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秀春 《市民》2006,(4):7-7
清明是中国人祭祀祖先的重要节日。今年清明节许多祭祀典礼上,参与者纷纷身着“汉服”,以复古礼仪拜于祭坛之前。名为“恢复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
多情多味精明诗阳春三月,莺飞草长的时节,中华民族又迎来了一个很有人情味的清明节。缅怀先烈、祭奠英灵、寄托哀思是清明节的主要内容。“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从唐代诗人白居易笔下的这首《清明野望吟》诗句中便可管窥一斑。民间流传的一首《清明吟》更把生离死别之情刻画得十分动人:“又是一度清明至,道路泥泞人伤悲。死者魂魄已飞散,人作古黄土葬  相似文献   

3.
《中华魂》2013,(8):46-47
一到清明节,人们首先想到就是祭祀祖先、上坟烧纸等习俗。但清明节更重要的习俗是禁火。 一到清明节,人们首先想到就是祭祀祖先、上坟烧纸等习俗。但清明节更重要的习俗是禁火。清明节作为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日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所以,过好清明节也不仅仅就是祭祀这么简单了。  相似文献   

4.
“风落梨花雪满庭,今年又是一清明”。今年4月4日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清明节。清明源于夏代,原意平治。秦汉列为节气。魏晋后成为民间节日。清明自古有寒食、插柳、扫墓、踏青、斗鸡、蹴鞠、拔河、荡秋千、放风筝等风俗。插杨戴柳唐宋盛行。原意为“顺阳气”,民间用以招介之推母子亡魂。《永嘉县志》载,清明插柳于门,绾柳作圈缀花于其中,置小儿头上。昆明也有“清明插柳于门,儿童亦以柳为冠”的记载。宋伯仁《清明插柳》诗:“清明是处插垂杨,院宇深深绿翠藏。”据说唐末黄巢发动农民大起义时,规定了“戴柳”为号,取意“生机勃发”。此后,清明日…  相似文献   

5.
“清明节时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此诗脍炙人口,吟咏不绝。清代著名学者,《四库全书》总编篡纪晓岚却有不同看法。他说此诗“不够简炼”,说既是“清明时节”。自然“雨纷”,何须多言?“行人”定在“路上’,不在“路上”,何谓“行人”?“借问酒”,不“借问”也有借问之意,无须指明。  相似文献   

6.
1 上巳节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因节日定在农历三月上旬巳日,故取名“上巳节”。从魏晋以后,开始定三月三日为上巳节。古时,每到这一天,人们都去水边洗涤污浊,举行“消灾除邪”仪式,古语叫“祓禊”。它起源于商族的高禖祭祀,有简狄吞玄鸟之卵而生契的传说。《诗经·商颂·玄鸟》中写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史记》记载说:“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这种传说到后代逐步演变为三月三上巳节的祓楔求子之事。  相似文献   

7.
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当我想起了唐代大诗人的这首诗的时候,就想到清明节快要到了,只剩下了一步之遥。  相似文献   

8.
清明之清     
孙丽丽 《社区》2022,(7):60-60
岁岁清明,今又清明,一场又一场的春日细雨,让万物清朗明净,春光也明媚如水。古人说,“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所以叫做“清明”。清明,既是祭祀先人.缅怀逝.者的日子,也是草长莺飞的时节。泥土泛着清新的气息,草儿绿了,枝条发芽了,油菜花开如画卷,柳条儿在春风里轻摆,柔媚得如少女在轻歌曼舞,小鱼儿在水中绿柳旁悠然地打着圈,涟漪如流光。  相似文献   

9.
清明寄语     
清明节,一年一度。跟随春天的脚步,你又如期而至,带着几分凝重,几分肃穆。此时此刻,不管家居何方,身在何处,只要是炎黄子孙,都忘不了清明节呀,忘不了清明去扫墓。清明是精神家园,清明是心灵支柱。在黄帝陵,祭祀典礼盛大,万众虔诚顶礼,拜轩辕,  相似文献   

10.
烈士墓前     
崔莹 《新少年》2011,(4):28-28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每当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来的时候,我总不禁想起这句诗。今年的清明节又到了,我们五年级同学在学校的组织下,参加了县政府倡导的“缅怀先烈”清明扫墓活动,纪念为解放我们这块土地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英烈们。  相似文献   

11.
绵山奇观记     
冯骥才 《社区》2009,(5):32-33
凡是名山,必有奇观。何谓奇观,天下罕见之神奇者也。那么,深藏在三晋腹地的绵山呢?绵山以寒食清明节的发源地闻名于世。也许是寒食清明的名气太大,遮掩了它种种的神奇。今年清明时节,去到绵山拜谒大情大义的介子推墓,进山一看,吃了一惊,绵山竟藏龙卧虎有此绝世的奇观!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和社会各界通过清明节到黄帝陵扫墓、祭祀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仪式,对于增进民族文化认同、提振民族自信心、凝聚抗日救亡力量,发挥着积极的社会作用并产生了广泛影响。在国民党和国民政府主持的连续9次清明祭祀活动中,共产党和陕甘宁边区政府仅参加3次,其身份为“从祭”“陪祭”,国统区官方新闻只字不提。文化仪式的背后,是国共两党政治分歧的严重撕裂与政党属性的巨大差异。国民党作为执政党,没有妥善化解分歧,消除差异;而共产党则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求同存异,善于在把握大势大局中求生存,谋发展。  相似文献   

13.
老树 《老友》2012,(4):10-12
新华网2012年3月611的文章《清明节俗,为何历久弥新》指出,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它源起于汉代.前身是失传已久的“寒食节”。而清明节的习俗在上千年的历史演变中,也经历了从禁火到祭扫、从踏青到狂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清明节,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易通卦验》中说,春分加15日为清明。《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前继春分,后启谷雨,是农历24节气之一。此时,春光明媚,桃红柳绿,正是春耕春种的好时光。正如古诗写的"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  相似文献   

15.
清明话民俗     
清明是阴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孝经纬》称作:“万物至此,皆洁齐清明。”这个节气的第一天,便是我国民间习俗中的清明节。传说春秋时期,公子重耳被骊姬陷害,逃亡十九年,回国后当上了国君,称为晋文公。他即位后封赏曾与他一同逃亡的大臣,独忘了割股以进食的忠臣介之推。介之推遂与其母隐居绵山。后有人向晋文公提起介之推,文公懊悔,亲自往绵山寻找,不得踪迹,便  相似文献   

16.
又是一年“三月三”,今年意义更不同.今年是广西将农历“三月三”定为全民公众假日的第一年,全区各族群众就此享有2天假期.“三月三”有什么来历?广西各族人民如何庆祝“三月三”?您见过歌圩的盛况吗?本文力图为您还原“三月三”这个广西各族人民共同节日的面貌. 童年记忆中的“三月三”市民记忆 在武鸣县出生并长大的梁女士仍然清楚地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三月三”的情形:“农历三月,河水未涨,春风拂面。西江河上搭了一座临时浮桥,人们从岸边登上河心的小岛,欣赏歌手们在岛上对歌。”她说,有一年桥上人太多,有人还被挤下了浅滩。虽然她几乎听不懂歌词,但人人盛装打扮、兴高采烈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7.
眼界     
正1.3月29日,在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公园,两名身穿传统服饰的大学生志愿者用行为艺术的方式倡导人们过低碳、环保的清明节。当日,山东聊城大学美术学院大学生志愿者在聊城市人民公园举办了以"要绿色清明,倡网络祭奠"为主题的倡导文明环保新风清明节网上祭祀公益宣传活动。大学生志愿者身穿古代传统服饰用"穿越历史"用行为艺术的方式向人们宣传网络祭奠的意义,倡导环保绿色清明。呼吁鲜花换纸钱一样寄托对逝者的哀思。  相似文献   

18.
祭祀社稷赞颂功德的诗《诗经》中“三颂”共有待四十篇,“二雅”共有诗一百零五篇。这批作品,就内容分,既有关于祭祀、祈祷、战争,农事、畜牧、畋猎、宴饮、酬答的,也有记载生活风俗,陈述历史事件的。就作用分,既有用以赞颂的,也有用于讽谕的。赞颂诗以记事为主,多见之于“三颂”与  相似文献   

19.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绝句《清明》,千百年来为世人所传诵,“杏花村”也因此而闻名。妙在经这牧童遥遥一指,竟指出不少争议来。《清明》诗里的“杏花村”,究竟该指哪里,笔者试图对此略呈管见。《清明》这首诗,在唐人编的《樊川文集》、宋人编的《樊川集·别集》、《外集》、清人编的《全唐诗》里都未曾收录。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新唐诗三百首》,选录了这首诗,并附有简短的说明:杜牧这首《清明》诗,最早见于南宋谢枋得编的《千家诗》,谢枋得认为是杜牧的作品。明代诗论家谢榛在其《四溟诗话》中也认为是杜牧的作品,清人冯集梧在  相似文献   

20.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快到了。这不由得不使人联想起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清明》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句可谓清丽生动,脍炙人口,千年传诵,久盛不衰。它既有阳春白雪之雅,又有下里巴人之俗,登大堂,入里巷,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