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7 毫秒
1.
3月20日,美国发动的对伊战争爆发。经过20多天的猛烈打击,4月9日,美英联军夺取了包括首都巴格达在内的伊拉克大部分地区,美国宣称萨达姆政权已经倒台。但伊拉克主要领导人以及共和国卫队的集体蒸发,却使得这场战争又平添了新变数,美国总统布什承认,“战争远未结束”! 每一场战争都会给经济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伊拉克战争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相似文献   

2.
美国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硝烟未尽,谁将成为下一个打击目标的传言便已甚嚣尘上。最近各种迹象表明,美国把新的打击目标锁定为伊拉克。 其实早在去年11月26日,美国总统布什便向萨达姆发出了明确的战争威胁。他要求伊拉克允许联合国恢复对其进行武器核查,否则将知道会产生什么后果。今年1月29日,布什在国情咨文中更是将伊拉克与伊朗、朝鲜一起列为所谓的“邪恶轴心国”。2月12日,萨达姆的死对头、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公开宣称:“美国目前没有向伊朗和朝鲜开战的计划,但伊拉克属于一种不同的类型,巴格达必须进行一次政权更迭。”美国副总统切尼最近也宣布,3月中旬,他将进行上台以来的首次出访,包括约旦、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等4个伊拉克邻国。显然,他是为了打击伊拉克做战前游说。  相似文献   

3.
枭雄的末路     
2003年12月13日傍晚,大批美军士兵突然包围了伊拉克北部一个叫达瓦尔的小镇,挨家挨户进行搜查。在一个农家院子里,美军发现了一个地洞,里面是一个蓬头垢面、长满灰白胡子的老头。还没等美军搞清楚是谁,这个老头就用英语说:“我是萨达姆·侯赛因。我是伊拉克总统。我想要谈判。”第二天,美国兴奋地向世界宣布,“我们抓住了他”。一代枭雄萨达姆就这样落到了夙敌手里,没发一枪一弹,甚至没有任何抵抗的表示。自从巴格达陷落、萨达姆神秘蒸发之后,全世界一直在猜测萨达姆的下落和下场,萨达姆也在多次录音讲话中鼓励伊拉克人英勇作战,把美国人从…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2月19日动身前往巴格达,2月22日,安南同伊拉克领导人就和平解决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问题达成协议。 图为安南在巴格达会见伊拉克总统萨达姆。  相似文献   

5.
八月十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市中心的繁华街头,一列豪华奔驰车组成的车队缓缓驶过,驾驶第一辆汽车的司机竟是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而端坐在车右座的则是自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以来,首位访问伊拉克的外国元首委内瑞拉总统乌戈·查韦斯。萨达姆为对这位不顾美国压力,毅然来访的客人表示尊敬和感激之情,亲自为他驾车在巴格达市内兜风,观赏街景,一直迎送客人到下榻的总统府。这是受联合国制裁10年来,萨达姆首次破例在巴格达公开驱车露面。舆论认为,萨达姆此举非同一般,不仅是对来者显示其高规格礼遇,更是一种政治姿态——尽管经受了10年制裁,萨达姆依然在向美国挑战。  相似文献   

6.
随着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偃旗息鼓,伊拉克是否应该成为反对全球恐怖主义战争的“第二阶段”?主张对伊拉克采取强硬路线的鹰派人士警告说,萨达姆·侯赛因的大规模毁灭性武库以及他对美国的狂热仇恨使他成为首要威胁。其他人建议继续采取外交手段,让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返回伊拉克,他们认为,进攻伊拉克将使阿拉伯世界发生动荡。  相似文献   

7.
美国总统布什最近宣布向伊拉克增兵,并且对指挥伊拉克战争的军方领导人进行了“大换血”,希望能够通过人事和战略调整稳定伊拉克局势。但是负责执行伊战新政的美军高官却对目前局势感到十分担忧,他们认为美军在伊拉克的新战略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8.
“萨达姆之死”作为国际政治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凸显了国家安全、国际秩序与全球正义等方面的问题。“萨达姆之死”和伊拉克作为“失败国家”问题,一方面将进一步危及伊拉克的国家安全、破坏国际秩序和损害全球正义;另一方面它又为维护国家安全、建构国际秩序和伸张全球正义提供了种种可能。“萨达姆之死”在短时间内并不能终结伊拉克的乱局,因为没有民族和解与政治宽容就无法实现“永久和平”。  相似文献   

9.
人们有时把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说成是“近东的疯子”。这种轻蔑的诊断不仅不准确,而且是危险的。研究萨达姆·侯赛因最近22年的履历表令人信服地证明,他是一位老谋深算的、决不是非理性的、但同时也是极端危险的政治家。萨达姆·侯赛因1937年出生于伊拉克中部塔克里特附近的贫农家庭。他的父亲在他出世以前不久去世,按照传统,他的叔父娶了母亲。萨达姆的名  相似文献   

10.
伊拉克战争使“9·11”恐怖袭击事件以来陡然升温的俄美关系面临考验。俄罗斯能源资源使其在中美俄新型“能源三角关系”中处于左右逢源的有利地位 ,能源外交成为振兴俄罗斯的重要手段。俄罗斯在加强与美国能源合作的同时 ,出于维护自己在“后萨达姆”时代的伊拉克石油利益与美国展开外交斡旋。  相似文献   

11.
2 0世纪 70年代 ,伊拉克作为一个地区大国在海湾崛起 ,正值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美国先是对伊朗革命进行仇视宣传 ,诱导萨达姆发动对伊朗的战争 ,而后在战争中扶弱抑强 ,借机“渔翁得利”。接着 ,美国又诱导伊拉克侵略科威特 ,借此对其进行打击 ,以便把这一阿拉伯核心国家扼杀在萌芽状态 ,从而达到美国变海湾为自己内湖的目的。最终的结局将是小布什来圆霍梅尼的梦 ,伊拉克将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建立起现代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2.
《社区》2009,(23):4-4
《圣经》对布什的影响有目共睹,从来没有哪位总统在处理国家事务时像布什这样强调宗教。在伊拉克战争前夕。布什还很不慎地将这场战争比喻成“新时代的十字军东征”。  相似文献   

13.
在萨达姆政府突然人间蒸发,巴格达陷入混乱的同时,有关伊拉克重建的问题提上了国际社会的议事日程。作为战争的发动者,美英尤其是美国摆出舍我其谁的架势,坚持要主导伊拉克的重建,遭  相似文献   

14.
现代战争有点像网络游戏。远在拉斯维加斯附近基地的一个空军中队,却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上打起了真正的战争,其中包括抓获萨达姆。  相似文献   

15.
美国惯以世界霸王自居,动辄对别国舞枪弄棒,谁敢对其言不,就要拿谁开刀。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偏不信邪,向“山姆大叔”叫板。 萨达姆戎装笔挺,豹眼浓髭,人们望其举手投足,便知是个狠角。俄总理普里马科夫与他打了20多年交道,对他的评价是:“坚定执着常演变成残酷无情,意志坚强近乎顽固,勇往直前常不顾阻力。荣誉和尊严是他的生命,他虽很理智,却常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6.
政治是尽可开心的“作料”记得4月上旬有一天,在公司上班时收到一个电子邮件,打开一看原来是一组关于伊拉克战争的笑话,其中一个给我的印象最深,现抄录如下:美国总统布什和国务卿鲍威尔就正在进行的伊拉克战争召开一个记者招待会。一名记者发问:“请问总统先生,您发起这场战争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布什回答:“我们的目的是杀死四千万伊拉克人与一个计程车司机。”记者大惑不解地问道:“为什么要杀死一个计程车司机?”只见布什得意洋洋地转过身去,对鲍威尔说:“我跟你说过他们不会在乎那四千万伊拉克人的吧?”看完这则幽默,我的笑声响彻了我们…  相似文献   

17.
奥巴马当选为新任美国总统的第二天,《纽约时报》刊登了一则惊天消息:伊拉克战争已经结束。报纸头版最醒目的位置刊登着这样一段话:"国防部  相似文献   

18.
港澳台同胞 深切关注伊人民命运 自从伊拉克战争打响以来,国际社会普遍关注,随着战争的不断深入,反战情绪日益高涨。近日,港澳台的各大社团、媒体纷纷以各种形式表达了对伊拉克人民命运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语当代西方世界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如何与伊斯兰国家相处。自“911”以后,美国发动的反恐战争给世界的未来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美国已经用武力解决了萨达姆政权,但伊拉克依然动荡不安。美国伊朗双方围绕核问题的争吵,以及美国两大航母战斗群在海湾的集结,更加深了人们对  相似文献   

20.
正2003年12月20日,在美国反恐部队的攻击下,萨达姆被抓,美国军队入驻伊拉克。在我们的印象中,伊拉克从此进入民主时代,人们告别独裁暴君,走向光明坦途,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美国发动的反恐战争中,伊拉克百姓死伤无数,据统计,死的人数超过了10万人,还有数十万人受伤。他们本来只是个小老百姓,平淡地过着自己的生活,谁知一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