹禺早期剧作之所以呈现强大艺术魅力,主要在主题表现上呈现出多声部共鸣的复调式,极大地增强了剧作的艺术魅力,另外,曹禺剧作的魅力还藏在他对人物的设置上用了两个妙招,一是巧用“不在场的在者”烘托气氛,二是将人物设置在一个“不可二选一”的两难境地,使人物处于一种爆炸的临界点状态。  相似文献   

14.
请以“错误”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①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不少于20行);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我们先来联系生活实际。自己或别人曾经出现过什么样的错误?对错误的态度如何?犯了错误是怎样纠正的?通过纠正这个错误,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甚至可以联想到某些历史人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佚名 《阅读与作文》2007,(11):59-59
17世纪的欧洲,皇家宫廷中盛行打扑克娱乐。在英国有一套专为国王查理一世制作的扑克,印制精美,将小牌上的点数画成树上的果实,而大牌则印上欧洲各国国王、王后或重要人物的肖像。那么,扑克牌中欧洲历史人物的原型是谁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更不可能有个性完全相同的人物。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个性的人物才可能是真实可信的人物,才可能是有感染力的人物。所以,写人物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写出人物最突出、最鲜明的个性特征,使人物栩栩如生地立起来,“活”起来。中学生正处在写作的关键时期,怎样让他们学会写好一个人,怎样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应关注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中国,尤其是在当代中国大陆的学术界,关于中华民国历史人物的研究,罗家伦一直是一个被有意或无意地“边缘化”的“尘封”死角,长期被“冷落”。一个曾经被“民主斗士”闻一多“经典性”地政治批判为“靠五四运动起家”而“最后堕落成反民主的人物”的罗家伦,政治上似乎已经是“盖棺论定”。然而,“穿过历史的迷雾”,努力破除长期以来海峡两岸在罗家伦历史评价方面的“标签化”、“符号化”的历史偏见,从知识分子研究的视角对罗家伦的生平与思想给予新的阐释,仍然颇有价值且富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证了《西游记》过部小说里的向个主要人物的设计都是为了完成作的意图和意志,每个人物都有佛学寓意,都承担着实现小说主旨的使命。唐僧师徒五人被作用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构成五位一体,取其相生相胜之理;同时又把唐僧喻为“元神”,孙悟空喻为“心猿”,猪八戒喻为“情”,沙僧喻为“性”,白龙马喻为“意马”,主要原因是取佛学修炼的五个法门,意在通过心猿意马,性和情的改造,使得一心向佛的元神完成成佛大道。小说这种五位一体的人物形象设计,寄托着作企图改造社会,改造国民的理想。所以说《西游记》是一部主观性非常强,佛学倾向性非常明显的小说。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一些具体人物、具体画面,着重探索了曹雪芹塑造人物形象的丰富经验:如“一个赛似一个”美的刻划,对难而易与易而难的人物刻划,把准人物心灵敏感区运笔,还有声东击西、言此及彼、文气融贯、丝毫不散的艺术,给今天的小说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自古以来,具有高尚思想情操的人总是热爱着自己的家乡:有诗日:“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过窗前,寒梅着花未?”家乡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总是牵动着我们灵动的思绪;家乡特有的风采。总给予我们几分骄傲、欣喜和责任;家乡的各种知识,给我们一种陌生而熟悉的亲切感,鼓励我们树立更好地建设家乡的雄心壮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