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父爱深深     
我自幼在农村长大,当然也是在农村上的中小学。记得上小学时,几乎每个孩子都是由父母接送上学的,而我每天要自己走两公里的村路上学。上初中后,我才有了一辆哥哥们骑过的旧自行车。每天的路程有15公里,父亲从没有接送过我。那年夏天,我  相似文献   

2.
马志国 《新天地》2016,(6):46-47
我的老伴今年72岁。平时我们老两口和儿子一家分开住,但家里一点都不冷清--从10年前开始,大孙子就放在我家,由我们照顾,儿子儿媳到了周末来看看老人和孩子。就这样带了6年大孙子,儿媳又生了一个男孩。大孙子接回了儿子家,我们接着看护小孙子。直到今年孙子转到全托的幼儿园,不用我们接送上下课了。  相似文献   

3.
编读往来     
《社区》2012,(12):1
正老人的儿童节和我一起晨练的老曹去省城陪孙子过"六一"儿童节了。走之前就开始为孙子忙活,准备孙子爱吃的家乡点心啦,上山去找孩子要的植物标本啦,还有小家伙最喜欢的兰草花也得带着。  相似文献   

4.
郝安 《百姓生活》2014,(7):18-18
很多时候,我们都能够听到这样的牢骚:要接送孩子上学,要督促孩子完成作业,要洗衣做饭,要收拾家务,要忙工作,累得要死,什么时候才能过几天轻松幸福的生活啊?  相似文献   

5.
《社区》2008,(5):4-5
蓝天野并不是出生在书香门弟,家里的大人大多不看书,最早的文学方面的熏陶来自他的祖父和父亲,“祖父念过书,他每天晚上给我讲,讲的多是《西游记》,还有一些公案,但是讲得多了,就不知道再讲什么了。”于是,蓝天野上小学后不久,有一次书店拉了一车书去学校卖,蓝天野的祖父就吩咐孙子买几套书回去,“他看完给我讲,当时买了《水浒》,还有一些民间的说部,都是说书人传下来的书,有《三侠五义》、《小五义》等。”除了祖父,蓝天野的父亲也识字,“我印象中他很聪明,家里很多东西都是他自己做的。”  相似文献   

6.
前年,我们把孩子转到市里的一所重点小学上学,为方便接送和照顾孩子,我们想在学校附近的老社区买一套二手房。看了几处旧城的小区都不算满意,除价格偏高外,主要是居住环境脏、乱、差。  相似文献   

7.
谁该示弱     
孩子上学需要接送,于是将母亲接到家里来住。母亲来了之后,照顾孩子之余。她还能兼顾给我们做做饭。和以前一下斑就忙着奏“锅碗瓢盆”交响曲相比较。我和老公现在下班就能吃到现成的饭菜,而且花样翻新,滋味丰美。可没过几天,我就发现了问题。母亲爱孙心切,只要孩子想吃爱吃,花销多少她都不会计较,也从不考虑营养是否均衡。于是,我责备母亲不该由着孩子。  相似文献   

8.
张冬梅 《社区》2014,(1):56-56
孙子10岁,上小学5年级了,每天上学奶奶还要反复交代:过马路要小心,不要闯红灯;不要与人家打架;不要贪玩,一放学就回来。孙子10岁生日那天,朋友送给他一个小学生手机,没玩多久,便给弄丢了,孙子也不以为然。奶奶闻讯,直唠叨:“不得了,不得了!几百块钱的东西,  相似文献   

9.
老爷子年轻时,是条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汉子,加上会些武功,住家附近有些名气。后来经历的事儿多了,锐气大减。自从5年前退休,胆子越来越小,见事就躲,没事也老担心会出事儿。老爷子夫妇俩和儿子在省城生活,女儿在上海工作。女儿女婿多次打电话来,请老爷子到上海过年。老爷子也想去大城市开开眼,但又舍不得刚刚上小学的孙子。他把接送小孙子上学当成了头等大事。小孙子放寒假后,老爷子还是舍不得走,一直拖到离大年三十只有两天了,老爷子才盘算上路的事。但他觉得飞机票太贵,轮船太慢,火车太挤,总之都不太安全,最后还是选择了汽车,但到长途车站…  相似文献   

10.
人同此心     
郭庆晨 《社区》2002,(4):27-28
购买新车的喜悦和对丢车的担心几乎是相伴而生的。从将新的自行车推到家里的那一刻起,就提防它随时有可能丢失。在中国,这种经历、这种心态几乎每一个曾经拥有过自行车的人都有过,作为哈尔滨市的市民,我也不例外。记得70年代初期,我一位朋友的父亲,从国外带回一辆折叠式自行车。这辆车无论是颜色还是轻便程度,都备受人们的关注。住楼房的朋友小得不将这辆车随时搬上搬下,  相似文献   

11.
长寿乃世人之心愿。通过愉悦精神、调节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以延长人的寿命,并非天方夜谭。以下延年益寿“十乐”妙法供老年朋友参考:知足之乐———知足者行也安然,坐也安然,富也安然,贫也安然,布衣得暖胜似锦;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大鱼大肉固然香,粗茶淡饭更香甜;名也不贪,利也不贫,清心寡欲,宁静致远,知足赛过长生药。天伦之乐———与子女分居的老人,子女要常回家看看,慰藉侍奉老人;老人也要亲近子女,或教诲晚辈,或接送上学,或携孙子孙女逛公园。年节假日老少和睦相聚,共享天伦之乐。这就是常被人戏称的“孙子疗法”…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得到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6-0118)的支持. "村小学被砍掉了","学校变成牛圈了","学校砍了,但孩子不能不读书","送出去读书要多花多少代价啊!","寄宿在学校多花钱,也不放心","大人白天多少事儿,接送不容易啊","时间都浪费在路上了,早上要接送孩子,中午要给孩子送饭或者在街上给他买东西吃,家里事都没有时间做,觉得(时间)不够用","还是村里有学校方便点,街上太远"……这是我在江苏省A县B村调研一个月期间,村民对我说得最多的话.  相似文献   

13.
王大妈是个幸福的老人。她和老伴都退休了,老伴是位德高望重的工程师,退休后又被别的单位聘请去工作,忙得一天也不着家。三十多岁的独生子事业有成,与儿媳在南方某城市工作,幸好宝贝孙子一直由王大妈带着,生活过得还算充实。可一转眼,小孙子到了上学的年龄了,这不,前段时间刚被孩子的父母接到南方去了。这下,王大妈顿时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偌大一个家每天只剩她一个人,孤独、无聊时时刻刻困扰着她,吃饭不香了,睡眠也不好了,时间久了,居然得了忧郁症。  相似文献   

14.
高阳 《社区》2012,(24):62-63
一位三十出头的年轻母亲,作为"独一代"的她,养育了一个可爱的"独二代"小男孩。当被问及家中平时是谁照看和接送孩子时,她坦言由于自己和丈夫都忙于工作而分身乏术,加上家中的长辈们都渴望照顾小孙子,因此平时都是姥姥、姥爷在承担抚养小孙子的责任。这对"独一代"夫妇每天与孩子面对面相处的时间少得可怜,  相似文献   

15.
赵常民 《社区》2009,(6):33-33
山东的李女士来电咨询:在一小学的校园里有一个幼儿园,幼儿园根据家长接孩子的早晚时间,将接送孩子的班分为早接班和晚接班两个班,早班的费用是每月100元,限时接送孩子;晚班的费用是每月120元,不限时接送孩子。我和我妻子下班都比较晚,所以我们将4岁半的女儿送到学校幼儿园托管并选择了晚接班。有一天我们因为有事没能及时去接孩子,孩子自己靠在篮球架旁等我们接她。有几个高年级的小学男生放学后没有回家,在学校玩扔石头比赛,有一男生扔的石头正好打在我女儿的眼睛部位,我女儿痛得大声哭叫。  相似文献   

16.
穿什么衣服去上学?如果上学时的我能够拥有一个衣橱,里面放满了各式各样的新衣服,我就不会有这样的疑问。可是,我是农村穷孩子,只有在过新年时,才有一件至多两件新衣服,平时所穿的都是寥寥几件破旧的衣服。所以,穿什么衣服去上学,就成了经常盘桓在我心里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7.
飘文 《人生与伴侣》2007,(12):12-14
2007年6月13日凌晨,16岁留守少年王×涛在广州弑母砍父的人伦惨剧震惊全国。事后,许多社会科学、心理学、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认为,导致悲剧发生的最根本因素是王×涛长期缺乏家庭教育和亲子教育。 其实,像王×涛这样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在全国还有很多。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照看、教育孩子的任务就落在了年迈的老人身上,而这些文化程度不高、“旧观念”浓重的农村老人常常手足无措。那么,可不可以让老人们也“充一充电”,学习一些如何管教孙子的新经验呢?在广东省乐昌市,有一位打工汉在两年前就想到了这个办法,他勇敢地在当地开起了一个“留守老人学校”。  相似文献   

18.
乐乐是一个16岁的小姑娘,去年初中毕业。今年3月,爸爸联系了一位在美国的朋友为乐乐担保,把她送到美国去念高中,同时去这所学校的还有其他几个中国孩子。半年多过去了,16岁的乐乐在美国过得怎么样? 生活有点闷 乐乐英语学得特别好,这是家人下定决心准备送她去美国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到了美国后乐乐才发现,在大陆上很让她感到自豪的英语在那儿就象广东人说普通话一样。无论怎样都有一种交流上的困难。 这是设在美国西部的一所不算太正规的学校,与在国内打听到的情况完全是两码事。说是某所著名大学的预科学校,谁也想不到它离…  相似文献   

19.
杨澜 《社区》2010,(23):5-6
中学六年,我就读于北京理工大学附中,它是海淀区的重点中学。城市里的中学生穿过农田去上学的恐怕为数不多,我却有这份享受。学校的后门连着四季清香的大片菜田。走路只需20分钟左右,算是条近道。遇上刮风下雨,骑自行车不便,乘公共汽车又不顺路,我便常常择此捷径步行上学。  相似文献   

20.
我特别看不惯一些做母亲的人一惊一乍的,好像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孩子的敌人。过马路是危险的,因为有车;上楼梯是危险的,万一一脚踩空;陌生人是危险的,他们可能是人贩子;看电视是危险的,视力会下降……我至今记得上高中的时候,有一次我要赶到学校参加期末考试,下雪,母亲一定坚持要我步行或者搭公交车去学校。当时我在吃早饭,马上就要吃完了,忽然闻此“噩耗”,几乎呆住了——我的期末考试啊,要我坐公共汽车,等我到考场人家还不都交卷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