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古文人多雅趣,为书斋取雅名便是雅趣之一。为书斋取雅名,或明志以自勉,或撷趣以寄情,题旨虽各有不同,却都能反映出文人的情趣、志行、观念、追求。诸葛亮的"茅庐",刘禹锡的"陋室",其实也就是他们的书斋。  相似文献   

2.
书斋名趣析     
文人好读书,好读书的文人更会为自己的书斋取个与众不同的雅号,或直抒胸臆名之,如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惜字庵"、当代史学家陈垣的"励耘书屋";或以所处之地称之,如白居易的"庐山草堂"、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园";亦或以主人的名号冠之,如中国近代  相似文献   

3.
7月9日,为期四天的2011西泠春拍收官,共23个专场总成交额为15.2亿元,总成交率为89.5%。从“历代名砚”、“近现代名家篆刻艺术”、“历代古琴”、“当代玉雕”再到全国首次推出的“历代庭园艺术·石雕”,整场春拍围绕文人情怀和生活雅趣展开,可以说是一场“雅生活”的呈现。  相似文献   

4.
《匡庐图》的山形地貌和南方庐山不符,而与太行山的山形地貌吻合,确切地说,就是荆浩隐居的太行山洪谷的山水风光;“匡庐”是荆浩的斋号,有匡复唐朝、匡正社会之意,它与庐山别名“匡庐”只是巧合,内容上风马牛不相及;《匡庐图》不是一幅单纯表现自然的山水画,而是一幅文人书斋山水,书斋是作品的关键所在,它是继王维《辋川图》和卢鸿《草堂十志图》之后的第三幅文人书斋山水,同时也是流传至今的最早的文人书斋山水;《匡庐图》并不是后人伪作,而是唐末后梁画家荆浩的真迹。  相似文献   

5.
小品文虽然兴盛在躁乱的晚明都市,但晚明文人对于生活、对于文学以追求闲适韵味为通则.尤其是对于内在的自娱闲适的追求,使其笔下的小品文于世俗喧闹中不乏静默雅趣,嘈杂中既有儒家的冷静,又有佛家的禅静、道家的虚静,可谓有“不下堂筵,坐穷林壑”之雅趣。  相似文献   

6.
旧时的名流雅士大都建有自己的一方书斋,并为之起有某“斋”某“屋”或“居、室、堂、馆,轩、园、亭、庐”之类的雅号,以言志寄情,励行明节。这种风尚由来已久,盛行不衰。风气所及即使一些既无功业政绩,又无道德文章的平庸之辈,只要做得一任七品芝麻官,也要“刻他一部稿,起他一个号”,来附庸  相似文献   

7.
居所之中专辟一室,以为书斋,为之起一个某“屋”某某“堂”之类雅致的名号,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有人雅称为“书斋文化”。寡闻如我曾以为热衷于书斋文化的只是文化界的雅士名流,至少也是精通文墨亦官亦文的“文”官们。那些不读不写胸无点墨只知弄权作恶的谗臣奸相是不会有这分雅兴的。近来翻览史籍,方知唐朝著名奸相李林甫、杨国忠不但对书斋文化至  相似文献   

8.
明清两代众多章回小说,大体可分为两类:一以民间叙事为根基,一以文人想象为主体。《金瓶梅》代表着文人独立写作长篇小说时代的到来,以后的章回小说,大都是在书斋里一次性完成。此类以文人想象为主体的小说,其着眼点从“英雄与历史”转为“儿女与社会”,由此而来的作者意识的凸显、女性命运的浮现、结构的完整以及小说的文章化,使得章回小说实际上远离了说书场,形成独立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岁寒四君子———梅、兰、竹、菊,以形写神,是具有其丰富的精神寄托的。四君子的品相,往往是文人们崇尚的优雅、高洁的人格精神写照。而在梅、兰、竹、菊四君中,竹的取用实可谓大俗大雅,既可登堂入室,成为文人墨客吟咏泼墨的胸中之竹与笔下之竹,因而充满书斋的雅趣:亦可安身于寻常人家,成为饮食起居中的生活器物,担当日常俗用。诚如苏东坡所言:“食者竹笋,庇者竹瓦,戴者竹篾”人们的衣食住行,实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不过竹的形质所拥有的那份高节虚心,亭亭直立,生不避贫壤,伐而复生的人文寓意,则很自然地成为特立独…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小说中的文人叙事──明清章回小说研究(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两代众多章回小说,大体可分为两类:一以民间叙事为根基,一以文人想象为主体。《金瓶梅》代表着文人独立写作长篇小说时代的到来,以后的章回小说,大都是在书斋里一次性完成。此类以文人想象为主体的小说,其着眼点从“英雄与历史”转为“儿女与社会”,由此而来的作者意识的凸显,女性命运的浮现、结构的完整以及小说的文章化,使得章回小说实际上远离了说书场,形成独立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1.
书屋趣话     
古今不少文人学者喜欢给自己的书屋(又称书斋)命名,以表明志向,寄托情怀,或自警自勉。通过这些饶旮隋趣的室名,可以给人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置书斋,起斋名,这雅好缘于古代的名流雅士。今天,随着文化出版事业的发展和住房条件的改善,此种风尚更盛于先前。虽然书斋的斋号仍旧袭用“斋、居、室、屋、馆、堂、轩园”之类的名号,但其含义却更加清新典雅,大方洒脱,呈现着明显的时代特色,绝少酸腐气息。 全国知名的老作家、老艺术家、老学者,许多人都建有一方书斋,起有一种雅号。杜宣的“晚晴  相似文献   

13.
张说、张九龄为有唐文学由初入盛的关键人物,考其诗作,以“情深兴远”之山水感兴诗尤足为英诗风之代表.二张贬谪期间得江山之助,思苦、情深而不失士人之本怀,且一出于雅怨不失正而善于取象,可为孔颖达“兴必取象”诗论之实践,对于盛唐诗坛影响甚巨.  相似文献   

14.
论东坡词的“雅化”及其对词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坡词的本质意义是对词的“雅化”。苏轼批评柳永并非针对“婉约”,而是针对“从俗”。“以诗为词”的本质是引诗之雅以改造词之俗。“雅”的内涵已由唐之前社会功利性极强的“言志”转变为宋大夫以归隐为中心的精神宣泄。苏词以其题材之雅、境界之雅、艺术手法之雅完成了这一改造。其影响自秦、周而达姜、吴  相似文献   

15.
从北宋词的发展流程看秦观词的艺术特色田维瑞一宋人论词,注重“雅”、“俗”之辩。柳永欲把词引向市井,还原于民间,遽遭士大夫文人朝野相讥,遂误终身功名。崇雅,皆以《花间》为正宗,视温、韦为鼻祖,北宋以至于后世遂形成一种习惯定式,视词为艳科,“侧艳小技”,...  相似文献   

16.
秦少游词论     
秦少游词论田维瑞一宋人论词,注重“雅”“俗”之辩。柳永欲把词引向市井,还原于民间,遽遭士大夫文人朝野相讥,遂误终身功名。崇雅,皆以《花间》为正宗,视温、韦为鼻祖,北宋以至于后世遂形成一种习惯定式,视词为艳科,“侧艳小技”,壮大不为。有稍作冲破者,如苏...  相似文献   

17.
早在宋代,文人将“品茗、闻香、插花、挂画”并称为四大雅事,而沉香则被列为众香之首。古人常说的“沉檀龙麝”之“沉”。就是指沉香。在所有收藏品类中,工艺美术是最能融入日常生活的艺术类别,其中又有文房器物,可不拘材质、技法,以用途划分做单门别类。  相似文献   

18.
在唐宋词史上,“雅”与“俗”的交互作用推动了词的嬗变。由于时代审美观念不同,唐五代北宋词坛上“雅”与“俗”的内涵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就创作主体而论,文人词为雅,民间词为俗;就审美趣味而论,士大夫审美情趣为雅,市民情调为俗;就词的功能而论,歌者之词为雅,诗人之词为俗;就词人的品行而论,高洁为雅,低下为俗。  相似文献   

19.
《诗经》中的“雅”、“颂”和中国古代的英雄神话,虽然一为现实主义的作品,出自文人之手;一为浪漫主义的典范,为群众的创作,但它们有着一致的价值取向,即表现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功业意识和对道德价值的追求。本文对此作了深刻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两宋词论尊雅观中,“雅”是一种审美追求,“诗”是一种文体参照,且都要求音协、字雅、才高、意新、以推尊词体为宗旨,等等.然而“情志”问题作为人性深层次的矛盾,是倡雅词论者首先要协调的问题.大体而言:北宋词论尊“雅”观侧重于纠“情”之偏执,其中本色之雅论者主情致、讲气象,而诗化之雅论者主性情、讲气格,以“志”统情;南宋词论尊“雅”观不仅纠“情”之偏执,而且纠“志”之偏执,使以“志”统情,最终达到理论上的“情”“志”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