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2 毫秒
1.
日本进口贸易的 30 %、出口贸易的 5 0 %在亚洲 ,但由于日本“重欧轻亚”的传统 ,其亚洲研究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近年来 ,随着亚洲国家 (地区 )经济的发展 ,尤其是中国的和平崛起 ,一向偏重欧美研究的日本开始高度重视亚洲的研究 ,出现了“新亚洲学”或“现代亚洲学”的说法。所谓新亚洲学或现代亚洲学 ,实际上是有别于过去日本“亚洲研究”的一种说法。日本过去的亚洲研究 ,着重研究亚洲各国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社会传统等 ,而且是在“欧美文化先进”、“日本文化先进”的理念下开展研究的。“新亚洲学”是以东亚为中心 ,在经济、国…  相似文献   

2.
明治维新是十九世纪后半期日本历史上的一次社会大变革。这次变革使日本从一个闭关自守的、落后的封建社会和频临为半殖民地的国家,迅速转变为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和亚洲唯一的民族独立国家。正如列宁所说,不到半个世纪,日本已同美国一样,显示出西欧类型的“经济上的、政治上的、文化上的和民族上的”“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全部基本特征”。①探究其成功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明治政府所制订与推行的正确的方针政策和策略,无疑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雁行模式创造了“东亚奇迹”,使亚洲“四小龙”和东盟国家相继成为第一代和第二代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然而雁行模式存在的弊端却使东亚地区在全球经济表现不俗的1996年,出口增长率大幅度下降,国际收支失衡,并且引发了1997年席卷东亚的金融危机,使东亚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蒙受了重大损失。认真研究雁行模式及其形成的产业结构的利弊,不仅有利于东亚各国(地区)经济的振兴和发展,而且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有警示作用。一、雁行模式的内涵雁行模式是指过去30多年间东亚区域内先进国家(地区)与落后国家(地区)之间的产…  相似文献   

4.
从理论上说 ,国外的投资者极有可能将其资金投入到亚洲地区。亚洲一些国家 (如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 )据说正在沿着“亚洲四小龙”的发展足迹向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方向迈进。在这一发展进程中 ,这些国家必须在产品质量和市场效率等方面拥有与众不同的竞争优势 ,尤其是在国际竞争方面具有开发新技术的能力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相对而言 ,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国家的技术水平和技能水平是较为低下的 ,因此 ,这些国家最初必须依赖国外直接投资 ,以此来作为加速其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在以往的岁月里 ,上述 4…  相似文献   

5.
古典社会学大家韦伯(MaxWeber)在其著述《亚洲宗教的一般性格》(1996)和《文化宗教与“现世”》(2000)中,认为亚洲宗教障碍世俗理性经济发展,无法导向有条理地制御现世。但实际上,亚洲从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企业界,到亚洲四小龙,乃至世界各地华人经济圈,在提高企业经营的绩效与品质等方法上,不乏倾向汲取中国儒释道三家精华,作为企业精神内驱力,并因此成功的案例。  相似文献   

6.
亚洲“四小龙”教育及作用的比较[美]保罗·莫里斯导言在1965—1990年间,23个东亚、东南亚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比世界其他任何地区快得多,其中香港(地区)、韩国、新加坡、台湾(省)、日本、中国大陆、马来西亚、印尼和泰国的经济增长最为令人注目。...  相似文献   

7.
到21世纪,中、日、美很可能仍是环太平洋地区的三大强国。她们富有活力、创造力、悠久的历史和民族的尊严。她们都力行重大变革,她们在21世纪前期将发挥何种作用都将取决于各自的变革。在21世纪,日本强大的经济、技术和组织力量将增强其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只要美日保持紧密结盟,亚洲力量均势稳固,日本不太可能成为独立的军事大国。与亚洲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相比,美国经济相对衰落。她不可能成为21世纪的霸主,但她的创造能力将使其在科学、教育、通讯和军事方面仍居领先地位。中国在21世纪初仍可能是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但在科技、国际贸易和投资方面很可能会落后于日本和美国。下世纪初,东亚的关键问题包括台湾、朝鲜问题、维持力量平衡及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和自然资源需求。如果上述三国高层领导人相互信任,技术专家紧密合作,这些问题都不难解决。  相似文献   

8.
“东北亚经济合作圈”作为牵引世界经济经济、地域经济的一大力量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日本早在六十年代,由新泻和富山等日本海周围的县就提出了将这一地域作为一个经济圈建立“环日本海经济圈”的构想。随着东西冷战体制的解体,缓和紧张的浪潮也波及到亚洲,因此,近年来中国、南朝鲜等亚洲国家和地区间已在推  相似文献   

9.
日本经济长期占据亚洲霸主地位 ,其国民生产总值占东亚地区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 ,它为整个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其他国家提供大量资金、技术、设备和市场空间 ,已经成为亚洲国家经济全面增长和东亚国家合作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是近年来两国经济合作中最为活跃的领域 ,日本已成为对华直接投资的主要国家之一 ,按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排序 ,在所有来华投资国家中 ,日本仅次于美国 ,居第二位。随着中国加入 WTO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日本许多企业更加看好中国市场 ,扩大对华直接投资。在此形势下 ,笔者认为有必要就日本对…  相似文献   

10.
政府的扶持与科技型企业家的成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景韶 《探求》2000,(1):24-25
本世纪80年代以来迅猛发展的技术力量导致全球经济、社会、观念的剧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创造了机遇。我国产业结构能否迅速优化,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能否迅速成长壮大已经成为关系到我国下世纪的综合国力和地位的关键问题。因此,要尽快形成一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有特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己品牌的高新技术企业,依靠科技进步,依靠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就成为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自从1978年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以来,我国陆续制定并实施了“星火”、“火炬”等8项国家计划;推行研究项目合同化管理及技术开发型研究所的企业化…  相似文献   

11.
转变政府职能,是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调整传统体制下形成的政府职能,重新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政管理体系,是政府自身的一场重大变革。学习、借鉴亚洲“四小龙”成功的经验,探索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行为准则,提出转变政府职能的思路和对策,是本文的重要目的。一新加坡、韩国、台湾和香港以其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成功的发展道路和高速的经济增长著称于世,被称之为亚洲的“四小龙”。探究“四小龙”经济的崛起,分析、总结“四小龙”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的成功经验,无疑对我国当…  相似文献   

12.
一、日本科技立国战略的形成及其新发展  日本科技立国战略制定于 80年代初期。它是战后日本科技战略的第二次战略选择 ,是考察战后日本科技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战后以来 ,日本一直注重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战后初期 ,日本在科技发展上远远落后于欧美 ,为了缩短与欧美之间的差距 ,日本利用“后进国”优势 ,积极推行独具特色的“吸收型”科技发展战略 ,大力引进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 ,从而大大缩短了与欧美国家间的科技差距 ,极大地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使日本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进入 80年代后 ,日…  相似文献   

13.
1868年明治维新到现在,只不过才一百一十七年。但对日本民族来说,却起了翻天复地的变化。日本从遭受欧洲资本列强侵略的软弱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这是一条曲折复杂之路。它固然具有从落后的封建侄楷下解放出来的意义。而另一方面,它是在奴役中国、朝鲜等亚洲国家的战争中来发展自己的。列宁曾说,维新的日本是"先进国家"、是"文明的自由的",同时也指出日本是"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是"全副武装的强盗"。日本的奴役亚洲国家,必然遭到亚洲各国人民的激烈的反抗。日本在侵华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惨败,这是明治维新后的最惨痛的教训。  相似文献   

14.
古达尔教授首先概述了几种已经被亚洲“四小龙”经济迅速崛起的事实所否定的西方传统发展理论。第一,传统的西方发展理论认为,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国如果没有自然资源,就很难发展经济。“四小龙”中的南朝鲜、台湾、香港和新加坡无一例外地缺乏自然资源,它们的经济发展使传统的西方发展理论的这一论点受到考验。第二,传统的西方发展理论认为,大国比小国更容易发展。亚洲“四小龙”的幅员都很小,它们的发展证明,小国或地区能更快对人民的需求作出反应。第三,传统理论认为,由于在历史上受到殖民压迫,原殖民地的经济发展速度会很缓慢。亚洲  相似文献   

15.
日本是一个严重依赖海外市场而生存的国家,这种外向型的国家战略,必然决定其对外经济合作是其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要素.从战后6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后,便不断提出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构想,如“环日本海经济圈”、“环太平洋经济圈”、“环黄海经济圈”和“东亚共同体”等.日本不同时期提出的区域经济合作构想都潜存着不同的国家战略意图,即经济的到政治的战略转型.本文主要以日本不同时期提出的区域经济合作构想为切入点,揭示其日本国家战略取向的转型变化.  相似文献   

16.
战后初期日本“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浅析南开大学袁欣日本在二战以后通过实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迅速地由一个落后的战败国一跃而成为一个先进的经济大国。本文运用实证的方法对日本在战后初期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作简要的分析。①一、对“出口导向”型...  相似文献   

17.
自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一直十分重视职业技术教育,把培养产业界所需要的人材作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出发点。日本在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训练更是政府所经常研究的问题,日本国会还通过工业技术教育促进法,明言“日本工业教育成为发展我国工业和经济的基础”,并代表日本主要经济团体呼吁:“日本的教育必须改革,才能适应日本的经济发展。如果日本在这个经济高速增长的年代里,不是有目的地发展培养工程师和专业技术教育人才的训练计划,以确保未来工业科技的继续进步,我们的工业科技将会一天比一天地落后于国际水平,使日本无法和其它国家竞争”。  相似文献   

18.
志远 《今日辽宁》2005,(6):54-55
“十五”期间,辽宁省共执行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专家项目2436项,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专家4385人次;经济专家44000人次;外国文教专家4015人次。全省实施出国(境)培训项目1975项,派出10400余名技术和管理人员赴国(境)外培训。“十五”期间,在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征程中,辽宁的引进国外智力工作迈出了坚实的脚步。2001年、2002年、2004年,辽宁成功举办了三届引进国外专家项目洽谈会暨高新技术展,打造了对俄罗斯规模引智的品牌,作为为辽宁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一个品牌为社会所认可。在三届展洽会中,外方共提供了1343个高新技术成果,涉及机械制造…  相似文献   

19.
“日本模式”的基本特征是 :(1 )“日本模式”的核心是“追赶”(注意 :不是赶超 ) ,目标是以实现重工业化学工业化为开端 ,赶上欧美先进工业国 ,或称之为“追赶型现代化”;(2 )“日本模式”的基础是“后发效益”;(3)以市场失败论”作为理论根据 ,加强政府干预 ;(4)以引进技术为主的技术政策 ,是追赶欧美的主要手段。战后日本的落后首先是技术上的落后 ,从而导致其产品的落后和产业结构的落后 ;(5)坚持“贸易立国”和“出口主导”,以保证“追赶型现代化”所需的外汇 ;(6)实行统制金融 ,以保证“追赶”所需要的低成本的巨额资金。“日本模式”…  相似文献   

20.
孔凡静 《日本学刊》2003,(1):139-152
战后高速增长时期的日本经济应该定位为“追赶型现代化” ,而不是“赶超型现代化”。“赶”与“超”是先后相继的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日本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在西方各国中最强有力的 ,但还不是“政府主导型”经济 ,而是政府强有力干预下的民间投资主导型经济。“贸易立国”长期作为日本基本国策 ,其初衷确与日本是“资源小国”有密切联系 ,但就总体而言 ,“贸易立国”主要不是为了换取外国资源 ,而是为了换取昂贵的外国先进技术和设备。“贸易立国”的实质是“以引进为主导的技术立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