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天地》2007,(3)
当我看着这3张不同时期的“全家福”,就会思绪万千。第一张“全家福”是1978年春节。那年女儿7岁,儿子4岁。当时最值得庆贺的事情是我们终于住进了企盼已久的新房!照片上的我一改过去只穿蓝、  相似文献   

2.
她是我一个同事,工作积极上进,兢兢业业,曾经是一个先进工作者。爱情也很顺利,在23岁那年,一个帅气的大学毕业生对她穷追不舍,第二年她成为他美丽的新娘。我们当时都羡慕她,男才女貌,多般配的一对。结婚三年,他们恩恩爱爱,又有了一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她堪称无可挑剔的贤妻良母。工作之余,一日三餐,照顾孩子,她尽力包揽所有的家务,  相似文献   

3.
安妮公主     
八岁那年,我遇见了一个女孩子,后来我总是称她安妮公主。那时,我正忙于和夺眶而出的眼泪作斗争,怎么会注意到这位同室病友呢?幸运的是她的友好如阳光驱散了我的病痛。在我消沉地躺在病床上,准备苦熬度过八个星期的治疗期的时候,我的病友蹦蹦跳跳地走了过来。“我叫安妮!”她自我介绍道,“你叫什么名字?”“莉。”我无精打采地小声说道。“你好,莉!”安妮一脸灿烂,“我来这儿是做心脏检查,你呢?”“给腿做手术……”我心中觉得郁闷,声音在喉咙里哽咽。“哦!”安妮睁大了眼睛,她看见了我眼中噙着的泪水。“我喜欢你的T恤衫。”我说道,希望能…  相似文献   

4.
高师妹     
高师妹是我的研究生同学,后来成了我的太太。再后来,她又成了我同学。1998年我到上海“读书”, 1999年她也到哪里去“读书”。1998那年,我经常给她写信。信封上收信人就写“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高师妹”收。  相似文献   

5.
荒诞姻缘     
《社区》2003,(20):58-59
求婚两位已婚男士闲聊,一位提议谈谈各自求婚的动机。“我是在夏天见她穿了一身薄衣服,美腿隐隐若现,于是就向她求婚了。”“我正好相反,”另一位接着道:“我老婆总是穿长裙,我想知道她的腿究竟长得怎么样,于是就向她求婚了!”  相似文献   

6.
孔琳 《国际公关》2010,(1):80-81
那年夏天,热腾腾的雾气弥漫在智扬公关的一间办公室里,一个名叫李小妹的女孩不停地摆弄着手中的热转印机,她的办公桌上摆着各式各样印着个性徽章的李宁T恤,当时,他们正在开展李宁互动社区的“我的信念,我可以”定制徽章活动。在北京官园小店拜师学艺遭拒绝之后,李小妹毅然决定自学自悟,她把自己的T恤拿来做试验,  相似文献   

7.
孙君飞 《可乐》2010,(3):31-31
那年夏天,他们已经相识一年多了,却没有见过一面。在网上聊天时,他忽然说:“我想你。”她忙说:“想我?好啊,你来我这里吧。”他心里猛然间火热起来,像有一种渴望在燃烧。他说:“你等我,我真的要去你那里。”  相似文献   

8.
黄蓓佳 《金陵瞭望》2008,(22):17-17
那年恢复高考前我在长江江心的一个小岛上插队劳动。在此之前我已经在这个长青岛上“接受冉教育”4年了,而且我早已准备再继续个4年或者40年也说不定。那时知青除了老老实实“扎根”外,还能有什么企图?没有,也不敢有。不过我算是个例外,因为我在1973年就已经写小说了——当时写小说就是为了“改变一下自己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王丽萍 《社区》2010,(23):63-63
在出嫁前,妈妈就再三告诫我:既然叫婆婆为“妈妈”,你要在心里真的把她当作自己的妈。 但毕竟对我来讲,婆婆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即使住在一起,朝夕相处,彼此都很客气。那年夏天,我屋子里的空调坏了。我先生和公公都出差了,婆婆就让我过去和她一起睡。  相似文献   

10.
《人生与伴侣》2006,(3):13-13
他俩都是农村出身,住邻村,她比他小三岁,定亲那年才十七岁,他逗她说:“你还不是成年人呢。”她说:“我比你小,你要心疼我。”他把头点得像鸡啄米。  相似文献   

11.
那是在小学的事了。我和淑荣是同班同学,当时她在班里任大队长,我任中队长。由于常在一起忙工作,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有两个特点:一是夏天的时候,别的女同学都穿得花花绿绿,可她却总是穿着一件几乎洗得发白的蓝色制服,不很漂亮,但是洗得干干净净。二是她从不像别的女同学  相似文献   

12.
放飞的爱     
张亚勤 《可乐》2010,(12):15-15
记忆里,母亲永远处于我心中最明亮的位置。没有她,就不会有今天的我。我的性格、意志和品质都是在她的培育下形成的。 填报高考志愿时,我和母亲发生了分歧。她的意见是,为保证录取起见,除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外,再报本省的两所重点院校:我不同意,只想报一个志愿——“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母亲听我说完想法,觉得有理,还是按我的意见办了。  相似文献   

13.
我母亲与本世纪同龄,今年3月25日全家为她做了驱岁寿辰。她没有文化,没有名字,至今户口簿上仍写著“杨陶氏”3个字。她一辈子勤劳、善良,而又恪守封建礼教,是传统的中国农家女性。母亲11岁那年嫁到杨家做童养媳,17岁与父亲结婚。祖父母相继过世後,父亲成了家中唯一的“壮丁”,他以种田为生养活全家。但“天有不测风云”,母亲叩岁那年,父亲突然病逝,给全家带来无限的悲伤和痛苦,也给我这颗幼小的心灵深深烙下了终身难忘的哀思。那是1卯0年春节过後,刚刚扎岁的父亲,偶尔患了重感冒,复来越来越严重,连日高烧不退,咳嗽不止,浑…  相似文献   

14.
刘长宝 《可乐》2011,(2):3-M0002
与《可乐》相识没多久,我深深爱上她了。第一次与她邂逅是在一家报亭。那天风很大,她依然跟其他几本杂志一起,坚定地“站”在最前面,身“穿”一袭透明的塑料外套,头顶一个黄色的夹子。她的身子被狂风吹得摇摇摆摆,  相似文献   

15.
常昊 《可乐》2010,(4):54-55
张璇暂别中国棋界,只身东渡东瀛是1991年,当时我还不满15岁。她是60年代生的棋手,我是70年代“小龙”,平时都叫她老师。如果她一直留在国内,在国家队待着,我和她之间根本不可能有感情上的任何纠葛。她去日本,反而成就了我们的缘起。这是一个绝妙的悖论,在陌生中渐行渐远,才有蓦然回首时的心动。  相似文献   

16.
王玉龙 《社区》2014,(3):59-59
去瑞士旅游,到一个朋友家玩,出门时,她收拾了几件穿不着的旧衣服塞进包装袋,说要送到旧物店。我说:“既然不穿了,为什么不直接扔了卿”朋友说:“或许,有人穿得着。”我一脸愕然,都啥年代了,这二手的衣服谁会穿啊。  相似文献   

17.
真实感     
吴念真 《社区》2013,(17):63-63
阿婆一辈子住在渔村.35岁那年先生就翻船死了.7个小孩最大的才17岁,她说她是以“我负责养小的,大的孩子自己养自己”的方式把所有小孩拉扯大。  相似文献   

18.
前日上街买鞋,当售货员递给我一双标有7~1/2的“宾度”牌皮鞋时,我有些疑惑,忙问:“这是41码吗?”售货员连忙解释:“这是美国码,和英国码25~1/2相等,都是中国的41码。”说完,又略带夸耀地补充道:“现在鞋码也要和国际接轨呢!”我不知道国际标准的鞋码是怎样标的,也无从考证售货员说的是否正确,接过皮鞋试了试,还可以,当时我干脆就穿上了新皮鞋。 回到家,换下新皮鞋,穿上母亲为我做的布棉鞋,脚竟有一种被解放的舒适感。母亲为我做了38年鞋了,仔细想来,她老人家可从来都没有标过码哟。  相似文献   

19.
春树 《可乐》2010,(4):71-71
李宇春火的那年夏天,我不在国内,但手机总是隔几分钟就响起,几乎每条都写“请投8号的票”。直到回国,我才明白,原来8号就是李宇春。她成为那年超级女声的总冠军。在舞台上,她边唱边舞,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她代表的就是青春啊。  相似文献   

20.
为你骄傲     
《阅读与作文》2011,(4):6-7
43年对记住一个仅只是认识的人的名字,似乎是段太长的时间。我已经忘了那位老太太的名字,她是我12岁那年在家乡送报时的一位客户。不过,她曾给我上的那堂关于“宽恕”的课却始终让我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